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创新引擎 智启天府 成都向全球释放400+科创新机遇

每经采访人员:谢陶 每经编辑:刘艳美
当前 , 世界正悄然兴起一场以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科技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 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关系到一座城市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构筑起比较优势 ,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我们经常讲到产业链、供应链有短板弱项 , 如果追踪溯源 , 就是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 ”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看来 ,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 ,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提升基础创新能力 。 ”
纵观国际 , 无论是汇聚了众多科技巨头的硅谷 , 还是集聚了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筑波科学城 , 以及被称为“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的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 无一不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创新基础能力的提升 , 因而成为了一座城市 , 甚至一个国家的创新“引擎” 。

新机遇|创新引擎 智启天府 成都向全球释放400+科创新机遇
文章图片

每经采访人员张建摄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 , 如何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成为了各大城市不得不面临的考题 。 成都近年来以产业功能区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 , 推动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持续提升 。 同时 , 围绕“场景营城” , 通过“双千”发布会等重要平台载体 , 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 。
4月26日 , 以“创新引擎智启天府”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专场活动在天府新区天府万科云城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 来自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大咖齐聚成都 , 共同探讨产业功能区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 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
据悉 ,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新经济委、成都市发改委、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办 。 活动现场 , 《成都市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出炉 , 涵盖400多个新场景新产品 , 释放出巨大的城市发展机遇 。
转型 产业生态圈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 , 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观察到 , 近年来 , 成都始终将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 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 , 不断构筑起新的“护城河” 。
自2017年开启产业功能区建设以来 , 成都15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已初步成形 , 对优化空间布局 , 重塑经济地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2020年 , 产业功能区加速释放发展机遇 , 促进成都新经济蓬勃发展 , 新动能加速壮大——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 , 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 全市新经济企业逾45万家 。
如今 , 产业功能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 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例 , 在“十三五”期间集聚效应凸显 , 助推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 , 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从“零”到“五”的突破 , 2020年 ,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705家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 。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 , 离不开产业功能区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强大的资源凝聚整合力 , 巨大的产业培育促进力与潜移默化的城市发展赋能力 。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成都出台《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下称《计划》) , 标志着成都将开启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都将以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 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之一便是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打造创新策源地 , 全面启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 《计划》重点提出:优化完善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加快建设转化医学(四川)设施、成都超算中心等现有项目 , 尽快建成发挥作用;加快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项目 。 上述项目 , 无一不瞄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
关键 依托“两区一城”推动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 , 我国引领性的创新较为缺乏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看来:“与一般的工程技术不同 , 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引领性技术更多依赖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核心问题 , 特别是新的发展阶段 , 基础研究的作用愈发重要 。 ”
近些年 , 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 , 成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尚显不足 , 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部分短板 。 不过 , 成都深刻认识到 , 未来要想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 获得“护城河”的竞争优势 , 唯有持续增强产业功能区的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
【新机遇|创新引擎 智启天府 成都向全球释放400+科创新机遇】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 ”其中特别提出:“优化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布局 , 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 , 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 ,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同时 , 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 推动新型光刻技术、多模态网络与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
此外 , 在今年的成都市科技工作会议上 , 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也被列为2021年成都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之一 。 其中特别提到:聚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 2021年 , 成都将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推进重大支撑项目建设 , 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设施、交叉前沿平台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 。
“根本在科技 , 灵魂在创新 , 关键在策源 , 支撑在生态 。 ”谈到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大布局时 ,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旭表示 , “未来 , 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打通从储能、用能、释能到育能的创新生态的循环链条 , 构建可持续、自生长的生态系统 , 产生带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全新能量 。 ”
在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副局长刘婧鸿看来 , “西部(成都)科学城正着力形成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 ”2021年 , 天府新区将继续增强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 , 深化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四大专业领域实验室为核心、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科研平台为依托的“1+3+N”创新体系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成都未来将重点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四位一体”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起“两区一城”为主要支撑的高能级平台体系 。
无疑 , 对成都而言 , 无论是产业功能区三年多来的加快成型 , 还是未来产业生态圈引领高质量发展 ,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都是其关键所在 。
载体 “场景营城”释放发展机遇
在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 如何在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的同时 , 进一步聚集创新资源 ,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 更好地保障创新要素?
近年来 , 成都积极举办的新经济“双千”系列发布会已成为“场景营城”理念在全市产业功能区落地的重要抓手 , 凝聚起不同的资源要素 , 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 释放出重大城市发展机遇 。
此次专场活动 , 《成都市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发布 , 400多个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新鲜“出炉” 。 通过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和“场景汇”平台 , 线上线下同步发布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内承载国家重大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的科创空间 , 加速器、工程师共享平台、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实验室等建设中的场景需求;产业功能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供给产品和技术转移、数据服务、算列服务等科技转化服务 。
在精彩的路演环节 , 来自成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场景新产品一一亮相 。 新场景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能源半导体可靠性检测与分析创新平台等 。 该平台为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提供可靠性测试及失效分析服务 , 特别是半导体ESD(HBM)及第三代半导体定制化测试分析服务 , 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CNAS认可证书 。
此外 , 来自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新产品 , 集中展示了如何构建线上加线下的全链条、多要素协作网络 , 实现技术转移、投融资、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的协同互 。 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万鹏介绍到 , 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将国外技术转移到国内市场 , 二是将国内技术转移到国外市场 , 三是实现国内技术的跨地区转移 。
李万鹏表示:“后期 , 我们将根据国家优势领域和交流合作基础 , 重点加强与瑞士、俄罗斯、新加坡、瑞典、奥地利、英国、德国等国的技术引进合作 , 广泛打通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落地的通道 。 ”
作为此次专场活动的重点之一 , 包括共建公共服务众创空间项目、共建新经济创新服务平台等5个创新载体、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成都智能农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
值得一提的是 , 此次活动还特地围绕成都15个产业生态圈 , 在现场打造出15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展位 , 邀请了各产业生态圈内科创行业的代表企业搭建期体验场景 , 充分展示了可感知的新场景和新产品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