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麻黄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论》 。
【组成】麻黄6g,桂枝4g,甘草3g,杏仁9g 。
【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支气管哮喘
【案例】某女,40岁 。15年前因感冒引起咳嗽、气喘后,常于冬季发作哮喘,近几年四季皆发,经用中、西药效果不佳 。诊见:面目虚浮,鼻塞流清涕,咳嗽,喘满痰多,痰色白而稀,畏寒肢冷,遇寒加重,甚至张口抬肩,大汗淋漓,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细 。证属久病肾虚,外感风寒,肺失宣降,治以宣肺散寒平喘 。处方:麻黄、桂枝各15g,炙甘草、杏仁各20g,干姜15g,苏子25g,细辛5g 。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3剂,诸症好转,但遇寒稍有咳喘,流涕 。效不更方,复进6剂,诸症悉除 。继用金匮肾气丸善后月余,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孙广全,等 。麻黄汤加味验案举隅.辽宁中医杂志,1989,(12):20] 。
【按语】本例患者久治不愈,虽有肾虚,但感受风寒,邪气壅肺,证属实证,故散寒解表,宣肺平喘,邪去正安 。患者虽时有大汗淋漓,属邪迫之汗,汗出邪应解之,故用麻黄汤,散寒祛邪,则汗止喘平 。继用补肾法善后以补其虚,巩固疗效 。
2.顽固性呃逆
【案例】某男,26岁 。月余前外出淋雨,回家后即发恶寒,头身疼痛,腹部胀满,恶心欲吐,呃逆,他医以感冒治疗,予复方阿司匹林、桑菊感冒片等,除呃逆如故外,余症悉减,又治呃逆1个月,呃逆反有加剧之势 。症见:患者表情痛苦,面白神疲,呃逆频频,声音响亮,胃内食物常因呃逆而涌出,脘腹时痛,厚衣裹体,身困头昏,舌淡,苔薄白,脉浮稍紧 。此乃太阳表寒未解,郁闭肺卫,经腧不利使然,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止呃 。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5g,炙甘草6g,柿蒂50g 。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周身出汗少许,厚衣尽去,呃逆有减 。原方再进1剂,呃逆几除,它症亦减 。减麻黄量至6g,坚持服完3剂,呃逆不作,病告痊愈[王星田,等.麻黄汤临床新用举隅.河南中医,1992,(6):10] 。
【按语】本例呃逆月余屡治不效,关键是习惯性思维束缚了手脚 。盖感冒虽曰易治,但当典型症状消失后,却因病因未除,一些兼症又成了主要矛盾,此时治疗就不能只对症下药,还应固守治病求因之则 。该患者厚衣裹身,呃声响亮,脉浮紧有力,说明表寒实之病机仍在 。手太阳经贯膈,络胃属肠,风寒束表,肺卫闭遏,太阳经腧不利,故膈动呃逆,脘腹疼痛,以麻黄汤为主治其病因,重加柿蒂治标,标本同治,故虽3剂而顽症霍然 。
3.神经官能症(腹痛)
【案例】某男,23岁 。患者昨日晨同爱人同房后出操,行未数步,腹痛隐隐但未在意,百米未跑完腹痛加剧 。自觉少腹发冷,腹泻,继之剧痛难忍,牵引少腹,并向前阴放射,剧痛持续29个小时不减,伴畏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弦 。此乃寒邪乘虚而入,透过太阳,内中于厥阴,太阳厥阴合病 。邪之暴中,虽为阴阳合病,但中之短暂,仍宜外解 。给予麻黄汤,处方:麻黄18g,桂枝10g,甘草6g,高良姜20g,附子10g,2剂,水煎温服 。二诊:服药1时许,四肢转温,腹中发热,腹痛顿失,1剂而安,不必再剂[彭艺丛.麻黄汤新用.中医药学报,1989,(5):36.] 。
【按语】《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寒气客于阴股,故腹痛引阴股 。”本案性交之后,晨起感寒,精泻而体虚,寒邪得以由表入里直中阴经,太阳厥阴合病 。本案以麻黄汤加附子、高良姜温里散寒,一派温热之药,则表里之邪均得之而解,故效若桴鼓 。
