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经济日报评论:富士康救拜腾有点悬

_原题是:富士康救拜腾有点悬
停摆半年之久的拜腾汽车 , 终于等来“白衣骑士” 。 日前 , 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在明年实现量产 。 这一纸协议 , 也将在公众视线中消失已久的拜腾再次推到聚光灯下 。
在签署协议的第二天 , 有媒体称 , “拜腾近期将与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富腾’ , 而且拜腾会与盛腾合并 , 富士康团队已分别入驻拜腾与盛腾” 。 虽然拜腾对此未作回应 , 但这并不影响舆论对富士康牵手救拜腾的悲观论调 。
人们之所以不看好这桩姻缘 , 恐怕还得从拜腾的历史说起 。 拜腾是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FMC)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 最初由和谐富腾于5年前投资成立 , 后更名为拜腾汽车 。 经过数轮融资 , 拜腾累计获得84亿元融资 , 一度被业界热捧为“四大造车新势力”之一 。
不过 , 与很多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 , 拜腾创建团队主要为外籍人员担当 , 比如 , 原宝马负责“i8”的毕福康和原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担任联合创始人 。 也许是由于创始人的原因 , 团队人员大部分来自宝马、福特、谷歌和特斯拉等全球知名企业 , 阵容堪称豪华 。
问题是 , 豪华掩盖不了一切 。 毕福康、戴雷两位外籍CEO先后离职 , 留下一款尚未量产的概念车拜腾M-Byte、一张造车资质、一座电动车工厂以及一地鸡毛 。 去年7月 , 拜腾宣布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 , 仅保留小部分岗位维持运转 。 当时 , 央视称其“3年烧光84亿 , 造不出量产车” 。
此后公司一拆为二:拜腾汽车和盛腾汽车 , 前者聚焦车辆生产、市场销售 , 后者则聚焦于车辆、平台研发 。 由于首款车型迟迟没有量产落地 , 而彼时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势力 , 在特斯拉国产化的带动下 , 月销量“芝麻开花节节高” , 拜腾在公众视线中很快就没了存在感 。
对于富士康加码汽车领域 , 业内并不感到意外 。 因为一直以来 , 富士康都没有隐藏过其在造车领域的野心 。 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 ,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苹果) , 富士康则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安卓) 。 不过 , 要做“汽车界安卓”的企业并不少 , 华为、百度都是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 。 相比之下 , 富士康并没有明显优势 , 牵手拜腾亦充满诸多变数 。
首先 , 造车不能没有钱 。 据报道 , 在本次合作中 , 富士康将注资2亿美元 , 用来主导拜腾汽车未来的发展 。 显然 , 对于债务缠身的拜腾而言 , 这一数字如果没有更多追加 , 则意味着拜腾基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 造车可是一个超级烧钱的行业 , 用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话来说 , “200亿元只是一个门槛” 。
比如 , 特斯拉从创立到盈利 , 历经16年 , 其间几度濒临破产 , 而蔚来、小鹏分别烧了几百亿元 , 到现在都还没盈利 , 这就很说明问题 。 根据最初规划 , 拜腾首款量产车M-Byte本应于2019年10月正式量产 , 但就是因为“囊中羞涩” , 无力推进 , 计划一再延期 , 才被按下暂停键 。
还要看到 , 投资整车 , 富士康手上有三个选择 , 拜腾只是其中之一 。 在宣布与拜腾携手之前 , 富士康的合作名单上早已有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和裕隆汽车集团 。 由此可见 , 此次合作能不能顺利落地 , 现在还没法定论 。 富士康和拜腾股东们的博弈 , 也许才刚刚开始 。 而结合苹果近期动作 , 不少业内人士甚至猜测 , 身为苹果“万年代工厂”富士康的真正的想法 , 可能是在为苹果汽车量产前积累经验 , 而不是真心救拜腾 。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评论:富士康救拜腾有点悬】更重要的是 , 市场不等人 。 随着特斯拉等外资品牌抢占份额 ,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效应初显 , 以及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的加速跟进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 资源和资本正逐渐向优势企业倾斜 。 作为弱势的后来者 , 本来就“只有一次开枪机会” , 产品交付时间越晚 , 机会自然就越少 。 在一个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迭代最快的市场 , 一款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定义算起 , 如果三四年都难以量产 , 很有可能产品还未上市 , 就已被市场淘汰 ,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