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1
美团补齐“吃住行游购娱” 。
作者 | 赵小米
出品 | 36氪-未来消费
外界把12月20日美团App升级“团好货”入口 , 作为美团再次升级电商事业的标志性动作 。
团好货 , 业务名称就直白的告诉用户 , 这是一个拼团模式 , 主打低价好货 , 商家平台入驻 , 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全品类电商 。 或者说 , 美团团好货 , 模式类似拼多多 。
社区团购火热于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 , 拼多多的黄峥曾在内部说过一句话 , 要说线上团购 , 拼多多是这种业务的老大 。 不过 , 这话美团要是说起来 , 可能更有说服力 。 11年前起家的美团 , 就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千团大战唯一的唯一存活着 。 这家公司的名字 , 至今都没离开团购二字:美团 , 美好的团购 。
团购属于电商的一种业务形态和平台渠道 , 电商的全部要素并不只是团购 。 尤其是中国电商江湖已经被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之势 , 美团想要进场并立稳脚跟 , 并非易事 。
美团倒是从来不惧怕一个赛道的先发优势 。 严格来说 , 美团几乎没有原创过任何互联网业务 。 相反 , 美团非常擅长玩家(包括先驱者)造势、教育、打磨一个新市场之后 , 后入场的美团 , 通过精准的财务和业务沙盘推演设计、强大的团队执行力、笑傲中国互联网最擅长管理线下商务团队的优势 , 总能在看似已经不可能崛起利润的微利行业 , 得以生存甚至占领头部位置 。
就像滴滴通过收购UBER中国 , 几乎竞争性的垄断中国在线出行市场 , 美团仍是强势杀进赛道 , 哪怕市场占比并不突出 。 至于共享单车这个被很多人痛骂是伪创新的社区网格化出行需求 , 美团竟已悄悄的全面统治了这个市场 。
但是电商 , 难度超过一切互联网业务 , 远比罗永浩做不好手机 , 阿里做不好社交还难 , 当然也比腾讯做不好电商更难 。
当然 , 美团在面临复杂创新电商模式之前 , 也拥有相比其他更优厚的能力条件 。
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美团构建了“吃住行”的一揽子在线生活服务 , 围绕着“吃”做了一切在线有任务 , 但是美团目前的主业 , 还是餐饮外卖 。
美团在年交易用户增长 , 已经进入指数曲线的后半段之后 , 美团作为一个大公司 , 本身就需要找到新战略级业务引擎 , 进一步挖掘美团用户和整个互联网用户的经济价值 。
电商 , 自然是最贴近美团主业的合理业务过渡 。
电商 , 是互联网流量价值转化的最高经济形态 。 卖货 , 则是所有实物经营产业当中 , 所能建构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盘子最强大的一种 。
2019年 , 美团GMV为6800亿元 ,阿里当年的GMV达到7万亿元 , 京东、拼多多在1万亿和3万亿元之间 。 美团这个平台成交额数字 , 和电商巨头公司之间的差距 , 还是比较大的 。 虽然美团营收和市值很不错 , 但是作为消费类互联网产业 , 不能构建起几万亿的平台成交规模 , 美团的未来发展潜力会严格受限 。 也就是说 , 主营业务为餐饮外卖的美团 , 总体营收盘子就不是线下产业的一级大行业 。
【36氪|美团电商,非做不可】美团的信心在于 , 相比较做游戏、做手机、做流量的公司 , 美团做电商的产业基础起点非常之好 。
首先 , 此前美团所做的本地生活——外卖业务之中 , 有许多现有业务能力 , 可以直接复用在电商业务 。 最为突出的是运力部分 , 美团在城市级别上的同城本地化配送能力 , 可能是目前行业最强 。 这主要体现在美团外卖在即时物流方面的探索和积累 , 可以处理大规模订单与人员之间的匹配;解决高峰期的订单峰谷波动效率分配;实现履约能力的绝对化和业务稳定增长的合理格局 。 我们知道 , 能够处理最复杂的同城即时物流 , 一般快递物流在同城末端的最后一公里 , 反而简单得多 。
其次 , 电商对于美团来说 , 是其在用户所有日常生活消费中 , 很自然过渡的一环 。 这里提到的日常生活消费 , 主要是指“吃住行游购娱” , 这六方面 , 也正是美团一直都在做的“一站式生活服务”的六大业务模块 。 电商 , 应该是这里面在购方面 , 主要欠缺的一块(不算帮助实体零售做即时到家服务的业务) 。 补充电商 , 美团才能够对消费者所有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和需求 , 实现全面覆盖 。 此前美团也有美团闪购等购物服务 , 不过美团闪购从用户价值和服务能力上来看 , 只适合于应急购买需求 , 并不能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全场景、日常化的购买渠道 。