4.急性肾炎
显【案例】某男,56岁,1991年秋因小便不通来诊 。患者2天前感寒,当夜发热恶寒、无汗,自服姜汤后覆以厚衣被,以求汗出病解 。然一夜无汗,寒热有增无减,翌日晨起小便不利,断断续续 。遂求治于某药店坐堂中医,诊为肾炎,服中药1剂,寒热不退,小便点滴而下,继之不通 。索处方观之乃银翘散合八正散,见患者面容痛苦,辗转不安,恶寒无汗,体温39.2℃,舌淡,苔白滑,脉浮紧而数 。此乃太阳风寒之邪不解,随经入腑,寒水互结之蓄水证,治以发表散寒,温化寒水 。方用麻黄汤,处方:麻黄、桂枝各20g,苦杏仁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三诊:药进1剂,通体汗出,继之小便通畅,诸症皆失[王维澎.麻黄汤新用.*新中医,2000,(1):53~54] 。
【按语】本例为太阳蓄水证,乃因太阳寒邪不解,卫阳闭遏,气化失司,寒水内停 。非发汗峻药则不能散其寒,舍通阳重剂则难以化寒水 。方中重用麻黄辛温发散,开毛窍,散寒邪,宣发肺气 。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降,有助于膀胱之气化,故麻黄治蓄水有“提壶揭盖”之用 。重用桂枝以通达阳气,温化寒水;苦杏仁宣泄肺气,麻黄宣畅肺气,二者一升一降,《有利水道通调;炙甘草益气温阳,可缓麻桂之峻烈 。药虽四味,但切合病机,故一剂获救 。
5.急性尿道炎
【案例】.某女,12岁 。患者1周前患“急性尿道炎”,经治疗后症状改善 。昨起又啬啬恶寒,小便不通,某医院给予导尿1次,其家长要求中医治疗 。诊见:精神可,营养良好,下腹压痛,膀胱充盈,时欲小便,点滴不出,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体温38.5℃,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0~3 。证属外邪闭郁,肺气不宣,膀胱气化失常,治以发表、宣肺、行水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车前子、大枣各10g,石膏30g,萹蓄、茯苓皮各15g,生姜、甘草梢各15g,3剂,水煎服 。二诊:服1剂后,即行小便 。3剂服完,身微汗出,小便通利,排尿略有痛感,舌苔薄白略腻,脉弦 。1此肺气得宣,气化以行,然余邪未尽,继以麻黄汤加减,服5剂后诸症悉除,小便检查正常[吴永盛,等.麻黄汤加减治验四则.湖南中医杂志,1991,(5):35] 。
【按语】本病属中医“癃闭”范畴,有寒、热、虚、实、血瘀、痰浊诸因不同,其治亦别 。本证因外感热毒,壅遏肺气,不得宣泄,膀胱气化不行,开阖失度 。故治以麻黄汤加味,发表宣肺,化气行水,使上窍得宣,下窍得通,“开鬼门,洁净府”而病愈 。
6.面神经炎
【案例】某男,17岁 。某夜入厕后即感身困头痛,左侧面部麻木并阵阵抽搐,且有蚁行感,至第2日早上洗脸后,镜中发现口角向右侧歪斜,说笑时尤为明显,讲话漏风,饮水即从口角往外流 。知是面瘫,遂以民间验方活鳝鱼血涂抹患部,连续数日,歪斜无明显好转,经医治疗,诸法合施,效果均不佳 。诊见:典型的面瘫症状,恶寒不发热,咳嗽,恶心,无汗,舌质暗淡有瘀点,苔腻微黄,脉浮滑 。证属风寒束表,痰瘀阻于头面经络,治宜发汗解表,祛瘀化痰,通经活络 。先以麻黄汤原方祛其表邪,处方:麻黄、桂枝各10g,杏仁12g,炙甘草6g,水煎服 。二诊:药进1剂,汗出嗽止,已不恶寒,颜面也觉舒松 。上方减麻黄、桂枝量各至6g,加当归15g,全蝎10g,白附子6g,僵蚕9g,连服3剂后面瘫诸症近除,患者甚是喜悦 。守上方去白附子,加黄芪60g,再取5剂,前后共服12剂,诸症悉除,康复如初,随访未复发.[王星田,等.麻黄汤临床新用举隅.河南中医,1992,(6):10] 。
【按语】对于面神经炎,过去中医多以血虚受风或风痰阻于头面经络论治,中药、针灸、按摩及民间验方活鳝鱼血涂抹均有较佳疗效 。本例面瘫主要与太阳伤寒外邪不祛有关,以麻黄汤发汗解表,祛其外邪,再辅以搜痰化瘀之治,俾颜面经络通畅,岂有不愈之理 。
7.冠心病
