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宁要“阅读脑” 不要“数字脑”

著名作家、《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说 , 在网络文化产品和数字消费产品方面 , 如今的人们有太多太多的选择 , 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 , 唯一变得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 , 因为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
与此同时 , 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当下 , “随时在线”让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 , 无法进行长时间阅读 , 无法深入思考 , 也就更难以加强牢固的记忆 。
事实上 , 记忆的艺术也是思考的艺术 , 而长时间的、专注的阅读 , 对于大脑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
大脑是极具可塑性的器官
1950年 , 英国生物学家J.Z.Young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人类的大脑可能一直在进化 。 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大脑就像一部机器——它采用某种特定的工作方式 , 循环往复地工作而不发生改变 。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 , 大脑的工作方式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 比如说 , 盲人的大脑会自动关闭与视觉有关的神经区域 , 从而给弥补视觉的其他感觉(如味觉、触觉和嗅觉等)腾出更多空间 。 人类的大脑不断地在进行自我调整 。
人类大脑中有无数连接神经细胞的轴突接触 , 在这些连接的作用下 , 神经系统组成了一个密集的回路 。 每一次你从事某个活动或思考某件事的时候 , 相应的神经细胞群就会受到“激发” 。 神经细胞喜欢重复的活动;它们在遇到熟悉的任务时便会兴奋活跃起来 。 长此以往 , 神经细胞的活动会慢慢变成习惯 。
大脑天生喜欢“走神”
新的技术帮助人们完成某项工作 , 但同时也改变了与这项工作有关的思维方式 。 在基于文字的文化中 , 大脑中许多用于记忆的部分被解放出来 , 释放出来的大脑空间则被用于更加实用的短期记忆或抽象思维、艺术发明和创造 。
大脑的天生构造使得它能够随时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 而它喜欢将注意力分散到各个感官上 , 并将各种感知综合起来 。 你越是搜索不同的网页 , 就越是试图寻找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 , 你的大脑思维就变得越发支离破碎 , 虽然集中精力连贯思考的能力下降了 , 但大脑会更加活跃和陶醉 。
太多信息会让大脑“超载”
互联网同时开发了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种能力 , 它提供了即时的“响应和回馈”的循环呼应 。 大脑一旦接触了互联网 , 便希望搜索到更多的信息 , 以至于当不能进入互联网时 , 大脑就会完全被焦虑所控制 。
互联网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关注 , 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 , 但仅仅是你游弋不定的注意力 。
因此 , 上网可以保持大脑的活跃和敏捷 , 然而却打破了记忆的某些范式 。 短期记忆被上网时所收集到的各种琐碎信息所填满 , 导致没有空间储存真正有用的信息 , 并最终被转移到长期记忆中去 , 而这一转移实际上是造就“深度智慧”的关键 。
因此 , 过多的信息进入你的大脑并不一定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博学 , 更大的可能是让你的大脑“超载” 。
你还记得几个电话号码?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 , 人们写得越多 , 对记忆的需求就越少 。 自己记不起来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从其他人的文字材料中找到 。 印刷技术让书面文字资料变得更加普及 , 而这进一步削弱了人类的记忆能力 。
新媒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这愈发加速了记忆的退化 。 在手机发明之前 , 每个人都会记得一些电话号码 。 现在 , 因为任何人的号码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轻松查到 , 因此很少有人还愿意费尽心思记住这些号码 。
哲学家威廉姆斯·詹姆斯认为:“记忆的艺术就是思考的艺术” 。 但记忆需要深层次的信息整合 , 网络仅提供浮光掠影式的评论 , 这使得各种信息的相关逻辑几乎被遗忘 。 由于互联网成为了查阅信息的便捷途径 , 人类的记忆功能也被互联网“外包”了 。
“阅读大脑”和“数字大脑”
我们平时所依赖的记忆是工作记忆(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 也就是我们现在消耗和使用的东西 。 这种记忆事后很难进行回忆 , 因为大脑中的突触连接——那些通过近距离和深度阅读而增强的突触连接 , 在我们通过屏幕进行阅读后就会开始萎缩 。
核磁共振扫描显示 , “阅读大脑”是通过阅读纸上印刷的文字以某种方式构成的 。 这些扫描结果可以与那些主要在屏幕上阅读文本的人进行比较 , 后者显示出了被称为“数字大脑”的结构 。 那么 , 二者区别在哪里?
“阅读大脑”的特点是突触的形成更加牢固 , 突触是让神经元相互传递化学信号的连接点 。 这些突触连接构成了深度记忆和长期专注的能力 。
“数字大脑”恰恰相反 。 主要从屏幕上阅读实际上削弱了突触连接 , 使大脑在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发展不足 。 因此 , “数字大脑”比“阅读大脑”更加肤浅 , 对任何具有深度或长度很长的主题把握能力也较低 。
幸运的是 , 实验表明:因屏幕阅读而削弱的突触连接可以被逆转 。 也就是说 , 如果一个习惯了看屏幕的人转而认真看书 , 那么他大脑的突触连接 , 以及他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便可重新快速提升 。 (综合/笑娟)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 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 。 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信息|宁要“阅读脑” 不要“数字脑”】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