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新冠疫情促使全球碳排放暂缓,但目前碳排放再次上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 , 一年前 ,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 , 全球突然启动隔离封锁 , 该举措对碳排放产生了非常有趣的作用 , 疫情初期全球碳排放有所下降 , 但当前碳排放量再次上升 。
自2020年3月11日 ,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 , 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之前的时代升高1.2摄氏度 , 这开启了人类活动突然前所未有的下降 , 全球大部分地区进行隔离封锁状态 , 工厂停止运营、汽车引擎关闭、飞机停飞 。
文章图片
图1/3
从那以后全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 但对于气候科学家而言 , 这段时间也带来一些全新、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洞察力 。
以下是新冠疫情下全球出现的三个变化:
1、进行实时气候科学监测 。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实时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 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一些困难 , 2020年3月 , 当许多国家开始封锁时 , 下一个全球的全球碳预算收支要到年底才能制定出当年的碳排放趋势 。 因此 , 气候科学家开始寻找其他可能表明二氧化碳如何变化的数据 。
【新浪科技|新冠疫情促使全球碳排放暂缓,但目前碳排放再次上升】我们使用疫情隔离封锁的信息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一面“镜子” , 换句话讲 , 如果我们知道疫情爆发前不同国家或者经济部门的排放量 , 并且知道人类活动导致碳排放量降低多少 , 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疫情期间碳排放减少量 。
文章图片
图2/3
虽然由于航空公司停飞 , 碳排放量可能有所下降 , 但是缺少空中交通实际上可能导致气温略有上升 。
到2020年5月 ,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合了政府疫情隔离政策和全球活动数据 , 预测到2020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7% , 该数据后来获得了“全球碳项目”的进一步证实 。 紧接着该研究团队又进行了另一项研究 , 他们使用谷歌和苹果公司的人类活动数据反映10种不同污染物的变化 , 而第三项研究再次使用化石燃料消耗和水泥生产的相关数据 , 跟踪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
最新谷歌人类活动数据表明 , 尽管人类日常活动尚未恢复至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 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恢复 , 这反映在我们最新的排放量估算数据中 , 该数据显示在全球首次疫情隔离期之后碳排放量出现有限反弹 , 2020年下半年之后全球排放量出现稳定增长 , 接下来是2020年末至2021年初第二波较小幅度的碳排放量下降 。
与此同时 , 伴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 , 碳监测项目建立了接近实时跟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 , 为我们开展此类科学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新方法 。
2、对气候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 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 , 新冠疫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都小于许多人的预期 , 展望2030年 , 简单气候模型显示 , 受新冠病毒影响 , 全球气温仅下降了0.01摄氏度 。
之前研究表明 , 尽管2020年春季出现晴朗的蓝色天空 , 全球疫情隔离状态实际上出现了轻微的变暖效应:工业停滞不前、空气污染和气溶胶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微小颗粒、通过反射太阳光线可起到全球降温的效果 。
以上效应对全球气温影响是短暂、微乎其微的 , 大约仅升温0.03摄氏度 , 但其仍大于疫情隔离期间出现的臭氧层、二氧化碳排放或者航空业产生的影响 。
展望2030年 , 研究人员基于简单的气候模型评估分析 , 结果显示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如果各国遵循疫情高峰期做出的碳排放承诺 , 全球气温仅会降低0.01摄氏度 , 该数据后来获得更复杂模拟模型的验证支持 。
文章图片
图3/3
全球经济退行并不是遏制碳排放的实际方法 。
在过去一年里 , 许多国家已更新并加强了这些碳排放承诺 , 但这仍不足以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 , 只要碳排放仍在持续 , 就会吞食剩下的碳预算 , 我们拖延碳减排行动的时间越长 , 碳减排行动阻力就越大 。
3、疫情隔离不是一个气候行动计划 。 当前我们看到的连续疫情隔离状态导致人们正常生活暂停 , 不仅不足以阻止气候变化 , 而且是不可持续的:像气候变化一样 , 新冠病毒对最脆弱群体的打击最为严重 。 我们需要找到在不受隔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方法 , 并找到同时促进健康、福利和公平的解决方案 , 全球气候治理举措以及个人、机构和企业的行动 , 对于碳减排仍是至关重要的 , 但以上必须以结构性经济变革作为基础和支撑 。
必须将强有力的气候治理行动纳入未来规划之中 , 研究人员估算 , 只要1.2%的全球GDP用于经济复苏 , 就意味着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下 , 而未来我们将面临更严峻的影响 , 或将投入更高的资金成本 。
不幸的是 , 绿色投资并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 然而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的投资 , 必须将强有力的气候行动纳入未来规划之中 , 赌注可能看起来很大 , 但潜在的回报要高很多 。 (叶倾城)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