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造国产小方坯连铸拉速之最


团队|创造国产小方坯连铸拉速之最
文章图片


团队|创造国产小方坯连铸拉速之最
文章图片

郭春光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 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 不断精益求精 , 从而不断改良 , 不断突破自我 。 ”
——郭春光
2019年 ,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连铸(连续铸钢的简称)首席技师郭春光率领科研团队突破重重难关 , 通过自主研发创新 , 155毫米小方坯连铸机单流次高拉速工业试验获得成功 , 拉速达5.07米/分钟 , 创下了国产连铸机小方坯连铸最高拉速纪录 。 回顾过往 , 郭春光感慨:正是精益求精和不屈不饶的“科学工匠”精神 , 促使自己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
不断摸索 , 走出中国工匠自己的连铸之路
连铸是一种外国工艺 , 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 , 进口的连铸机已经逐步被国产连铸机取代 , 但连铸机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 拥有机器但不能读懂机器成为了当时连铸工人面对的重要难题 。
“那时我刚刚从技校毕业 , 因为在当时的中国 , 连铸工艺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东西 , 我对于这个领域其实并没有太多了解 , 那个时候工厂里的大部分工人也跟我一样 , 没什么经验 , 也没有带我们入门的老师 , 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 ”在郭春光的回忆中 , 刚刚开始使用连铸机的工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 只能靠不断的试错来“摸着石头过河” , 失误、失败甚至事故都常有发生 , 在工厂刚开始使用连铸机的时候 , 甚至一连三个月都没有实现达产 , “整个行业还处于一种‘吃螃蟹’的状态 。 ”
只要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 , 那么连铸机的使用便算是成功 。 “很简单 , 我们当时罗列了很多方法 , 一个一个地试 , 把错误的方法一个接一个地排除掉 , 那对的就能摸索出来了 。 ”郭春光说 。
那时 , 工厂的领导对连铸机的使用也不甚了解 , 对工人们在摸索中产生的差错也十分包容 。 终于 , 在包容试错的企业氛围下 , 在一次次实践中 , 郭春光和他的同事们摸索出了连铸机的操作流程 , 生产出了合格的钢柸制品 。
四处学习 , 探索生产技术理念的提升之道
“我们必须得有专业的技术和理念 , 光靠蛮干肯定不行 。 ”在目睹了连铸生产的一系列失败和事故以后 , 郭春光逐渐意识到专业技术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
为了能够提升连铸机使用的水平 , 郭春光所在的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甚至专门停产 , 让工人们去外厂学习技术 。 在郭春光来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后 , 公司连铸车间井井有条、稳定高效的生产让他惊叹 , 不由得感慨道:“困在家里 , 永远看不到好东西 , 也没办法实现突破 。 ”
学习归来 , 郭春光开始关注生产以外的机器维护与团队管理 。 在郭春光的推动下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以产出为中心的粗放式生产 , 到以设备维护和技术流程为中心的精细化生产 , 这不仅仅是连铸技术的升级 , 更是生产理念的转变 。
再后来 , 公司也开始制定车间的管理制度 , 明确操作流程与工具摆放 。 工人懂得自己负责的工序后 , 工作井然有序 , 事故发生的频率自然越来越低 , 钢坯的生产逐渐走上正轨 。
克服困难 , 突破已有设备极限
2009年 , 郭春光调到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负责建设连铸车间和培训员工 。 在这里 , 他又开始了一段技术设备的突破之旅 。
“就像是一个小茶壶与一个大茶杯 。 茶壶出水口太细 , 而且茶壶又太小 , 不能满足大茶杯的需求 。 ”郭春光使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形容当时遇到的技术瓶颈 。 拉速是衡量连铸机生产效率的重要参数 , 拉速越高 , 表示每单位时间内拉出的钢坯越多 。
当时 , 车间的小方坯连铸机的拉速只有每分钟2米 , 效率低 , 根本达不到生产需求 。 连铸机负责将液态的钢水生产成固态的钢坯 , 正好位于钢铁生产线的中间环节 , 然而当时的连铸机拉速 , 既难以承受上游钢水的“投喂” , 又难以满足下游工序的需求 , 成为了公司生产线的瓶颈 。
工业生产上的短板 , 必须尽快得到补足 。 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间 , 突破连铸机拉速的极限成为了郭春光的主要任务 。 他尝试了各种方法提高连铸机的拉速 , 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 面对失败与挑战 , 他并没有气馁 , 反而继续以“开拓眼界”的心态屡败屡战 。
终于 , 在2019年 ,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努力 , 郭春光成功将连铸机拉速提升至每分钟5米 , 这是我国小方坯连铸拉速之最 。 紧接着 , 郭春光团队历时一年三个月使公司连铸机以5.73米/分钟的超高拉速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 。
通过郭春光带领团队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 现在的连铸产业已经成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军产业 。
再接再厉 , 继续南粤工匠精神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 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 不断精益求精 , 从而不断改良 , 不断突破自我 。 ”郭春光说 。 如今 , 郭春光已经在连铸、保护渣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多个研究领域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在他看来 , 投身研究、钻研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 看着核心工艺一项又一项地被突破 , 中国奇迹一个又一个地被创造 , 这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 而其背后的工匠精神 , 正是驱动郭春光不断前进的动力 。
【团队|创造国产小方坯连铸拉速之最】在连铸生产技术取得极高成就以后 , 郭春光的脚步并没有停滞不前 。 如今他仍然在钻研工业生产领域的尖端科技 , 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发展 。 他表示 , 在退休之后也会继续投身研究 。 “有工匠精神 , 那就得把热爱发挥到极致 , 如果要做一件事 , 就必须尽力把它做好 。 敢于抓住机会并将自己的能力迸发 , 不能知难而退 , 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不管未来留给我的舞台是何种模样 , 我都将继续从事这一行业 , 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
TA说
郭春光 26年前 , 技校毕业的郭春光来到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成为一名连铸技工 。 这26年间 , 他从一个对连铸一窍不通的新人逐步成长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连铸首席技师 , 并带领团队见证了连铸机从进口到国产、从手动到自动的飞跃 。
知多D
什么是连铸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 。 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 , 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 。 而在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型的先进技术 。 与传统方法相比 , 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 。
致敬南粤工匠系列报道
策划:陈实 裘萍 陈伟斌 申鹏 李平
统筹:江英 陈成效 黄亚岚 戴越
执行统筹:郑雨楠 王卫 何永华 谢萌
本期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吴旋 实习生 吴禹尧
受访者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