国外值得推荐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 但类型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 像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英国的伦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都是起步较早的全球知名智慧城市 , 智慧化程度很高、深深影响着本地居民;相对而言韩国则更重视智慧城市群的建设 , 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国家”的目标 , 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标杆——釜山和世宗被选为“国家模范智慧城市”;与他们不同 , 德国更重视智慧住宅和小城市的智慧建设 , 德国有一个叫巴特瑙海姆的小城可以推荐给大家 , 这里的“新型能源中心“和”生态绿屋“很有特色 。
WATIC:可以给我们简要谈谈您的“在地生长”设计策略吗?您认为数字科技是否会对这一理念产生促进作用?
“在地生长” , 也就是植根土本 , 让建筑在自然生态中“生长” , 在地域文化中“生长” , 在人本社会中“生长” 。 这是我作为年轻一辈的建筑师在崔愷院士“本土设计”这一设计立场的基础上 , 对“为中国而设计”这一历史命题的实践与思考 。
文章图片
威克多改造项目以科技体现人本关怀 , 图片由景泉团队提供
建筑师最大的职责在于通过建筑唤起人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关怀 , 建筑创作的过程是基于建筑所在的场地 , 从自然、文化与人本的维度出发寻找思路 , 再用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语言表达出来 , 创造出建筑独特的意境 , 也就是用自然体现生态性 , 用文化体现地域性 , 用人本贯彻市民性 , 用意境传达精神性 , 最终通过科学技术实现时代性 。
数字科技支撑认识城市价值的建设提升 , 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是代替人的体力劳动 , 而是城市中的智力劳动 , 科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同时 , 《在地生长》也作为我即将出版的专著名 , 包含了我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 以及对我和团队成长的回顾 。 我希望自己植根于土地 , 回应现代语境下的挑战 。 一棵树扎根于大地之上 , 其树冠的高度大约等于它根系的深度 。 我越来越觉得 , 要把建筑设计做好 ,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根扎得很深 , 枝干才能探向更高远的天空 。
WATIC: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专家 , 您认为中西方城市的更新发展历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我们通过哪些手段和策略实现了“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更新”的大跨越呢?
中西方的城市更新都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 如果粗略地划分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 , 二者大体都经历过由简单拆除重建到有机更新的发展过程 。 就二者的差异而言 , 我国的主要城市没有重走西方国家中心城区先衰败再复兴的旧路子 , 或者说及时踩了刹车 , 在对现阶段社会矛盾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启动了城市更新行动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影像|iQOO 9 系列预热:首发三星 GN5 传感器,150° 鱼眼超广角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Apple|摩根大通分析师:交货时间来看iPhone 13系列已达供需平衡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设计|宇瞻发布 NOX 系列 DDR5 电竞内存,速度最高 7200MHz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