【案例】某男,56岁 。胸闷,气短,胸痛彻背,动则尤甚,时常发作1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 。诊见:气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皖白,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 。体温36C,脉搏105次/分,血压16/8kPa 。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心脉,则胸闷、胸痛;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肉,则畏寒怯冷,时时恶风 。宜麻黄汤主之,处方:炙麻黄、杏仁、薤白各6g,桂枝15g,附子(另包先煎)、炙甘草各30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3剂,诸症消失,脉搏82次/分,血压18.5/10.5kPa 。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 。调理月余,随访1年,未见发作[彭艺丛.麻黄汤新用.中医药学报,1989,(5):36] 。
【麻黄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冠心病一般大多采取活血化瘀治疗,然而服之日久,多耗心气 。本案常年服活血化瘀之药,初服尚有效,渐不效,心气耗伤也 。四肢欠温,畏寒怯冷,时时恶风,心阳不振之明征也 。方用附子、桂枝助心阳,重用炙甘草而益心气,杏仁降肺气而止咳喘,麻黄既可温阳散寒,又可引胸中之阳气达之于肌肤四末,合桂枝则温经通络之力尤宏 。
8.煤气中毒
【案例】某男,44岁 。1980年深冬煤气中毒,其亲属发现时已昏迷不醒,手撒遗尿,呼之不应,急送某医院抢救后苏醒 。醒后头晕头痛,胸中闷痛,烦躁不安,恶心欲吐,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 。翌日晨起,诸症不减,邀余诊治 。舌苔白腻,脉沉弦有力 。辨证为余毒内伏,神明受扰,治宜宣通气血,祛毒外出 。乃试投麻黄汤,处方:麻黄、生甘草各15g,桂枝、苦杏仁各10g,水煎服 。二诊:服药1剂,通体大汗,精神清爽如常人[王维澎.麻黄汤新用.新中医,2000,(1):53] 。
【按语】煤气余毒内使,须有外出之路 。麻黄发汗利水,宣通气血,驱散毒邪 。徐大椿谓其“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 。故能连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拦不至 。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走” 。邪毒内使,使阳气内郁 。桂枝通经脉,助心阳,阳气伸展则邪气所居;苦杏仁调畅气机;生甘草泻又解毒 。纵观全方,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毒素排出之功用 。
9.无汗症
【案例】某男,10岁,于1995年7月19日初诊 。母代诉:其子全身不出汗5年 。1990年春患儿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4天,头面颈胸初出疹点,乡医诊断为麻疹,因高热未遇,给予静脉补液和冰袋物理降温,次日疹点急退,经治病愈出院 。不久出现常年全身不出汗,多处求医罔教 。刻下正值暑夏,患儿却全身无汗,身热烦躁,轻度咳嗽气喘,喜冷蚀稍感舒适,皮肤干燥,伴纳差,形瘦神疲,夜寐不宁,夏日俯伏地面或凉席而眠,怕热而整天一丝不挂,闭门不出,阳光下行走约20分钟则难以忍受 。体温37.5℃,胸片检查肺纹理增粗,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头颅CT、肝功能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 。辨证为寒邪久郁于肺,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司 。治宜宣肺散寒,温经通络 。用麻黄汤加味,处方:生麻黄、桂枝、(当归各5g,木贼草、杏仁、川芎各3g,红花、生晒参各10g,陈皮6g,甘草4g,水煎服 。忌接触冷水,避风寒 。二诊:药后患儿两腋下似有微汗出,余症未减 。前方改生麻黄6g,木贼草4g,以增强宣肺发汗之功,连服15剂,体温37.3℃,两腋下及手足心皆微汗出,饮食增加,夜寐安静,咳喘症除 。药已见效,守方改桂枝6g,服20剂后全身已出汗,体温正常,诸症消失 。再以上方服1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来复发[陈恩树:麻黄汤新用治疗疑难杂症3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32~33] 。
