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
五年弹指一挥间 , 转眼“十三五”已圆满收官 。 回眸这五年 , 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 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总体目标 , 科技创新纵深推进 , 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 高质量发展创新支撑体系逐步形成 。
文章图片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
成都高新区创新增添“强引擎”
走进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台台3D打印机正在24小时不停歇工作 , 打印出来的肺结构模型将辅助解决临床上肺段切除术存在的技术难点 。
“医疗3D打印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 , 需要多维度的合作 , 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我们可以接触更多3D打印材料、三维重建等医疗相关领域企业 , 打造‘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医疗3D打印生态圈 。 ”华曙图灵创始人兼总经理黄勇表示 。
文章图片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 正是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 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建设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信息安全(四川)创新中心、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成电国际创新中心、四川太赫兹通信研究院等一批前沿技术专业型、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 。
如何进一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1月21日 , 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 , 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 , 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 。 同时 , 涉及功率半导体、光电集成、太赫兹、细胞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的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发布 , 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 , 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
“大咖领航”
创新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 , 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体现出巨大优势 。 作为成都市与四川大学校地合作的核心项目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已初步导入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医学大数据中心等33个高水平研发项目和10余个川大教授创业企业 。
探寻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之路 , “大咖领航”是重要一环 。 积极招引知名院校和大院大所的顶尖科学家 , 领衔担纲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 , 成都高新区以人才带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 支撑细化产业创新发展 , 推进校地协同创新 ,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
“创立之初 , 我们就囊括了医疗3D打印领域的权威专家顾问 , 包括生物材料领域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 , 3D打印优秀海归专家袁玉宇等 。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入驻前沿医学中心让企业更方便地接触到相关领域顶级的专家教授 , 比如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傅强院长 , 华西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刘伦旭等 。
据悉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 , 已引入院士级科学家2人 , 长江杰青级科学家20人 , 教授、研究员超过100人 , 预计2025年将带动成都生物医药产值超过500亿元 , 并力争引进15个院士级 , 50个长江、杰青级创新人才 , 获得专利授权超过200项 , 孵化创新企业100家 。
文章图片
顶尖专家大咖领衔 , 使得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一“出生”就站在了高起点上 。 例如: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 , 就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杨华中牵头 , 将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MR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四川太赫兹通信研究院项目由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牵头 , 汇集国内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的知名专家 , 专注打造太赫兹通信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和技术服务平台 。
创新企业孵化模式
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去年11月 , 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获3亿元A轮融资用于疫苗临床研究及生产线建设 , 公司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团队创办 , 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11款新冠疫苗之一 , 也是中国首个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 。
威斯克正是由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孵化 。 仅孵化10个月时间 , 公司总估值已达50亿 。 目前 , 威斯克公司新冠疫苗已顺利启动II期临床试验 。
孵化科技型企业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功能之一 。
在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 上百家集成电路企业在这里聚集发展 , 吸引它们落地的原因之一就是位于成电国际创新中心的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 。
文章图片
“‘芯火’双创基地以集成电路企业共性需求为着力点 , 通过发挥科技公司、高等院校、产业园区等各方优势 , 形成多方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的运行机制 , 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人才培训、投融资、孵化等专业服务 。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建立“芯火”双创基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帮助相关创新团队降低研发成本 ,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 也是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引进孵化企业的模式 。
在成都高新区 , 新型研发机构正以其突破传统的创新模式 , 让成果更快产业化 , 让科技和市场需求结合得更紧密 , 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
未来5年
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
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 , 成都高新区正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 , 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
为此 , 成都高新区启动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 , 旨在通过“揭榜挂帅” , 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 , 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 ,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 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 , 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
文章图片
行动计划提出 , 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 , 其中科技投入不低于50亿元 , 载体投入不低于50亿元 , 配套新经济创投基金不低于100亿元 , 吸引社会资本不低于100亿元 。 这些研发机构将聚焦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 解决产业链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 ,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成都高新区提出 , 力争到2025年 , 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 ,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 , 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 , 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 , 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企业50家以上 , 探索解决成果转化难题 , 在部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 并力争形成国家级“卡脖子”技术揭榜能力 。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 , 能有效解决科学成果转化为竞争力产品的难题 。 采取‘揭榜挂帅’形式 , 则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 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团队 , 最终培育一批根植成都高新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及企业家 。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加速度|新型研发机构激活创新动能 成都高新区这五年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来源:成都日报
推荐阅读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硬件|新型人工突触可用于高度扩展的类脑计算
- 数字电路|新型人工突触可用于高度扩展的类脑计算
- 体系|为何要推进智能制造?工信部:对实现新型工业化有重要作用
- 智能汽车|22个月,数据驱动“新型终端”驶上新赛道
- 诊断|新型血检技术有望缓解活检痛苦
- 电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新型基准测试法出炉
- 传统|优秀企业家张号召研发的新型智能挖掘机,获国家专利后资产评估超15亿
- Micro-LED|国星光电:牵头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 疾病|新型血检技术有望缓解活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