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邻章
1月29日 , 小米公开了所谓的“划时代的技术革新”——隔空无线充电技术 , 从小米公布的信息来看 , 隔空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144个天线构成的相位控制阵列 , 把毫米波定向发射给手机 , 转化成电能 , 进而让手机摆脱空间的束缚 , 实现真正的无线体验 。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小米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 在我看来 , 这项技术目前看来的确比较新奇、炫酷的 , 至少比无线充电、反向无线充电要高明了许多 , 是实现了真正无线充电 。
虽然当下充电功率还比较低(但也达到了iPhone 多年来的默认功率了) , 所以说这项技术如果不考虑量产成本的话 , 其实是已经可以落地使用了 。 而假以时日 , 待这项技术的充电功率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 达到20W乃至更高功率并且实现设备落地成本进一步降低时 , 那么这项技术的确有是有潜力带领我们进入真正的无线世界的 。
【用户|小米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背后,是对塑造技术创新型品牌形象的渴望】所有对于小米能够发布这项技术 , 当然要予以鼓励 , 也可以看出小米的确是在践行雷军在小米11发布会上所言的“技术为本”的宣言 。
文章图片
但隔空无线充电是否就是小米所言的在科技“无人区”探索前行 , 个人对此倒是持有保留意见 。
君不见隔壁前来截胡的摩托罗拉不也在今日一早就发布了隔空无线充电的演示视频么?只不过从摩托罗拉发布的演示视频来看 , 其隔空无线充电的充电半径不及小米 , 也未曾提到是否能够阻隔异物遮挡 , 但在摩托罗拉的演示视频中 ,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其也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时充电 。
而从小米昨晚官宣预热到今日一早摩托罗拉进行技术截胡 , 所释放的信号无疑是这项技术并不是所谓的“无人区” , 更大的可能是这些厂商们都在进行类似的技术研究 , 都有着相当的技术储备 , 只不过可能存在研发进度差异或是厂商对研发中对技术态度差异罢了 。
对塑造技术创新型品牌形象的渴望 当然 , 对于小米而言 , 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公布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这项所谓的黑科技 , 秀技术肌肉 , 在我看来 , 其有着布局未来的战略考量 , 但更有试图借此塑造技术创新型品牌形象 , 实现产品市场份额争夺的意图 。
为什么这么说?
于小米而言 , 一大现实是:在过去很多年里 , 其在产品上展现出的显著特征是堆料积极 , 为发烧而生 , 产品拥有极好的性价比 , 但核心技术上的相对缺失(也与小米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 , 成立年限更短有关) , 也使得小米品牌形象一直和高端品牌扯不上多少关系(虽然小米可能不会承认) , 这也导致了用户在选择高端品牌的时候 , 极少会想到小米 。
在此 , 或许可供佐证的是:在过去一年 , 小米虽然成为了华为空缺市场份额的显著受益者 , 在三、四季度乃至登上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制造厂商的位置 。
但问题在于:小米承接的华为空缺市场份额 , 是以高端用户群为主还是以中低端用户群为主?
从现实来看 , 恐怕更多的是来自华为的中低端用户群 , 华为空缺出的高端用户群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被苹果抢了去 , 这从苹果去年四季度在国内市场份额突破20%便可见一斑 。
这种尴尬的现实 , 小米当然需要改变 。
那么如何改变?
或许首先的就是改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偏差 , 重塑用户心智 , 达成品牌认可 。
在此 , 通过秀技术黑科技 , 展现未来畅想 , 可以说是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 也正好切中了当前用户对无趣智能手机市场的迫切需求——如我们所见 ,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正呈现出一种PC化趋势 , 虽然产品整体体验都在更好 , 但令人耳目一新但技术发布却是越来越少 , 这也使得用户对炫酷的新技术变得尤为渴望 , 也使得用户更容易将新技术与厂商创新力画上等号 。
所以在此现实下 , 今次小米发布隔空无线充电技术 , 何时能够实现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落地 , 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虽然量产落地时间可能也不会太久) , 但其技术的露出对小米欲求的技术创新塑造品牌形象无疑是加分的 。
而若我们观察小米 , 也不难发现在此次隔空无线充电技术之前 , 小米还发布了可三折的折叠屏手机概念演示视频、全程自动化无人生产的黑灯工厂等等 , 都可以说这既是小米在布局未来 , 同时也是小米试图以此改变用户对小米品牌的固有认知 , 重塑用户心智计划的一部分 。 进而助力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
毕竟从现实来看 ,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进入拼刺刀阶段 , 而当前进入利润更为丰厚的高端市场 , 业已成为厂商们的共同选择 , 但同样面临僧多粥少窘境的高端市场 , 厂商若想占据更多的主动 , 当然需要用户品牌认可度的支撑 , 而用户认可度的建立 , 需要不断的用户心智刺激、强化 , 形成所谓的企业底蕴故事 。
写在最后: 隔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布 , 让我们看到了无线的未来 , 在此 , 小米能在行业中首发吃螃蟹 , 的确是证明了小米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的实力 , 而这自然也将成为小米品牌形象的加分项 。 即使我们知道这项技术真正量产落地可能还需时日 , 当下主要目的在于营销 , 用户塑造品牌 , 但这样的营销 , 于用户而言 , 又有何妨?
作者:邻章【微信:ZLxgic , 公众号:TMT317】 , 专注科技互联网评论 , 致力传递价值思考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