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人是怎样传承古老的“热美蹉”的

云南向来被称为“歌舞的海洋” 。云南已收集各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舞蹈6000多套,器乐200多种,民族乐器多达300余种,是中国民族乐器数量最多的省份 。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当地歌王杨庆科 。炉膛里松木熊熊燃烧,75岁的老歌王侃侃而谈:“14岁跟着爷爷学锅庄,年轻时与别的村庄比赛对歌,能从路上唱到家中,边唱边跳绝不重复,3天3夜不合眼 。”这一壮举为杨庆科赢得了歌王美誉 。
为了传承包括锅庄舞在内的各族民间舞,已出版《欢乐香巴拉》等VCD教学光盘,把广场舞普及到了全州3县12乡镇城乡社区,普及率达85% 。
在纳西族地区,还流传着一种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舞蹈音乐——“热美蹉” 。著名纳西族学者宣科深入研究发现,热美蹉起源于先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热美”是一种精灵,专门吮吸死者灵魂,为保护亡灵,人们在守灵时边唱边跳,以吓唬和驱赶“热美” 。至今,热美蹉还在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保存完好 。大东乡于1990年初组建热美蹉艺术团,成立“大东乡热美蹉协会”,引导民间组织培养新一代热美蹉继承人 。
如果说热美蹉是纳西族歌舞的乳汁,那么章哈就是傣族人生活中的盐巴:没有章哈的生活,就像饭菜里没有盐巴一样乏味 。章哈,既指“歌手”,也指傣族传统曲艺唱曲形式 。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宣传部部长刀亚斌说,泼水节,由她担任总顾问的勐腊县大型歌舞表演《南腊之歌》,就是以章哈调为主旋律来设计各个舞段 。
【纳西族人是怎样传承古老的“热美蹉”的】随着老一辈章哈的相继离世,这些年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俗已远不如前 。为此,西双版纳州编印了第一本傣文版《章哈学习演唱手册》,对章哈艺人进行集中培训 。从2008年起,云南省政府对省级非遗传承人给予人均3000元的传承经费 。一些章哈收到这笔钱感动得流泪:“感谢对我们民间艺人的关心,派人送来了补贴,让我们享受到了祖辈做梦都想不到的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