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合力斩断 虚假投诉的“生意链”

来源:经济参考报
_原题是:合力斩断 虚假投诉的“生意链”
报载 , 有网友称 , 在某电商平台上售价3元一张的网约车10元优惠券 , 是卖家通过虚假投诉网约车司机得到的 。 这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 有一些消费者表示 , 曾购买过类似优惠券 。 虚假投诉能得到优惠券?竟然还成了“生意”?
投诉本是消费者维权的正当方式 , 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 个别平台的商家通过借用或盗用他人网约车账号信息 , 以司机迟到、拼友迟到等理由进行虚假投诉 , 获得滴滴优惠券 , 并售卖给他人谋利 。 除了打车优惠劵之外 , 一些网上出售的外卖优惠券也是靠虚假投诉获得的 。
虚假投诉竟然成了“生意” , 缘于一些互联网平台习惯性息事宁人的处理规则 。 由于管理欠缺规范 , 一些平台在接到投诉时 , 往往难以对投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 或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认真调查 , 便采取发放优惠券的方式 , 给用户一定的补偿 。 事实上 , 这种类似于给封口费、捂盖子的做法 , 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令真正有意见的消费者满意 , 反而让其他人钻了空子 。 对此 , 平台应深刻反思 , 完善网约车录音、录像功能 , 利用订单记录、订单轨迹等大数据进行分析 , 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 , 既对消费者负责 , 又对自身负责 。
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 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应遵循 。 网络虚假投诉骗取补偿的行为 , 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 , 扰乱了市场秩序 。 在少数消费者不当获利的同时 , 增加了网约车、外卖平台的调查成本 , 并可能导致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受到不应有的处罚 。 除了在道德层面属于失信行为 , 虚假投诉还涉嫌敲诈勒索 , 有可能触犯法律 。
恶意投诉近乎于“无风险薅羊毛” , 投诉成功可以获得优惠券 , 投诉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 , 这让一些人有恃无恐 。 只有让失信者付出失信代价 , 非但不能“吃果子” , 还要“挨板子” , 才能避免虚假投诉泛滥 。 此前 , 滴滴出行宣布 , 将定期公布乘客虚假投诉管控处理名单 ,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停止服务3天到30天 , 对极少数恶意用户则永久停止服务 。 除了运用“家法”外 , 对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虚假投诉者 , 应主动向公安部门报案 。
【经济参考报|合力斩断 虚假投诉的“生意链”】此外 , 消费者也要自觉抵制虚假投诉 , 拒绝配合商家“作恶” 。 将自己的账号出借给商家进行虚假投诉 , 不仅有违消费伦理 , 更可能危害自身的信息、财产安全 , 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账号余额被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