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提到司马光,有两件事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
一个是他小时候砸缸的故事,人们称赞其反应迅捷;而另一件事就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也使得他经常被人诟病 。
所以有些人因为先入为主地认为王安石变法是有益于国家的,而司马光反对就是一件比较“缺德”的事情 。
【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但事实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文章插图
反对王安石变法,不能成为司马光不是好人的理由
说起王安石的变法,就不得不提之前的一次庆历新政 。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掀起的,而在舆论声势上与之相呼应的是欧阳修发起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两者互相配合,一时间影响极大 。
而这次新政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整顿吏治富国强兵推行法令所以范仲淹“条陈十事”,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 。
说到这里,估计有些人就明白了,为什么提到王安石变法,就要先讲庆历新政 。
文章插图
从内容上来说,王安石变法实际上是庆历新政的延续,两者的目的基本一致,而这个目的就是因为当时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样的国情 。
从措施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就是把庆历新政更为具体化,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新政策 。
从人物关系上来说,王安石和欧阳修等人是统一战线的,本身就是欧阳修提拔起来的人才,而司马光其实也是这个阵营中的一员,和他们类似的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人,那就是苏轼 。
说到这里就应该清楚了,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的争端,实际上是他们阵营内部对于变法的分歧,并不是说司马光就铁了心地不想变革 。
之所以说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不代表着司马光阻碍社会进步,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有问题 。
文章插图
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也有可能是因为规模太过庞大,进展又特别急躁,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很多问题 。
我们今天认为,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是对当时的社会有益的,那只不过是无视了当时遭受变法之人的感受,将社会看做一个冰冷的机器,探讨其运行是否因此而受益 。
但是,如果带入到实际的社会环境之中,王安石的变法在当时虽然有人支持,但民间也有极大的反对声浪 。
值得注意的是,庆历新政也好,王安石的变法也好,其实都是因为宋朝缺钱了,朝廷要想办法搞点钱出来,那么方法无非两种,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
我们举几个具体措施,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
文章插图
比如解决“冗官”的举措 。
“冗官”,顾名思义就是“尸位素餐”的官员太多,本来用不到那么多人来做事,但实际情况确实一个人能做的事分成了很多人去做,效率低下不说,这一部分开销就很大,对宋朝的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
所以,王安石想要裁撤掉冗余的官员 。
这是好事,但要看怎么去做 。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一个好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是好的,就可以不计手段、不计后果、不计影响地去实施 。
王安石确实要裁撤掉“冗余”的官员,但这些裁撤下来的人该如何安排呢?这是他所忽略的事情 。
那么可想而知,在官僚体系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因策而反对这一举措,毕竟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裁撤掉 。而一旦被裁撤掉,那么该如何生活,甚至如何生存呢?
王安石只考虑了对社会最为有效的办法,但这绝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会造成社会动荡,朝政结构出现坍塌 。
文章插图
还有解决“富民”的办法 。
王安石推出了“保甲法”、“保马法”、“青苗法”等一系列比较有新意的政策,其运行的流程就是由官府出物资,由百姓领养或者借贷 。
比如“保马法”中,官府的马驹由百姓领养,官府给予一定的报酬;“青苗法”里,在百姓遭到了天灾时候,因为没有种子可以种植,那么官府以借贷的方式和农民合作,报酬从秋天丰收的时候抽取 。
乍一看是很好,朝廷省钱,百姓挣钱,官府和农民是互利的 。
但是,百姓缺少养马经验,如果养死了马驹,需要赔偿;而有一些地方官吏借着“青苗法”的实施强迫百姓购买官府高价的种子,损害农民利益 。
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有反对王安石的声音,因为这些本意很好的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有问题 。
司马光等人知道这样的举措在民间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才会去反对王安石继续推行变法,苏轼也是如此,同样反对王安石继续变法 。
文章插图
至于说王安石的这些政策推行之后,确实给宋朝带来了一定的改观,但在这个过程中掺杂着很多底层百姓的痛苦 。
这是变革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事情,显然王安石并没有做好,而司马光对此有一定的认识 。
司马光在整个历史上也有非常尊崇的地位司马光除了反对变法会被一些人认为阻碍社会进步之外,其实历史对他的认可程度是非常高的 。
比如,他死后的谥号是“文正”,这是对封建时代里文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耀 。
凡是能被谥号“文正”的人,都是对历史、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否则宁缺毋滥 。这个谥号不是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的 。
文章插图
而司马光还是一个有资格陪祀孔庙的儒学家,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 。
有趣的是,司马光这个人在当时是个“刺头”,很多事情看不惯,于是经常上书提意见,这也和他“言官”的身份有关 。
这样一个人在宋代历经四朝,荣誉加身,陪祀宋哲宗,陪祀历代帝王庙,那么可以想见,司马光所提的意见应该多是从家国天下的角度去考虑的,对于社稷存续有着重大影响 。
司马光留给后世价值最高的是其所编纂的史书《资治通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这部史书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写给后世所有的君主看的,让他们从中得到历治兴亡的教训,悟得治国安民的策略 。
文章插图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资治通鉴》也是正史,只不过是没有名列“二十四史”之一而已 。