【按语】《灵枢·本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司开合即卫气司汗孔的启闭,卫气出表则汗孔开,开则汗出,卫气入里则汗孔闭,闭则无汗 。然卫气的运行敷布及功能的发挥,还赖上焦肺的宣发,肺之宣发功能正常则卫气循行有序,汗孔开合有时,人体正常出汗 。本案患儿体温虽37.5℃,但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细而不数 。可知非阴虚低热及实热证,乃为寒邪久郁于肺,肺失宣发,卫气司开合功能失常,汗孔合而无汗 。机体代谢产热不能随汗发散,而诸症遂起 。处方重用麻黄、杏仁、桂枝,意在宣肺发汗,温散寒邪,寒邪散则肺气得宣;术贼草乃增强本方发汗之功,生晒参补益肺气,以助肺之宣发输布功能,血中之“液”渗出脉外为津液,津液渗出皮毛为汗 。故曰“血汗同源”,方用当归、川芎、红花、陈皮行气活血,则皮肤经脉血行畅通,汗泄有路 。诸药共奏宣肺散寒,温经通络发汗之功,本案确为疑难杂症,然药证切合,故收效良好 。
(二)外科疾病
1.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案例】某男,56岁 。患者年初患胃出血,量较多,经住某医院治疗半月好转出院,但身体虚弱,今年4月以来躯干、四肢少汗,皮肤干燥,胸部烦躁,就医于某医院,给予维生素、补血药治疗,效果不佳 。入夏后病情加重,皮肤干燥、瘙痒,搔之脱屑,伴阵发性恶寒并起鸡皮疙瘩,多处求医效果欠佳 。诊见:皮肤干涩、粗糙,无汗,有皮屑,躯干四肢有抓破痕迹,皮肤弹性差,舌苔薄白,脉弦紧 。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3.2x1012/L,白细胞6.5x10'/L,中性粒细胞占65%,淋巴细胞占35% 。证属风郁肌表,营卫亏虚,无力抗邪外出,治宜调和营卫,发汗祛风 。处方:麻黄、桂枝各5g,白芍10g,杏仁、甘草、大枣、蝉蜕、防风、荆芥各4g,3剂 。二诊:服药后躯干四肢微汗出,恶寒止,皮肤略润,瘙痒大减 。续进2剂,瘙痒止 。此邪去八九,营卫调和,当补益气血,扶正固本 。改服当归、首乌各15g,白芍、黄芪、桂枝、川芎、防风各10g,生姜、大枣、甘草各5g,5剂,诸症消失,肤如常人[吴永盛,等.麻黄汤加减治验四则.湖南中医杂志,1991,(5):35] 。
【按语】本案患者因素体亏损,风寒束表,营卫不和,致肌肤失养,腠理疏松,无力抗邪 。故治以麻黄汤加白芍、大枣微发其汗,疏通玄府,逐邪外出;配合蝉蜕、荆芥、防风透表达邪,使瘙痒得止 。后用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加味,补血调营,资其汗源,以固其本 。
2.慢性荨麻疹
【案例】某男,35岁,1996年5月3日初诊 。主诉:全身泛发大小不等风团疹,此起彼伏已2年 。患者1994年4月间水中捕捞鱼虾,晚间突然全身泛发太小不等风团疹,瘙痒不适,昼轻夜重,经用西药钙剂、抗组织胺等药及中药养血祛风剂治疗,少有些改善,一直未愈,影响工作和睡眠 。1个月前外出春游病情加重,自购息斯敏服后无效,昼夜瘙痒、烦躁不能安眠,痛苦不堪,伴腹部隐痛、纳差、恶心欲吐,形瘦,神疲乏力 。查:疹色苍白,散在遍布全身 。血常规:红细胞3.7x10/L,白细胞7.0x10'/L,嗜酸粒细胞占3% 。大便常规、胸透皆无异常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 。辨证为风寒久羁肌肤,营卫失和,阴血耗损而生风生燥,治宜宣肺祛风散寒,养血润燥 。用麻黄汤加味,处方:制首乌20g,酸枣仁25g,荆芥、防风、路路通、当归、白芍各10g,杏仁、桂枝、甘草各6g,生麻黄、红花各5g,生姜3片,红枣4枚 。10剂,水煎服 。要求忌喝酒及食辛辣食品 。二诊:药后恶心欲吐、腹部隐痛症除,风团疹稍减,此因风寒久郁腠理,非重剂难以透出 。原方改用生麻黄8g,荆芥15g,连服15剂 。再诊时全身风团疹消失,诸症悉除,饮食增加,精神恢复 。守方再服10剂,以善其后,随访2年未复发[陈恩树.麻黄汤新用治疗疑难杂症3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32~33] 。