还有 , 美团需要通过对电商的构建 , 建立起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护城河 。 我们知道的是 , 凡是做消费互联网业务的公司 , 其实都想包揽用户所有日常消费需求和场景占有 , 所有互联网大厂 , 均有这个梦想 。 公司越大 , 越想拥有 。 阿里属于目前这个市场的绝对王者 , 目前阿里在所有电商品类、场景、商家分层、用户分层方面 , 已经基本完成全面覆盖 。 旗下的淘系、饿了么、飞猪、盒马、淘鲜达等一系列业务矩阵 , 均是围绕用户的全场景、全时段生活需求构建的 。 当然 , 同样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业务模块 , 阿里在购物方面能力最强 , OTA方面相对弱些 。 美团相反 , 购物方面基本缺失 , 其他方面均衡 , 吃的方面最强 。
最后 , 美团单个用户的用户价值在极大提升 。 美团会员的单个用户 , 也是经济要素很强的社会中坚阶层人群 。 美团现在其实需要将挖掘用户价值的重要级别 , 等同甚至高于新客拓展的级别 。 我们也看到了 , 美团一边重仓买菜业务 , 试图通过即时生鲜零售 , 覆盖城市家庭日常购买需求 , 深耕原本就突出的“吃”方面;另一边发力社区团购业务 , 占领一个新风口产业可能在电商产业上的未来强占比势头 , 同时还不忘探索电商本身的业务场景和品类方法论 , 弥补此前不足的“购”业务模块 。
电商存在创新难度
当然 , 想要补上“购”这方面的能力 , 绝非易事 。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现有电商格局 , 并没有明显缺陷的时代 。
对手基本没有大的犯错 , 构建一套新的电商平台有非常之难 。 美团操作电商 , 面临的难度真的很大 。 尤其是构建一套新电商的难 。
电商 , 不同其他任何互联网甚至科技化产业 。 电商背后涉及到的所有人客群 , 全国性高分散的需求和履约 , 互联网天然反分散的统一性 , 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广泛的协作分工 , 以及整个产业链处处符合成本与效率规律……
简单的说 , 电商背后的零售 , 是商业经济最接近整个人类社会的产业形态 , 电商就是将这种产业形态又复制到互联网 。 一个社会人想再考清华北大 , 考卷的难度其实不算绝对的难 。 但是让他从幼儿园到高中重读一遍 , 这种复制人生的难度就基本不可能 。
电商的难 , 在于复制社会 。
不过 , 就因为电商的特点是高分散的零售生意 , 电商的难度是复制一个线上社会 。 因此 , 电商既不能轻易复制 , 但也不能妄想垄断 。 阿里、京东、拼多多构成的大公司寡头化 , 就是中国电商产业的合理局面 。
其他电商平台 , 份额占比和模式新意 , 都还差着距离 。 相同模式属性和交易规则的电商 , 只能做小体量的细分场景补充 。 就像自营模式也可以有相对规模的唯品会 , 但是唯品会成不了第二个京东 , 还越来越扛不住一轮轮的产业和经济周期迭代 。
这是中国电商产业目前在三寡头之外 , 欠缺第四大电商的主要原因 。 快手、抖音 , 或者微信小程序 , 可能都想做这个市场的第四把交椅 。 尤其是拼多多在3年前的横空崛起 , 打破阿里、京东双寡头局面;以及随着微信、抖音、小红书、直播等各种互联网平台工具 , 提供了用户数字化、社交化和内容营销的极大流量红利;还有整个中国消费互联网在物流、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上的完善 , 这些资源堆起的操盘空间 , 给了市场玩家极大的创新信心 。
市场玩家考虑的核心问题是:三个电商巨头都是依托一套新的交易协作体系而崛起 。 商家和买家也会因为有一套新模式 , 带来双方源源不断的入驻增量 , 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
那么 , 现有市场上的类电商模式 , 市场玩家需要考虑的是 , 怎么将其小众的、稚嫩的模式集中化、规模化 , 形成自循环马太效应的强平台 。
答案越来越清晰 , 中国第四家电商的出现 , 很可能是基于一个条件产生 , 目前谁已经是综合实力巨大的互联网组织体 , 谁就能切近电商坐上市场的第四把交椅 。
过去半年 , 美团从市值上就一直和拼多多互相较劲着 。 美团又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 , 更扎根在本地/同城消费生活产业 。 此前围绕着“吃”构建的一揽子在线服务 , 不可能不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构建的一揽子在线生活体系 。
美团需要且已经在用整个美团在做一个零售化、电商化的业务 。 还是半年之前 , 美团仅仅是在美团优选这个社区团购业务上 , 就拿出整个美团的资金、人才、流量、各类商务资源不封顶的投入 。
美团做好美团电商 , 需要搬出整个美团做好电商 , 而不能只是想着再造一个同体量的美团 。
美团面对几个挑战
其实在2019年 , 美团就已经开始试点电商新业务 。 2020年年初 , 又由好乐买联创李树斌 , 接任美团平台负责人一职 。
美团做新电商 , 除了模式创新之难 , 还有面临阿里、京东、拼多多竞争之难 。
