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杨利伟羡慕的“太空家”,能带着智能家居业一起“飞”吗?

“这个‘家’太大了 , 太羡慕他们了” , 能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羡慕的“家” , 长什么样?

市场|杨利伟羡慕的“太空家”,能带着智能家居业一起“飞”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聂海胜进入核心舱画面
6月17日 ,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 按计划 , 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 , 他们的太空之家也随之曝光 。

市场|杨利伟羡慕的“太空家”,能带着智能家居业一起“飞”吗?
文章图片

舱内景 ,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市场|杨利伟羡慕的“太空家”,能带着智能家居业一起“飞”吗?】据了解 , 为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 , 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 , 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 , 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 , 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 。
除此之外 , 随着10多年来我国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 , 设计师们在之前的总体设计方案上不断升级 , 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 , 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 , 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
在中国空间站里 , 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 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 , 睡眠、工作、运动等模式都对应不同的舱内灯光 , 能避免航天员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
智能家居在航空站是首次亮相 , 在地球上却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 。 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感应灯、门禁对讲系统、电动窗帘等都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
有了5G+AIoT的赋能后 , 智能家居更是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 如太空舱内根据场景自动调节光线的功能已经走进了日常生活 。
当感应到大门打开时 , 客厅的灯光会调节到明亮状态;说出“我要看电影” , 家中电视自动开启 , 窗帘自动关闭 , 灯光也相应调节到较为昏暗的观影状态;去餐厅吃饭也是如此 , 指令发出后 , 客厅灯自动关闭 , 餐厅亮起 , 而且还会自动播放适合就餐的音乐;当进入睡眠模式时 , 主光源会先自动关闭 , 剩下的床头灯会渐暗 , 帮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
智能家居市场的潜力有目共睹 。 IDC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 , 同比增长4.0% , 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 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 。
庞大的市场也吸引着从业者的投入 , 试图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新业务 。
尚品宅配目前就正和创米科技在进行BIM整装战略结合 , 其总经理李嘉聪说:“以智能门作为整装业务的切入点 , 率先在尚品宅配整装大店落地 , 并陆续将这种模式铺到全国门店的样板间 , 消费者对智能的先进性能够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体验 。 ”
BIM系统此前多用于建筑信息领域 ,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城堡就是用了该技术 。 在推动家装数字化的过程中 , BIM系统则应用在户型构建、软硬装设计、施工图生成、用量报价计算等方面 。
创米科技创始人、CEO李建新对此表示 , 全屋智能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和装修结合 , 未来的智能家居服务一定是以定制前装为主 , 与部分智能单品并存的时代 。
不过 , 阻碍智能家居发展的困境也显而易见 。
首先 , 为了跟上潮流 , 部分产品被生硬地贴上智能标签 , 并没有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 体验感差;其次 ,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生态繁多 , 除了自带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入局外 , 传统家居品牌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态 , 而这些生态并不互通 , 限制了智能家居发展的脚步;此外 , 智能发展需要数据的支撑 , 而“懂你的”家居系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时必然牵涉到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 目前这方面的发展还较为粗放 , 企业要加强管理 , 相关部门和行业有需要给予约束和标准 。
因此 , 小步快跑的智能家居业想要起飞的话 , 仍有一段路要走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