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兴寺在哪?重兴寺景点介绍

重兴寺是福建莆田荔城区的景点,它是文物保护单位 。
重兴寺在哪?重兴寺景点介绍
【重兴寺在哪?重兴寺景点介绍】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
特产文化: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上《杜阳杂编》记载的正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 。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 。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 。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 。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 。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 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 。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 。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 。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
乾隆期间,广州刺绣业成立了行业组织—锦绣行 。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绘画、刺绣、雕刻等技艺 。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 。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 。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 。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 。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 。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 。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 。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 。
特产发展:1955年5月,广州市组建了由新滘区大塘乡19位绣花外工组成的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第一刺绣社,两年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 。
1956年,广州刺绣业实现全行业合作化 。
1957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在配备绣工、设立实验工厂的同时,吸收一批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和美术专业人才从事绣稿的设计和绣制 。
1965年,新滘刺绣社与其它刺绣社合作,抽出人员专门从事珠绣品生产,从来料加工逐步向出口外销发展 。
1978年9月,新滘刺绣社转为合作工厂,1979年改名为广州珠绣品工艺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