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本文图片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 , 汶川、芦山等大地震让人谈“震”色变 。 近日在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发生的4.2级地震、安徽宣城市广德县的3.3级地震等地震再次引发公众对地震避险方法的关注 。
每次地震发生时 , 网上就会开始疯传地震自救的方法 , 其中“生命三角”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等平台上广泛传播 , 信服者众多 。 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反驳该方法 , 认为“伏地、遮挡、手抓牢”才是避震的明智之举 。 各种观点争论不休 , 各种媒体众说纷纭 。 那么地震发生时 , 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首先 ,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命三角”以及“生命三角”的局限性 。
何为“生命三角”?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本文图片

“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Doug Copp)在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 。 他认为 , 在地震来临时 , 应该迅速找到一个大型沉重的物体 , 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 , 卧倒在旁边 。 当天花板砸下后 , 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 , 物体越大 , 越坚固 , 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 , 这个三角空间就越大 , 在此空间躲藏 , 可获得最大的存活机会 。
为什么说“生命三角”不是神话?
“生命三角”理论是道格·库普在总结自身地震灾难救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 他还于1996年尝试通过一个楼房爆破实验来验证该理论 。 但是 , 该楼房爆破实验的严谨性受到多方质疑 。
其一:爆破楼房实验无法模拟真实的地震环境
“生命三角”理论最致命的一点在于 , 它把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 。 但真实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 。 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 , 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 。
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 。 所以 , 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 , 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 , 但地震发生时 , 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 , 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
其二:以倚靠物不移动为假定前提
“生命三角”避震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 , 就是“倚靠物”是不移动的 , 或者说倚靠物的位置是可控的 。 然而地震发生时 , 且震区烈度较大  , 房屋内设施都会受到地表传来的惯性力 , 有水平方向 , 也有垂直方向 。 水平和垂直受力的作用下 , 房间内的物体 , 无论质量大小 , 都会发生不可控的移位 。
在日本 , 就曾有过地震时人被弹飞起来的冰箱砸伤的案例 。 所以 , 在地震烈度比较高的地区 , 房间内物体移动的随机性使得“生命三角”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 。
所以 , 地震发生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敲黑板 , 划重点啦!
当地震来临 , 我们该如何应对?
保持冷静 , 判断位置
首先要保持冷静 , 不要慌乱 , 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 。 如果你所处位置是平房或楼房一层 , 且室外比较开阔 , 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楼房二层或以上 , 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抗震性能较好 , 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本文图片

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强度大 , 剧烈的晃动使人很难像平时一样行动自如 , 很难迅速从楼内跑到室外 。 并且 , 随着国家加强对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视和把关 , 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遍得到提高 , 基本都是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坠落的建筑构件及装饰物品才是对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 。 震时无保护措施的盲目乱跑 , 反而容易被坠落的天花板、吊灯(扇)等物品砸伤 。 所以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 , 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 。
室内如何避震
应优先选择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 。 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茶几、沙发等家具旁 , 这时你要迅速地趴下 , 尽量蜷缩身体 , 降低身体重心 , 低头用衣物、枕头等护住头颈 , 不要压住口鼻 。 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 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
在这个意义上 , “生命三角”确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但是“生命三角”能否发挥作用 , 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足够坚固的支撑体 , 比如承重墙的墙根和墙角及卫生间等 。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多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 , 有所准备 。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本文图片

相比之下 , “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应对方法考虑得更为周到一些 。 因为“伏地”通过降低身体的重心 , 可以避免在地震的晃动过程中摔倒受伤;而“遮挡”能够避免坠落物体的直接伤害 , 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人不至于被剧烈的晃动甩出的其他物体所伤害;“手抓牢”则通过保持人与牢固物体的相对位置 , 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
互动环节
以上要点你都记住了吗?不过衷心希望我们可以永远不要用到这些知识 。
参考文献
[1]肖蕊.谈谈地震避险中的神话——“生命三角”[J].防灾博览,2016(06):72-75.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频道地震常识地震来了 , 是躲还是跑?
https://www.cea.gov.cn/cea/dzpd/dzcs/5537260/index.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科普应急指南科学避震
https://www.mem.gov.cn/kp/yjzn/202011/t20201103_371263.shtml
[4]李晓军.地震时“生命三角”理论的地理学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30.
作者 | 方诗琪
编辑 | 王颖
插图 | 刘慧娴
音频 | 肖艳虹
初审 | 刘茜子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审核 | 何凌南
终审 | 黄毅

地震|辟谣特工队 | 科学避震:地震避险不存在所谓的神话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