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目前 , 各地纷纷开启寒假模式 , 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长 。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 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 。 进入“青少年模式”后 , 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 , 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
但“新华视点”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这类系统存在不少漏洞 , 实名制形同虚设 , 有的孩子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录了 。 此外 , 网上还流传各种几十块钱的攻略 , 轻松破解系统限制 。 一些家长戏称 , 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
网上找个通缉犯的身份证号就能登录 , 花60元买攻略破解限制
黄晴是重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 , 每周末给初中生上课 。 她发现 , 一下课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 , 热火朝天 。 “防沉迷系统压根啥也防不住 , 这么长时间 , 还没听说过哪个孩子因为防沉迷系统不能玩游戏的 。 ”黄晴说 。
山西晋城市凤城中学初三学生的家长赵小芳告诉采访人员 , 孩子回家一写完作业就玩手机游戏 , 有时候一玩就到半夜 。 虽然知道有防沉迷系统 , 也设置过 , 但感觉没什么用 , 孩子该玩还是玩 , 想啥时候玩都能玩 。 “这又放假了 , 家长要上班 , 孩子自己在家就更管不了了 。 ”赵小芳说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这一被广大家长寄予厚望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 在迷恋网络的青少年眼中形同虚设 。 对于这一系统带来的影响 , 很多未成年人十分淡定:“要想绕开那个系统很容易 。 时间到了先退出登录 , 再打开用游客模式玩 , 基本没什么限制 。 ”
“现在女生玩装扮类和养成类的游戏比较多 , 虽然都需要实名认证 , 但我用妈妈的微信就能登录 。 很多游戏都是这样 , 微信、QQ登录以后就不会再问其他信息了 , 默认你是成年人 。 还有很多网页上的小游戏不需要注册登录 , 直接玩 。 ”
“很多游戏要用身份证登录 , 但不需要人脸识别 , 有的同学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一个通缉犯的信息 , 把其身份证号输进去就可以玩了 。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还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搜词 。 采访人员在多个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上搜索“防沉迷系统” , 出现了大量破解攻略 。 搜索引擎还会推送售卖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网站和软件 。 在一个“解除防沉迷网站”上 , 一个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商品价值为60元 。
平台“打折”落实注册实名制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虽然相关规定已明确网络游戏必须实名注册 , 但不少平台“打折”落实 。
很多平台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规避了实名制监管 。 采访人员下载了多款热门游戏、直播、短视频APP , 发现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 , 在这个过程中 , 并不会甄别用户身份 。
【模式|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有的平台虽然要求实名制注册 , 但只认身份证不认人 。 有一些青少年会用家长的号码登录 , 有的随意在网上找个身份证号码就能登录 。
此外 , 很多平台设置的“游客模式”不需要任何身份验证 , 为青少年开了“方便之门” 。
一名中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 很多游戏用游客模式可以玩一个半小时左右 , 等时间到了关掉再重新打开应用 , 又能玩一个半小时 。
采访人员用安卓系统下载了一款名为“斗罗大陆”的手游 , 在访客模式中连续玩了近两个小时 , 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的提示 。
采访人员调查还发现 , 有的平台重前期准入轻后期甄别 。 不少受访青少年告诉采访人员 , 一些平台的准入很严格 , 必须刷脸 , 但之后就不会再查 , 很多青少年会找成年人帮忙 。 “有的找家长 , 很多是找爷爷奶奶 , 稀里糊涂就帮着刷脸认证了 。 有的会去网上花钱找成年人代实名 。 ”一名初中生说 。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一位初中生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他常玩的一款游戏公告栏上 , 常常会有人发帖 , 请求别人有偿帮忙解除防沉迷系统 , 用谐音字就可以避开敏感词审查 , 花钱请人刷个脸 , 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检查 。
此外 , 不同平台各自为政 , 也让防沉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作用 。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 不同平台对于青少年模式下使用时段、受限时长、服务功能的规定各不相同 。 不少家长直言 , 就算所有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没用 , “孩子这个玩一会儿 , 那个玩一会儿 , 一整天就过去了 。 ”
警惕企业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社交绑架
目前 , 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然依靠用户的自主选择 , 如果没有家长监督 , 未成年人完全可不选择此模式 。
采访人员在部分直播平台上体验时发现 , 即便在个人资料里填写未成年人的年龄信息 , 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青少年模式 , 必须手动设定 。
采访人员在部分农村地区采访时看到 ,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 , 一些青少年由老人照顾 , 这些老人连手机操作都不熟悉 , 更不知道何为青少年模式 。 一些放假在家的学生一旦手机在手 , 就少有限制 , 往往沉迷其中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 , 防沉迷系统的设置其实违背了企业商业利益 。 企业应不断提升社会责任 , 加大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上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不规范行为的惩戒 。
针对不同平台防沉迷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 , 熊丙奇建议 , 政府要推动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 , 要求各平台系统联网、信息共享 , 同时同步处理未成年人的数据 , “比如一个孩子在某个平台上玩到规定时限后 , 这一天在其他平台上都不能再玩 。 ”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 , 社会各界要不断创新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机制 , 防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 , 防止个别企业和个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社交绑架 , 将其变成围猎的消费对象 。
“要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技术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 家长和学校都要引导孩子 , 让孩子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和丰富的课余生活 , 学会如何安排时间 。 “孩子的主体性增强 , 就会认为网络只是个工具 , 不会沉迷其中 。 ”(采访人员马晓媛、李紫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