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健身|推全天直播、教练带货,Keep寻求商业化破局

作者|胡描 编辑|罗丽娟
“云健身”热潮仍不断 。
4月21日 , 运动社交平台Keep在“2021年的春响发布会”上 , 对外发布了APP的 7.0 版本 , 同时推出全新升级的三大精品 IP 课及Keep 智能动感单车 C1 Pro、Keep 手环 B2 会员特享版两款智能硬件产品 。

云健身|推全天直播、教练带货,Keep寻求商业化破局
文章图片

Keep副总裁黄晶晶在会上表示 , Keep将推出明星教练天团 , 教练与用户间的互动也将升级 , “希望打造出健身直播届的李佳琦” 。 此外 , keep的精品直播课程已实现全天覆盖 , 从早8点到晚22点随时满足用户不同时段的运动需求 。
自2015年上线至今 , Keep 经过6年的发展 , 目前已具有3亿用户规模 , 并在今年1月完成了F轮3.6亿美元巨额融资 。 这一轮的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 高瓴资本、高都资本跟投 , 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时代资本以及 BAI 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 。 在完成融资之后 , keep的估值也达到了20亿美元 。
近期 , 有消息传出 , Keep已经任命CFO , 并在多个渠道招聘投资者关系总监 , 最早在2021年4月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 , 申请在美国上市 。
虽然keep方面回应称:“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对外公布 。 ”但这家中国的运动社交平台的确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
放眼海外 , 美国在线健身巨头Peloton的股价从去年四月底的27美元/每股 , 上涨到了当前的99.93美元/每股 , 年内涨幅高达270% , 市值达到了294.3亿美元 。
而Keep会不会成为下一个Peloton?这是业内业外人士的疑问 , 也是许多投资者的期待 。

云健身|推全天直播、教练带货,Keep寻求商业化破局
文章图片

keep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冬
在这次发布会后 , keep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冬就公司目前的业务板块、商业变现模式与媒体进行了对话交流 。 以下为对话内容 , 经全天候科技整理:
Q:今年科技健身这个赛道特别火 , 你怎么看?
刘冬:我认为现在处于没有终点、不知道未来终局是什么样子的阶段 , 只不过每一个公司或者赛道大家切入的方式都不一样 。
Peloton在美国的领涨 , 国内我相信不会有人再投资一个做运动APP的公司 , 但是开始投有运动硬件的公司 , 未来科技会把体验做一个改变 。 我理解运动体验升级会从教练、反馈、互动上面一起升级 , 因为它能够还原线下的体验 , 但有的可能就是在反馈上去做升级 。 如果我们回头看久一点 , 从任天堂的Switch开始 , 是游戏化的运动还是运动化的游戏 , 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去探索的 。
对于Keep来讲 , 我们肯定是抓我们最擅长的 , 我们有教练 , 所以我们要做直播 。 有可能这是一个门槛 , 中国的教练就那么多 , 通过线上线下 , 教练都能够拿出好的内容 , 可能这件事情更难 , 所以我们从最难的事情开始做 。
Q:Keep对外公布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 , 能不能公布一下具体的营收占比 , 哪一块是营收大头?
刘冬:10亿是消费品部分的销售额 , 没有包含线上的业务和广告的业务 。 三块业务综合来看 , 第一个是消费品业务 , 第二个是广告业务 , 第三个是会员服务业务 , 我们的营收是这三个部分组成 。 销售品比另外两个业务加起来会多一点 。 消费品还是靠规模 , 但会员的业务利润会更好一些 。
Keep目前是盈利的 , 线上是我们最大的APP投入 , 当有了会员线上收入的时候 , 它又是一个高毛利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 所以是能够涵盖住这部分费用的 。
消费品从吃、穿、用、练上来讲能够增加用户的复购 。 你会因为运动而买服装 , 因为运动而买食品 , 其实复购是一个比较大的增量 , 再加上食品和服装的毛利肯定是比智能硬件要好的 , 整体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环境 。
另一方面 , 我们的用户就是Keep APP用户 , 我们可能不太需要像其他消费品的增长那样 , 如完美日记的那种增长方式 。 整个发展还是比较良性的状态 , 这种状态下也确实比较容易盈利 。
但我们是不是要持续盈利 , 取决于我们未来的规划 。 我们认为 , 现在这个阶段是要做一些投入的 , 我们从战略上已经清楚要在平台上、内容上、智能硬件上做这件事情 。
Q:消费品中 , GMV最高的是哪一类?在吃方面 , Keep怎么和专门做这类产品的商家竞争?
刘冬:我们最大的品类还是智能产品 , Keep是认真做体验方向的 , 这个东西用户是能够感受到的 , 所以增长最快的是智能产品 , 且份额最大的也是智能产品 。
食品的同质化可能会更严重 。 整个中国的供应链基本上还是比较透明的 , 所以我们做食品也是跟场景更多地去结合 , 并没有在产品上去发明创造 。 其实食品挺难的 , 它是一个快消品 , 需要不断地去触达用户 , 把最新的口味告诉他 。 不会像买一个哑铃 , 我来搜一下 , 评测一下哪个好 。 但我们现在的规模还是超过了1个亿 , 对于一个新的互联网公司来说 , 我们觉得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
我们现在的消费品是从吃、穿、用、练来规划 。 在“练”或者是“用”上面 , 会涉及到很多商品的品类不同 , 但我们目前还是聚焦家庭场景 。 像篮球、足球 , 每块都很大 , 但我们没有去涉及这个领域 。 我们认为 , 在家庭场景的方案没有做到足够好的时候 , 我们是不会做篮球或者足球这种品类的 , 所以在品类的拓展上是有一些节制的 。
Q:前几年 , Keep做了Keepland , 现在对它是怎样的定位 , 以及贡献的角色?
刘冬:2017年做Keepland的初衷 , 和内容连接家庭是平行的 , 一个连接家庭 , 一个连接城市 , 能让你更多地训练 , 当时我们定义它为“基础设施” 。
在后面发展中 , 消费品业务或者线上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 线下是一个慢的过程 , 速度肯定没有其他线上业务发展的快 , 再加上之前有疫情的影响 。 所以Keepland一直在做 , 只是说跟更快的业务比起来让它更加稳健 。 我自己认为 , Keepland可以算做线上直播业务、教练团队的孵化器 , 或者是“黄埔军校”也可以 , 因为从那里产生的认知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去放大的 。
现在Keepland北京的门店是9家 , 跟过去的数字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 我们不会去收缩它 , 也不会过度地去扩张它 。
Q: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个数据 , 服务156万 , 这是再Keep上花钱买消费品的用户吗?这个领域的空间还有多大?
刘冬:购买消费品的用户远不止156万 , 156万只是买智能产品的用户 。 如果按10亿/年的规模 , 每年的用户数大概在几百万的体量 。
【云健身|推全天直播、教练带货,Keep寻求商业化破局】可能三年前我们才3000万—4000万左右的规模 , 三年后就到了10亿+的规模 , 我们肯定会持续保持这种增速的 。 而且 , 从现在的天花板来讲 , 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 。 比如以电商渠道为主 , 我们现在只以京东、天猫和我们自己的商城为主 , 其他的平台还没有做 。 第二 , 还有分售的渠道 , 还有直播、社群 , 甚至还有线下 , 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