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生|?剧本杀:“游戏人生”的产业


游戏人生|?剧本杀:“游戏人生”的产业
文章图片

(2020年6月20日 , 山东济南市曲水亭街 , 老街巷深处的一家酒吧内 , 七名玩家正在预习剧本杀游戏 。 图/视觉中国)
剧本杀:“游戏人生”的产业
本刊采访人员/赵一苇
发于2021.3.22总第988期《中国新闻周刊》
一场4小时的剧本杀里 , 你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古代王侯 , 成为民国间谍 , 成为能穿越时空或拥有魔法的超能力者 , 你可以置身于一桩凶杀案或事件迷局中 , 沿着侦查推理的任务线 , 体验经历各异的人生 。
瞄准年轻人的剧本杀游戏 , 正在成为线下社交娱乐市场人气飙升的品类 。 这是一个起源于英国真人扮演游戏的新文创产品 , 通过文字剧本、主持人引导、场景搭建等虚拟故事场景给予受众身临其境的体验 。 自2016年起 , 剧本杀从最开始的桌游为主附带剧本玩法 , 逐渐迭代为专业的剧本游戏体验馆 , 游戏脉络也从单一的盘凶、找凶演变成了多元化的剧情游戏 , 吸引了一大批玩腻了KTV、酒吧的年轻人 。 在此后4年的时间里 , 剧本杀逐渐和密室逃脱一起扛起了线下社交游戏的大旗 。
疫情进一步加快了剧本杀市场的膨胀速度 。 从2020年开始 , 线下的剧本杀门店急剧增加 , 全国门店数量由年初的2400家激增至年底的30000家 , 总玩家超过5000万人 , 测算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 不仅是线下 , 今年春节期间 , 头部剧本杀App“我是谜”迎来用户爆发期 , 服务器一度濒临崩溃 , 甚至压过曾经的社交游戏霸主“狼人杀”的风头 。
剧本杀火了 , 也点燃了新一波创业风潮 。 随着线下门店以破竹之势迅猛增长 , 相关的剧本写手、发行商、装修商、道具服装商纷纷跟进 , 专门围绕剧本杀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 等待着市场的继续膨胀 。
“如今剧本杀已经成为风口 , 但不是风口上的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 ”一家知名剧本杀连锁品牌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目前国内的剧本杀行业还很年轻 , 行业门槛低 , 竞争很无序 , 盲目开店、三个月倒闭的案例比比皆是 。 在现阶段 , 入行需慎重 , ‘躺赚’是不可能的 。 ”
剧本需求爆发
最先感知到市场变化的是剧本杀的写作者 。 从去年10月至今 , 群主王三三建立的一个剧本杀作者交流群从0迅速扩充至近500人 , 其中一半是90后 , 三分之一是00后 。 王三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这些剧本杀写作者大多是写网文小说、自媒体文案出身 , 也有兼职写作的学生、上班族 , 一些早期作者或写出了代表作品的作者已经拿到专职签约 , 收入比普通作者高一大截 。
作者群体壮大的直接原因是剧本杀市场的需求爆发 。 由于剧本杀游戏的剧情特性 , 一个剧本玩家们通常只玩一次 , 即使是多支线、多结局的剧本 , 玩家二刷的概率也非常低 。 因此 , 随着剧本杀行业的发展 , 市场对新剧本的需求日益旺盛 , 仅依靠从前那“一小撮”剧本杀作者的产量是远远不够的 。
按照剧本杀的创作发行流程 , 通常是由作者原创一个剧本 , 交由编辑或监制评价修改 , 再由剧本杀店家组织测试 , 反馈意见后再修改 , 最终定稿交由发行商印刷销售 。 在收益结算上 , 作者可以拿到销售额的20%~50%的分成 , 具体一个剧本的收益由剧本级别、作者名气、销售情况共同决定 。
据王三三介绍 , 目前市面上剧本销售类型分为三种:独家本(一个城市仅有一家授权名额)、城市限定本(一个城市有三家授权名额)、盒装本(不限量授权名额 , 只要想买都能买到) 。 三种剧本的质量要求不同 , 独家本高于城限本、高于盒装本 , 相应的价格也不同 , 通常盒装本定价在500元左右 , 城市限定本2000元左右 , 独家本则从5000元到20000元不等 。
写剧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28岁的剧本杀作者江屿写作半年以来 , 真正进入市场的剧本只有一个 , 还是通过线上平台投稿发出来的 。 现实中 , 江屿是一位国企员工 , 每天结束朝九晚五的工作后 , 他会抽出一部分空余时间写剧本 , 除了这个已发布的剧本 , 另外有两个剧本分别处在搁置和返工中 。
