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轻薄化与全面屏之后 性能化成为下一个拐点
艰难的2020年已经过去 , 虽然每个行业都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 但是同样也带来了机会 。 就笔记本行业来说 , 由于COVID-19的影响 , 2020年第一、二季度 , 居家办公与远程学习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 轻薄型笔记本和游戏型笔记本仍然获得了较快的增长 , 是整个PC市场实现全年正增长的重要因素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2021年 , 笔记本行业会有哪些变化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 轻薄化、全面屏仍然会是2020年笔记本行业在外观设计方面的流行趋势 。 这就可以让笔记本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厚度更薄 , 带来便携性能的提升 , 让笔记本成为能够轻松携带的移动生产力工具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荣耀猎人游戏本V700整机尺寸仅与传统15.6英寸笔记本相当
全面屏概念从智能手机开始延展 , 已经成为笔记本缩小机身尺寸 , 提高视觉观感的流行元素 。 得益于窄边框屏幕的风靡 , 装备14英寸屏幕的笔记本机身大小仅与传统13英寸产品相当 , 15英寸屏的笔记本尺寸向14英寸机身看齐 , 甚至一些16.1寸屏幕的大屏笔记本仅有传统15英寸机身大小 。 这一点 , 不仅在主打商务办公的轻薄型笔记本产品上体现 , 在游戏笔记本、创作型笔记本等品类上同样屡见不鲜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华为MateBook X机身重量仅有1kg , 厚度仅13.6mm
材质方面 , 金属机身仍是主流价位段笔记本产品中最受欢迎的 , 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在内的一体成型机身被广泛采用 , 不仅令产品本身的质感大增 , 也为保证轻薄机身下的机身强度打好了前提 。 尤其是镁铝合金的采用 , 在拥有坚固机身的前提下 , 密度更小 , 对于整机重量的减轻大有裨益 , 例如华为于2020年8月推出的MateBook X笔记本 , 就采用了镁铝合金机身 , 重量仅有1kg , 厚度13.6mm , 正是专为移动办公打造的产品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联想拯救者R9000X
综合来看 , 2021年笔记本产品仍然会以轻薄化为主要设计路线 , 紧凑型机身、窄边框全面屏、金属材质这些仍然会是厂商主推、消费者买账的流行设计元素 。
另外 ,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的是 , 随着硬件厂商的发力 , 移动平台的性能已经向桌面产品的性能看齐 , 这就意味着性能化 , 已经成为笔记本产品的下一个拐点 。 而实现性能化的首要前提 , 自然离不开核心的硬件供应商们 , 具体情况我们从1月份的CES开始说起 。
AMD/Intel/NVIDIA开年发力 移动平台性能再攀新高峰
2021年的CES史无前例的改为了全线上举行 , 但是半导体巨头们同样拿出了满满的干货 , 一点儿也没有因为线上的原因缩水 。 以AMD、Intel、NVIDIA三家为代表的厂商都带来了自家的新平台与新产品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首先是AMD 。 AMD这两年可谓是顺风顺水 , 自从Dr.Lisa SU全面领导AMD之后 , AMD就像开挂了一样 , 从7nm制程的ZEN 2开始 , 无论是产品力 , 还是用户口碑 , 都是非常的“YES” , 弄的隔壁牙膏厂尴尬不已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除却桌面锐龙处理器的大获成功 , 移动平台方面 , 2020年CES上公布的锐龙4000系列让“锐龙本”成为2020年度笔记本市场的热词 , 2021 AMD乘胜追击 , 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家族如期而至 , 为笔记本电脑市场带来更高效率以及业界领先的“Zen 3”核心架构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依旧包括了主打高性能的“H”系列、面向超便携机型的“U”系列以及面向商用市场的PRO系列 。 根据AMD公布的数据 , 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带来了惊人的IPC性能提升 , 并且新增了支持手动超频、功耗45W的HX型号 , 对于游戏本机型和创作者机型来说 , 无疑会带来更强的性能表现 。 毫无疑问 , 2021年“锐龙本”依然会继续火热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Intel推出第十一代酷睿高性能移动版(H35)
