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哈啰辟谣涨价背后的共享出行赛道变革
_原题是:哈啰辟谣涨价背后的共享出行赛道变革
日前哈啰单车在上海涨价传闻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 哈啰随后辟谣称近期并没有在包括京沪在内城市调整价格 , 此前收费规则已执行1年半 。
资料显示 , 2019年4月 , 哈啰将计费标准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 , 哈啰声称涨价原因源于共享出行行业经前期无序投放 , 转入精细运营和产品服务升级周期 , 行业普遍的运维人力投入 , 以及产品折旧成本增长 。
事实上 , 滴滴哈啰旗下青桔单车的价格更高 , 计价规则显示青桔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 , 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 , 1小时约合6.5元 。 对此不少网友吐槽已经骑不起共享单车了 , 也有人自嘲涨价后车速明显变快了 , 很快晋身为老司机 。
共享充电宝收费更高
哈啰涨价虽说只是乌龙一场 , 但却再次挑起民众对共享经济集体涨价的隐忧 。
事实上 , 相比共享充电宝涨价幅度 , 共享单车涨幅可谓小巫见大巫 。 眼下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号称比特斯拉充电还贵 , 从以前每小时租借费1.5元左右 , 涨到现在的4元 , 8元 , 甚至10元 , 俨然成为“奢侈品” 。
笔者发现 , 共享充电宝涨价近期成为热点 , 几家头部企业一般免费租借5分钟 , 逾期1元/小时 , 但在机场、电影院、景区、酒吧等地方 , 则出现了1小时4元、5元 , 半小时3元等价格 , 每天封顶费用是20元、30元不等 。 如果忘还 , 往往会被扣除99元的押金费用 , 权当购买一台新充电宝了 。
遥想2017年期间 , 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为1元1小时 , 为了跑马圈地抢用户 , 有些厂商甚至推出过“1分1小时”的活动 , 尽管眼下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翻了多倍 , 但是净收入却在下降 。
怪兽科技招股书显示需要支付给POI合作伙伴占收入50%-70%的佣金 , 直接导致净利润率在逐年下降 , 怪兽充电2019年的净利润为1.67亿元 , 2020年却只有7540万 。
也就是说 , 共享充电宝价格持续增长的原因就是运营成本太高 , 高昂的入场费和佣金占据利润的大头 , 企业为了实现盈利 , 只能上调共享充电宝价格 , 进而导致租赁费用越来越高 , 商业模式形成恶性循环 。
共享单车看似不便宜
相比共享充电宝价格居高不下 , 共享单车行业则普遍采取月卡、季卡以及年卡的商业模式 , 单次骑行看似不太便宜 , 然而如果是月卡 , 季卡、甚至年卡用户 , 就挺划算了 。
笔者发现 , 以某共享单车月卡为例 , 连续包月费用6.5元 , 续费14.9元 , 30天需14.5元 , 90天季卡需32元 , 只是一杯奶茶或咖啡钱 。
对此有网友表示关心的并不是贵不贵 , 而是行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 , 如果动辄传出跑路 , 再便宜也没人敢下单 , 否则月卡是可以接受的价位 。
有研究报告指出 , 61.3%的用户每次骑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 , 92%的用户每次骑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 , 可见共享单车主要满足用户短距离交通需求 , 也就是最后一公里 , 骑行时间多在半小时左右 , 就算涨了5毛或1元也能负担得起 。
至于骑行超过1小时甚至更长只是极少数 , 就算大幅涨价也不影响基本盘用户权益 。
笔者认为 , 消费者对共享单车涨价不爽情有可原 。 在商言商 , 如果觉得贵可以不骑 , 现在也不用交押金 , 也不用下载App , 不用担心共享单车企业跑路 , 或是占用手机内存 。
共享单车主要价值在于偶尔短途应急 , 比如不通公交 , 或是久等不来等消费场景 , 毕竟花几块钱救急也不是大问题 。 如果频繁使用 , 则建议买月卡 , 季卡 , 或者年卡 。
共享单车企业长期不盈利并非好事 , 但道德绑架把全行业都整倒闭了 , 消费者又到哪找如此便捷的交通工具 , 共享单车的骑行体验 , 总比挤早晚高峰还不准时的公交舒服些吧?
共享单车市场自由开放 , 共享经济产品提供者有权自由决定共享产品价格包括提价 , 而消费者也有权决定是否买账 。 如果共享单车涨到离谱 , 或是性价比太低 , 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 , 无可厚非 。
回归理性商业价值
遥想共享经济初期 , 低价补贴是企业在培养市场、争夺市场 , 通过“烧钱”先把市场做大 , 积攒庞大的稳定用户群 。 正如现在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 , 共享单车三分天下 。 市场逐渐成熟饱和 , 企业必然需要考虑存量用户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 涨价则是一条简单粗暴的路子 。
共享经济集体涨价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 价格上涨背后显然有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 , 也有前期资本无序扩张下 , 重资产铺摊子 , 粗放运营带来的高损耗 , 才是真正的资金窟窿 , 才是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
按现行收费标准来看 , 共享单车单次骑行费用可能会比公交车高 , 但二者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 共享单车涨价的背后在于其快速灵活 , 可以触达更多公交难以企及地方 , 还能节约时间成本 , 这些都是公交所欠缺的 。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科技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 哈啰单车凭借哈啰出行APP与小程序双渠道流量 , 领跑两轮共享出行月活用户数 , 其2020年11月的总体月活用户规模达到7232万人 , 哈啰、美团、青桔三家的比例约为5:2:3 。
事实上 , 共享单车第一次集体涨价发生在2016年9月 , 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 , 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 , 随着哈啰 , 青桔等其他车型的推出 , 价格调整至了1元/小时 , 集体涨价势必会把价格敏感的客户过滤掉 , 靠刚需客户维持生存 , 从而确定稳定且健康流量 , 只要有流量 , 一切都能稳定 。
【界面|哈啰辟谣涨价背后的共享出行赛道变革】哈啰辟谣京沪涨价算是虚惊一场 , 联想到近期传出哈啰赴美上市传闻 , 笔者认为哈啰为代表共享出行行业为“最后一公里”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 , 适当涨价的背后 , 如果能提升骑行体验 , 或是有更多优惠解决方案 , 也不是坏事 。
推荐阅读
- Tesla|特斯拉V11版软件的用户界面变化遭到司机的强烈批评
- Tesla|特斯拉V11软件版本的用户界面变化得到了司机的强烈批评反馈
- Google|Google正重新设计Chrome下载界面:和Edge/Firefox相似
- 硬件|哈啰电动车ME70发布:续航超200公里
- 隐私|这17款App违法!包括哈啰出行、58同城!你手机里有吗→
- Google|Google Chrome浏览器新下载界面首次出现
- 隐私|哈啰出行17款App被点名
- Windows|微软将Windows 11卸载应用程序界面从控制面板移至现代界面中
- 视频|抖音上线辟谣专区 首邀三甲医院近百医生发布权威内容
- IT|哈啰推出租车业务:只要一个月工资 法拉利送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