很多互联网业务 , 当市场已经绝对巨头出现后 , 仍能够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价格等手段与之抗衡 。 即要么发明一个新的服务 , 要么提供比现有更好的服务 。 但在电商产业 , 却不是这样 。
原因上述提到 , 电商平台的交易关系 , 是庞大且分散的 。 以网约车业务与之对比 , 消费者叫车 , 平台仅仅是将司机与用户点对点匹配起来;而要在淘宝网购一件衣服 , 从店铺展示到营销 , 再到交易过程 , 配送、售后等履约过程 , 每个点都是由平台规则连接起来的 。 甚至更上游的制造过程 , 也会受淘宝天猫这种平台所控 。
将整个链条中所有点 , 连接在一起 , 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 , 也是需要长时间磨合的 。 有时候时间可能是这里面最不受控制的客观制约 , 当然时间的好处就是 , 一旦经历长时间的磨合完成 , 这套体系也难以轻易撼动 。
这个逻辑其实与通讯工具类似 , 比如在QQ上建立起人际关系网之后 , 就很难转移至其他同类产品上 。 除非出现交互规则不同的社交平台 , 即干掉自家QQ的微信 。 其他细分需求的社交 , 什么陌陌、什么脉脉 , 领英……都不足以撼动市场王者的地位 。
阿里的崛起便是由于新的交易方式(互联网复制线下零售商业)与新的交易规则(平台化交易) , 构造了一套新型在线交易关系 。 京东 , 则是通过其自营模式 , 配合与品牌商的强关系、物流服务的强体验等能力 , 得以闯出一条新路 。 拼多多 , 是在以上二者之间 , 硬生生通过拼购模式 , 将此前已经互联网化(有智能手机) , 但是没法电商化(不上网购物)的低端供给和用户人群——下沉市场 , 杀出一条血路生长出来的 。 而且在其突破1.0版本的瓶颈后 , 通过新品牌计划、多多买菜的业务探索 , 拼多多还在加强对交易链上的商家 , 打造一套适配拼多多平台的拼购供应链能力——1.0版本拼购电商 。
拼多多3年之内就在探索2.0版本 , 其实充分说明 , 构建市场的第三条电商交易规则 , 就已经有点难走了 。
美团是否还有第四条合理的新电商模式机会?
先看看美团目前在实物交易电商上的探索——“团好货” 。 团好货入口升级至美团App首页第一屏的第三栏 。 上线美团优选的城市名单当中 , 底部的“发现”tab , 也变成了“省钱好货” , 包含美团优选+团好货两个业务 。
团好货覆盖生鲜、食品、百货、服装、数码、美妆、母婴、家具等全品类商品 。 其商品特点为价格低 , 品牌性弱 , 有点像拼多多与以前的淘宝特价板 。 用户可选择直接购买 , 或发起拼团 , 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 除此以外 , 美团还在2019年年底 , 推出过社交电商“美团团节社” , 后更名为“美团圈圈” , 其模式类似于小B分销 。 商品仍为生活娱乐、休闲美食等到店消费券 。
也就是说 , 美团目前搞的团好货 , 其实并没有在交易关系、产业链机制上 , 有什么创新部分 。
我们认为 , 团好货 , 不是美团电商的主要创新战场 。
我们看看 , 电商的几个基本关键词:品类、供应链、流量、场景、体验差异化、平台规则、用户群、履约能力、成本和效率、营收与盈利……
其实 , 我们故意混淆了这些词之间的层次差别和先后顺序 。 电商其实全品类、泛人群生意 , 主要抓住的要素点 , 其实是一头一尾的供应链(商家)和履约(物流)资源 。 中间的流量 , 美团自己就是 。 就请我们刚才所述 , 电商现在只能是大公司能做 。 大公司之所以是大公司 , 流量就是其中能力之一 。
美团在一头一尾的两个能力方面 , 外界认为最强在于尾端的物流 , 全品类的平台化商家或自营性的供应链 , 美团目前不掌握很强能力 。
美团主要立足于本地生活 , 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一揽子在线业务 , 是其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阶段性大目标 。 那么 , 美团的电商 , 应该立足的关键词 , 其实应该是:同城本地、即时到家、拼团社交 。 团好货和美团买菜 , 看起来更有助于锻炼沉淀美团在电商平台化、自营化方面的基础能力 。
主打社区级场景的同城零售 , 或许才是美团电商的未来主要战场 。
推荐阅读
- 流程|HMS Core电商与游戏行业解决方案,全流程赋能开发者创新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视点·观察|薇娅“偷税风波”后 直播电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 平台|【生活】网易云/QQ音乐/美团/抖音年度报告出炉 你最常听/刷谁?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nVIDIA|发布两年多的GTX 1650成电商最畅销显卡
- 沟通|风向已变,两大电商平台放出信号!
- 模型|英伟达:美团机器学习平台使用NVIDIA T4 GPU
- 警告!|襄阳两仓库违规存大量锂电池被查 美团电动车被要求暂停营业
- IT|电商上线“续航王”电瓶车:搭比亚迪刀片电池 最高520公里跑赢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