反观Intel , 虽然长久以来在移动平台上都占据优势 , 是毫无疑问的市场主流 。 但近年来 , Intel在14nm制程工艺上似有执念一般 , 从14nm+再到14nm+++… 。 CES 2021上 , Intel采用10nm制程工艺 , 代号为TigerLake-H的第十一代酷睿移动处理器高性能版(H35)终于正式发布 , 虽然最高TDP控制在35W , 并且最高型号也仅为4核8线程 , 但加速频率可达5GHz , 单核性能进一步增强 , 一众OEM厂商已经表示2021年上半年将会有超过40款搭载该系列处理器的终端产品推向市场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再来看NVIDIA 。 2020年 , NVIDIA推出了基于安培架构(Ampere)、8nm制程工艺的GeForce RTX30系列显示芯片 , 桌面级GPU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 , 不禁让我们期待在移动平台上的表现 。 同样是CES 2021上 , NVIDIA没有让我们失望 , 带来了移动版的RTX 30系列产品 , 搭载该系列显示芯片的笔记本电脑有着高达2倍的性能大幅提升 , 并为轻薄笔记本引入第三代Max-Q技术 , 同时有多达70多款搭载该系列显卡的笔记本电脑亮相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对于移动平台来说 , 处理器与显卡决定了核心的硬件性能 , 2021年开年之际 , AMD、Intel、NVIDIA三家巨头就抛出重磅产品 , 为笔记本产品的性能设立了新标杆 。 再加上DDR4高速内存与PCIe NVMe固态硬盘的全面普及 , 笔记本产品的性能有望达到新高峰 。 由此来看 , 无论是轻薄本市场 , 还是游戏本市场 , 2021年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性能提升 , 并带动老旧笔记本的换机热潮 。
折叠屏、智慧交互逐步成熟 2021年市场潜力巨大
2020年 , 笔记本厂商们在产品形态方面的探索也初有成效 。 在CES 2020上 , 联想就曾展示了ThinkPad X1 Fold折叠屏笔记本 , 8英寸的可折叠OLED显示屏 , 展开后显示面积可达13.3英寸 。 2020年10月 , ThinkPad X1 Fold正式上市开售 , 这也标志着柔性折叠屏在笔记本上的应用趋于成熟 , 进入商用推广阶段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ThinkPad X1 Fold
另外 , 诸如华为、荣耀、小米、联想、戴尔等厂商在手机与PC的交互方面所做的创新也可以归在AI交互的范畴 , 类似华为多屏协同、联想Lenovo One、小米互传等协作互联技术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华为多屏协同功能
尤其是作为PC市场新玩家的华为 , 其开发的多屏协同功能 , 经过几次迭代 , 趋于成熟 , 体验方面后来居上 , 超越了传统的笔记本大厂 , 值得肯定 。 该功能打破了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壁垒 , 解决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互联互通的用户痛点 , 用户在办公场景下可以享受更多移动生态资源 , 也让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力发挥出了更大价值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于IDC关于2020年度Q4全球PC市场的报告
最后我们从厂商角度来看一看2020年的PC市场 。
根据IDC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 , 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9159万台 , 相比去年的7180万台 , 同比增长26.1% , 达到9160万台 。 2020年全年 , 全球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1% , 居家办公、线上学习以及消费需求的复苏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于IDC关于2020年度全球PC市场的报告
排名前五的公司依然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和宏碁 , 并且这五大厂商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相比2019年均实现了正增长 , 这里面固然有商用、游戏台式电脑的贡献 , 但笔记本产品线的贡献功不可没 。 另外 , 这五家厂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 也意味着进一步挤压了华为、荣耀、小米等Others厂商的市场空间 。

平台|2021笔记本行业展望 移动平台再攀性能新高峰
文章图片

前五大厂商的产品线中 , 笔记本业务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 并且各家的产品线布局非常完善 , 轻薄、商务、游戏 , 甚至是更加细分的设计师笔记本 , 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 NVIDIA与合伙伙伴携手推出了搭载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的NVIDIA Studio笔记本电脑 , 也表明了2021年这类产品将会成为笔记本细分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
可以预见的是 , 2021年各大厂商必将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性能更加极致、富有创新特性的笔记本产品 , 笔记本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 谁主沉浮 , 我们拭目以待 。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