【游戏人生|?剧本杀:“游戏人生”的产业】“剧本杀写作特别需要兴趣支撑 , 因为收入并不能预期 , 写作过程也非常辛苦 , 刚入行的人连写出一个盒装本都很有难度 。 即使写出了有发行商接手的盒装本 , 除了极个别爆款剧本能卖出1000本 , 普通的盒装剧本销量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 作者到手收入也没有定数 。 ”江屿向《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 , 以一个盒装本卖500元 , 作者分三成为例 , 普通盒装本销量200份 , 销售额10万元 , 作者能分到3万元 。 而事实上 , 有的人可以写一个剧本赚几十万 , 大部分人写一个本子连一万都赚不到 , 如果没有发行商愿意合作 , 投稿给线上平台的收入也很低 , 平均1000元~2000元 。
即使是不赚钱的剧本创作过程也很辛苦 , 最常规的六人盒装本 , 每个人物剧本至少5000字 , 设计线索至少3000字 , 加上主持人手册等 , 总创作字数至少在40000字 。 以理想情况看 , 如果每天固定创作2~3小时 , 初稿写作过程3~4周 , 此后的修改再创作同样需要3~4周 , 最终一个剧本的生产周期3~4个月 。 对于新手或兼职作者而言 , 投稿被毙、反复修改折损都是家常便饭 , 生产周期短则2~3个月 , 长则一年半载 。
“全职的剧本杀作者 , 没有一个不是薅光头发式写作的 。 ”26岁的全职作者沉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最快的时候 , 他每天高强度写作时间7小时以上 , 一周写出一个剧本 , 即使顺利走完全部流程 , 剧本发行出来也需要一个月以上 。
“由于现在剧本杀作者圈比较乱 , 也没有专门的监管 , 有一些写手专门抄袭爆款本子 , 破坏整个圈子生态 。 ”沉念表示 , “换个人物名字 , 换个地点 , 直接照抄最耗费精力的主线剧情、手法、动机 , 抄出一个新本子换个发行商就卖了 , 这种剧本不仅伤害作者圈 , 也伤害店家和玩家 , 且维权成本较高 。 ”
膨胀的产业链
作为疫情期间逆势崛起的新产业 , 剧本杀不仅迎来了自身市场扩张 , 也带动了一部分其他行业的细分品类发展 。 围绕剧本杀游戏 , 已经衍生出创作、包装、宣传发行、开店指导、专业装修、人员培训、服装道具等一系列专门业务 。
“最近半年 , 新开的一大批剧本杀店救活了不少小装修公司 。 ”西安一家专门做剧本杀装修的公司负责人高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剧本杀店铺的装修通常按类型和主题进行 。 按类型分为实景剧本杀和桌面剧本杀 , 一个实景类主题房间面积100~300平方米 , 一个桌面类主题房间面积15~30平方米 , 不同主题所需的装修材料、装修价格都不同 , 每平米装修造价800~1500元不等 。 一个中等规模的剧本杀新店 , 初期装修投入就需要20万~40万元 , 远高于传统桌游吧 。 ”
不只是装修 , 要想打造一个具备沉浸感体验的剧本杀店 , 还需要根据主题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 , 帮助玩家更快“入戏” 。
“前几年给影楼做服饰供应的店家 , 很多都开始转型剧本杀服装供应了 。 ”江苏一家专门做剧本杀服装供应的商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剧本杀中最受欢迎的服装主要是古装汉服、民国时期的旗袍中山装、日式服装几类 , 和从前影楼的服饰有很大重合 , 且剧本杀店对服装的要求较低 , 便于生产 。 疫情期间 , 许多影楼削减了服装需求 , 一些风格类服装供应商的订单也是由剧本杀店支撑起来的 。 ”
在硬件服务商以外 , 为迅速壮大的剧本杀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
剧本杀行业内有一个共识:一场剧本杀的游戏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DM(Dungeon Master)的临场发挥 。 在一场剧本杀中 , DM的作用至关重要 , 他们不仅是主持人 , 也同时担任导演、裁判、公证人等多种身份 , 对于游戏的组织和完整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是剧本杀游戏中的关键剧情的连接人物 。 在实际市场中 , 一线城市剧本杀DM的薪资区间在4000~8000元/月 , 也属于剧本杀类目下薪资最高的职位 。
“与其说DM是一个主持人 , 不如说是一个合格的流程把控者+称职的演员 , ”上海一家剧本杀运营和DM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许多剧本杀店出于成本考虑 , 只是在自家店内按照经验自行培养DM , 既没有严格筛选 , 也没有专业指导 , 最终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 DM的临场发挥大概率决定一场游戏的玩家体验 , 如果DM质量不好也会影响到这家店的口碑和留存 。 ”
