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凌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 , 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论文 , 论文是对上述成果的一个系统性总结 , 证明了广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条件已初步成熟 。
《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 , 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 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
据悉 , 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 , 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 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 。
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 , 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 , 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 , 总距离4600公里 , 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 。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 。 光纤QKD技术的信道稳定性较好 , 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 , 可以实现基本恒定的安全码率 , 在城域城际范围内可以方便地连接到千家万户;而在超远距离、移动目标、岛屿和驻外机构等光纤资源受限的场景 , 可以通过卫星中转的自由空间信道连接 。
将地面光纤和自由空间结合 , 可以实现大规模、全覆盖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 。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 , 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
2017年9月底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主体建设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 其总长超过2000公里 , 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钥分发干线 。
“京沪干线”建成后 , 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相关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以及大量的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相关标准化研究 , 结果表明“京沪干线”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击方案 , 网络的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
【通信|我国科学家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可行】(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常河、丁一鸣)
推荐阅读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通信运营商|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谢存|工信部谢存: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国际主流|“妈祖”填补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空白
- 近亲繁殖|我国东北虎种群增长迅速 但近交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