“二十四史”全都是纪传体,所以编年体、国别体等史书就不会计入其中,比如《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等等,都不属于“二十四史” 。
但是,这些史书都是“正史”,得到官方认可,编纂者在当时具有极高声望和丰富的学识,其作品的价值对于当时乃至后世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
这些荣耀不是某一部分人、甚至某一个朝代能绝定的事情,而是经过了很多年时间的沉淀,历朝历代的人民对这些历史名人进行的评判 。
文章插图
有着这些光环加身的司马光,怎么可能是一个坏人呢?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
其他网友观点司马光的品行、学识是毋庸置疑的,堪称儒家典范 。
宋时,司马光曾被读书人尊称为圣人,与孔子、孟子并称为儒家三圣 。
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司马光也是赞赏有加:
北宋宰相文彦博:“君实作事,今人所不可及,须求之古人” 。文彦博说司马光的品行,今时今日没有人能比得了,只有古代那些先圣才能与之比拟 。
北宋文人苏轼:“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 。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苏轼说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 。从小到大,司马光都没有说过一句谎话,视钱财、名利为粪土,因此深得天下百姓的信任 。
文章插图
南宋中书舍人赵逵:“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赵逵称赞司马光不爱女色,不钱财,是一位让人仰慕的先圣 。
明代礼部尚书倪谦:“公之在宋朝正声劲气,天下共知” 。倪谦说司马光品行之纯良,是天下共知的 。
从历代文人对司马光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的品行、学识是受到众人的认可的,他们皆认为司马光是儒家的先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圣人 。
首先,司马光清正廉明,这是不假的 。当年司马光妻子去世时,司马光连丧葬费都凑不齐,只能是去典当仅有的三顷薄田,从而才有了钱,去替妻子置棺理丧 。想想看,司马光为官40余载,且最后高居宰相之职,此时居然连妻子的丧葬费都凑不齐,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
文章插图
其次,司马光也确是诚实守信 。清人陈宏谋曾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宋之后的文人对于司马光虽有不同的议论,但获得共识的是,他们对于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皆一个“诚”字 。话说,司马光曾要卖一匹马,这匹马外表看起来是十分漂亮,是高大有力,性情温顺,但是这匹马有个缺陷,那就是一到夏季就有肺病,当然如若不说出来,其他人是看不出来这马有毛病的,只要不说就定能卖出一个让人非常满意的价格 。但是,一向以诚实守信为本的司马光,他却不打算隐瞒,他跟去卖马的奴仆说道,一定要跟买家说清楚,这匹马一到夏季就有肺病 。
而当奴仆认为可以不说,司马光是严厉的训诫奴仆,他说道:“一匹马损失点钱是小事,但若是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那可就是一件大事 。我们做人必须要讲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 。
当然,说司马光是圣人,个人觉得倒是有点名不符实了,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司马光却是儒家的典范,但却远远没有到圣人那个地步 。
司马光虽品行、学识皆是读书人的榜样,但是他的政治能力却实在是太低,他太过迂腐,在遵循着儒家的孔孟之道的同时,他也将儒家那套古板的思想吸取的是淋漓尽致 。司马光过于保守,过于古板,也过于理想化 。
文章插图
对北宋而言,在国家的贡献上,司马光是过大于功的 。
首先,司马光最大的过主要有两点:其一司马光全面的否定,并废除了王安石变法 。诚然,王安石所推行的各种政策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如青苗法、募役法等让贪官污吏有了更方便的剥削百姓的机会,从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及增强了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因此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政策还是有着存在着必要性的 。可是,司马光掌权后,他想的不是如何的改进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就因为不满王安石,就以偏概全,对于其内容一概的否定,将其全部废除 。司马光这等做法,完全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就因不满王安石,就丝毫不顾国家、百姓的死活,这实在是一种小人行径 。
其二掌权期间,对西夏延续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为了偷安一时,居然将数万宋军用命换来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再次割让给西夏 。司马光这等卖国贼般的行径,实在是让人所不齿 。
综上所述,正史上,司马光虽没有《清平乐》演的那般的可恶,但在某些方面却是让人所不齿 。言而总之,司马光是一个私德无亏,而公德有亏的北宋名臣 。
其他网友观点相信每个人在年幼启蒙教育时,都会听过一些同古人有关的历史小故事,父母和长辈总是希望年幼的你能够通过这些小故事,学习其中的智慧 。其中,经常听到的几个故事莫过于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等 。这些故事仿佛融汇成一种中华文化一般,灌输在中国人的思想中 。而那些历史人物,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名流千古的榜样人物 。
文章插图
《清平乐》中的司马光的人设十分不讨喜,他为人迂腐刻板,没有人情味儿 。不论是在女子相扑还是在徽柔夜扣宫门一事上,司马光的做法都让人觉得无法理喻 。
文章插图
女子相扑本是一种市井之中的娱乐项目,是百姓生活丰富多彩,大宋国力繁荣发展的一种映照,谁知道到了司马光眼中,却成了有伤风化,不成体统的事情 。这也只不过是一场有趣的比赛,如果平常心看待,根本没什么的,可司马光非要进谏批评这种比赛,甚至让宋仁宗禁了这一比赛 。《清平乐》中这一段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文章插图
《清平乐》中司马光还有个比较气人的地方,就是在徽柔夜扣宫门一事上 。他不仅碎首进谏,弹劾公主,而且还让宋仁宗处死怀吉 。他觉得怀吉是为了贪慕权贵,故意离间公主和驸马的感情的 。《清平乐》中司马光身上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太容易把稀松平常,或者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想得格外严重甚至是不堪 。
文章插图
虽然历史上的司马光并没有《清平乐》中那样让人讨厌,不过司马光性格古板守旧倒是真的 。他一生无子,因为他的妻子无法生育,而司马光又不愿意纳妾,对于妻子给他安排的女子,他都像躲瘟疫一样,躲她们躲得远远的 。历史上司马光并不讨厌,只是他思想有些顽固保守罢了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
- 泗安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泗安酥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