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争权夺利的女人竟垂帘听政47年 慈禧太后

历史上对于慈禧的评价大多是贬义的,但她其实是无辜的 。她走进深宫大院,除了为生存而争夺权力,还能干什么?不是她选择了清朝,而是清朝选择了她 。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
1861年,慈禧27岁,这一年,应该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 。8月21日晚上,31岁的咸丰帝因病驾崩 。11月2日,慈禧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酉政变”,开始了她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 。临死前,自知将不久于世的咸丰帝急忙传谕内廷大臣前来商议立皇之事 。
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成为唯一即位人选,然后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大臣尽心辅佐,暂管一切政务 。而此时对于权欲熏心的慈禧来说,八大臣掌权,预示着自己将淡出权力核心,与封建最高权力擦肩而过 。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 。熟读诗书的慈禧一直以来对历史上的权力女人顶礼膜拜,百般效仿 。此时机会来到身边怎么就能轻易放过呢?但是她面对的是一个权力集团,是八大臣,而且这八大臣向来就是她的死对头 。那么,为什么说这八大臣是慈禧的死对头呢?这要从慈禧入宫说起 。
制定策略让自己晋升
慈禧既没有显赫的门第,也没有特别出众的容貌 。当年慈禧入宫的时候,不过是个第六等的贵人 。这就意味着进宫后的慈禧要从底层做起,去应对后宫各种各样的权力挑战,而慈禧能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她能够工于心计,善使权术和谋略 。摆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竭尽其所能,获得皇帝的宠爱,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二是任人摆布,成为后宫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慈禧选择了前者 。
紧接着她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几条战略:一是努力接近咸丰帝,赢得咸丰帝的欢心 。二是以子牵制皇帝 。从第五级的嫔,到了第四级的妃,然后又到了第三级的贵妃,慈禧只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 。
三是驾驭和“控制”皇帝 。这个年轻的女人在不露声色、谈笑风生之中,就将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咸丰帝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
然而慈禧如此明目张胆地干涉朝政,让朝中拥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极为不满,肃顺等人以慈禧破坏大清皇族清规,极力要求咸丰帝处死慈禧,但终因咸丰帝的干涉而未能实现 。
没有硝烟的较量
【一个争权夺利的女人竟垂帘听政47年 慈禧太后】咸丰帝一死,对于蠢蠢欲动的朝中权臣来说,正是铲除慈禧这个异己的大好时机 。咸丰帝“托孤”之后,拥有实权的肃顺等八大臣严密控制着避暑山庄的一切事物 。
智谋过人的慈禧并没有因此慌了手脚,她清楚地意识到,深居后宫的她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可以借助,与肃顺等八大臣明火执仗地争斗,等于是以卵击石 。这时候的慈禧再次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 。
在咸丰帝驾崩后的第三天,慈禧和慈安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和安排皇子继位等问题 。面对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的强硬姿态,慈禧一番阐释,不仅条理明晰,而且简明扼要,处处站在一个“理”上,连平素跋扈骄横的肃顺也一时无言应以对 。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以两宫太后的胜利而收场 。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 。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
1861年,11月1日,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达到北京,慈禧按照计划,假惺惺地当场向众人控诉八大臣欺侮孤儿寡母的行径 。在奕诉的配合下,博得了众人的同情 。紧接着又在奕诉的安排下,慈禧和慈安对八大臣下达了逮捕令 。
在下达逮捕令的同时,慈禧又暗地里让文臣武将同时上了两道奏折 。两道奏章的内容都是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支持亲王辅政 。武将与文官为了自保,一时纷纷倒向慈禧这边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慈禧开始签发通缉令,捉拿八大臣 。最后载垣、端华、肃顺被斩,其他五位大臣都革职为民 。
前前后后,政变的实施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速度快到让八大臣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一个女人竟然有如此雷厉风行的权术,确实让人震惊 。
慈禧从一个懵懂的少女,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独有的智慧登上了权力宝座 。但是就大清王朝本身来说,清朝的灭亡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错,在慈禧接手清王朝时,晚清政府也已经接近了灭亡,但是慈禧还是把她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