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面向多功能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四足机器人

既能携带仪器设备、出入各种特殊环境场所进行作业 , 还能通过做俯卧撑、敬礼等“卖萌”“耍宝”手段来调节现场气氛……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展会上 , 由机器人公司四足机器人班组研制的两款四足机器人惊艳亮相 , 吸引了众多现场观众与主流媒体的关注 。
四足机器人相比轮式和履带式等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 可以在山地丛林等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作业 , 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对象;人工智能作为世界科技前沿技术 , 国内外的众多科研机构也都在加大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机器人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四足机器人相结合 , 运用深度强化学习等智能控制技术提升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 从而使其实现多种复杂地形上的行走作业 , 并且可有效降低能耗 。
此次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的两款机器狗一大一小 , 大机器狗重55千克 , 可负重10公斤 , 能搭载视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探测器、雷达、麦克风等多种设备 , 从而实现敏锐感知和探测外部环境的大量物理属性 。 “它能够执行的任务 , 包括对各种设备的系统评估、目标状态检查、热点检查、气体感知以及其他可能危害到检测人员的情况 。 ”团队负责人王春雷介绍道 。 小机器狗的灵活性则更加出色 , 奔跑速度可达1米/秒 。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 既可远程遥控作业 , 也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自主运动作业 。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
【作业|面向多功能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四足机器人】在四足机器人研发初期 , 由于底子薄、人员少 , 且缺乏相关研究经验 ,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在机械结构设计、电机调试、嵌入式开发、软件架构、AI训练和系统集成等各环节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 。 但项目组成员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 不会就去学 , 不懂就去“问” , 加班加点 , 通过每周工作计划的严格落实 , 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 ,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 经过两代样机的研发迭代 , 项目组目前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 并且建立了人工智能超算训练平台等新型设施平台 。
在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同时 , 班组还积极与瑞士ANYbotics等国际顶尖四足机器人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合作 , 建立了以国内自主研发为主体 , 国内国际相互交流促进的发展格局 。 联合研制的大型四足机器人ANYmal可以根据路况条件在复杂环境中自由穿行和作业 , 自主完成上下台阶、跨越间隙障碍等运动 , 已具备了在工业巡检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待相关技术成熟后 , 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服务业现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90后是四足机器人团队实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 他们有朝气、活力和创新精神 , 你能从他们工作‘忘我’的那股子拼劲与‘死磕’精神中 , 感受到这个行业将来的不可限量 。 ”目前团队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 , 而35岁的王春雷是团队中的“最高龄”研发人员 。 他认为 , 年轻人与同样“较为年轻”的机器人行业具有很多相似性 , 在当下乃至不久的将来 , 机器人行业通过与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有效结合 , 与年轻人共同成长进步 , 一起推动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
“尽管目前机器人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 但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走入寻常百姓家 。 不远的将来 , 使用机器人就像使用手机一样便捷 。 ”对于行业未来 , 王春雷团队充满信心 。 同时 , 这也鞭策着团队成员要继续攻关前沿技术 , 加快技术性能的迭代升级 , 争取早日将四足机器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服务业现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来源:中国电科网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