此外 , 和所有文化内容产品一样 , 尚在发展初期的剧本杀也面临盗版猖獗的问题 。
“目前主要的剧本购买渠道包括发行商、平台、城市展会三大类 , 针对预售的独家本或城市限定本一般只能在展会上抢购 。 ”北京一家剧本杀发行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剧本杀业内的盗版问题一直存在 , 尤其是低线城市的小店、新店 , 为了降低成本买盗版剧本 , 正规售价500元的盒装剧本可能100元就能买到盗版 。 不过 , 盗版剧本的印刷质量和道具质感很差 , 资深玩家很容易分辨出来 , 加上剧本杀玩家很多是95后 , 有较强的版权意识 , 常用盗版本的店也会被玩家看不起 , 长期下来口碑也不好 。 ”
难赚钱的风口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 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 还是贵阳、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 , 剧本杀店的数量均成倍增长 。 看似热火朝天的市场盛况下 , 第一轮洗牌已经开始 。
“今年春节后 , 剧本杀店迎来了淡季 , 而实景剧本杀店占地面积大 , 运营成本高 , 顾客留存率低 , 很难真正盈利 。 ”28岁的剧本杀店老板顾源已经打算把上海黄浦区的一间剧本杀店转让出去了 ,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最初开店是因为同栋楼里有一家经营不错的密室店 , 原本计划着可以互相引流 , 但从开业情况看 , 效果并不及预期 。 ”
事实上 , 顾源的这家剧本杀店开业仅两个月 , 其中还包括半个多月的测试阶段 , 由于是做的实景搜证类密室 , 前期装修设施投入较大 , 而营业情况却不尽人意 。 顾源算了一笔账 , 120平方米的房间房租1.5万元/月 , 装修设备花了20多万元 , 员工成本6000元/月 , 按照客单价268元/人 , 一场7人计算 , 每月至少需要营业15场才能勉强盈利 。 而现实是 , 一线城市剧本杀店的黄金时间只有每周六、日 , 周中工作日凑齐两场都非常困难 , 几乎不可能达到开场目标 。
同在一线的剧本杀大城北京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 北京一位剧本杀店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由于剧本杀的主力消费人群年龄在15~35岁 , 占比约90% , 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或上班族 , 业余空闲时间并不多 , 除了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 ,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淡季 。 在暑假期间 , 一个月的净利润最高可达4万元 , 而在淡季 , 实现月盈利都有困难 。
同样的盈利模型 , 在二三线城市则容易得多 。 在有“剧本之都”之称的贵阳 , 一个同样面积的剧本杀店的房租只有北京的1/5 , 年轻人生活节奏慢、业余时间多、可支配收入更高 , 给了剧本杀店更好的生存土壤 。
“除了周末、节假日 , 工作日的下班时间也经常满房 , 正常经营下的月盈利不是大问题 。 ”一位贵阳剧本杀店老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但现在新店越来越多 ,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 一些老店的装修设施来不及转化 , 被新店抢走客源的情况也是有的 。 一年前 , 贵阳一个区域的剧本杀店只有三五家 , 现在已经有近20家了 。 ”
“毫不夸张地说 , 现在每天都有新店开业 , 每天也都有店濒临倒闭 。 尽管行业还在起步阶段 , 但第一轮洗牌已经开始了 。 ”一家知名剧本杀连锁品牌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尤其是疫情后一线城市的客流恢复情况较差 , 现在已经有一些店铺撑不住了 , 光是我们就接触了近20家想要转手托管的店铺 。 预计未来1~2个月 , 如果客流还无法达到较高水平 , 将会有更多现金流紧张的店铺倒闭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