【按语】此案乃因感受风寒,致使营卫不和,风寒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之间,郁闭日久耗伤阴血,生风生燥 。吾遵“肺主皮毛”之经论,用麻黄汤宣肺祛肌肤风寒,投养血之剂以养血润燥 。方中麻黄、杏仁、桂枝、荆芥、防风宣肺祛风散寒,当归、白芍、制首乌养血润燥,红花、路路通活血通络祛风,酸枣仁宁心安神,且制麻黄、桂枝发汗太过,生姜、红枣、甘草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方药虚实并治,虽为痼疾,然取效甚捷 。
3.雷诺病
【案例】某女,22岁,1997年元月12日初诊 。主诉:两手每受寒冷刺激则肤色变白,继而紫绀、麻痛,得温暂时缓解已1年 。患者1年前在东北从事饮食业,双手长时间接触冷水,2个月后即出现两手每接触冷水,立即皮肤变苍白,而后紫绀,麻木刺痛,浸入温水中约10分钟症状消失,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如故,半年后病情呈进展性频繁发作,无法工作 。曾在省医院诊断为雷诺病,服西药治疗未愈,近3个月来病情加重,晨起手刚露被外或出户外冷风刺激,或接触冷物,或情绪激动便即刻发作,得温约20余分钟方缓解,伴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弦 。辨证为寒凝经脉,此乃寒邪入侵肌表经脉,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所致,治宜宣散肌表寒邪,温通经脉 。选用麻黄汤加味,处方:黄芪20g,桂枝15g,生麻黄、杏仁各5g,细辛3g,制附子、当归尾、川芎、地龙、广木香各10g,生龙骨40g,甘草10g,水煎服,10剂 。忌接触冷水,避风寒 。二诊:药后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两手麻木刺痛减轻,得温症状缓解时间缩短至5~10分钟 。效不更方,原方连投25剂,症状发作停止,有意接触冷水未见发作 。为巩固疗效,再守上方,服10剂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陈恩树.麻黄汤新用治疗疑难杂症3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32~33] 。
【按语】患者为南方人,其腠理疏松,易被寒邪侵袭,阴寒之邪入侵肌表经脉,则经脉凝滞,气血不得疏通,不通则痛 。血凝而不充于肤,则皮肤苍白 。得温则气血复通,―通则不痛而症消 。本案因寒邪在肌表经脉,而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朝百脉 。论治当宣肺发散寒邪,温通肌表经脉,使邪从肌表而出 。故以麻黄、桂枝、杏仁宣透腠理,发散肌表经脉寒邪;桂枝、附子、细辛温阳通脉;黄芪益气,气旺则血行,更辅以地龙、当归尾、川芎、广术香行气活血通络,则百脉畅通,通则不痛;生龙骨宁心安神,除烦止汗,可防情绪过激而病情诱发和麻黄、桂枝发汗过多之弊 。服用本方则寒散脉通,阳气复振,寒邪不能复侵,故收全功 。
(三)妇科疾病
1.膜样痛经
【案例】某女,30岁 。痛经10余年,逐年加重,行经前1~3日,小腹呈阵发性剧痛或胀痛,疼痛剧烈而难以忍受,直至经行2~3日后,排出膜样物方减,伴有乳房及胁肋胀满,西医诊断为膜样痛经 。诊见:经期将至,腹痛剧烈,患者以头撞壁,心情不佳,少腹胀,舌质暗,苔白,脉弦迟,皮肤欠温 。检视前医之方,多用当归、芍、桃、红之类,以活血化瘀施治者;又有逍遥散之类,以疏肝解郁为法者 。问其患者素有小腹冷胀,肢冷畏寒,白带多而清稀,经色暗有块,经期感寒则腹痛增剧,少腹温熨则略减 。此寒结于太阳之腑膀胱是也 。麻黄汤主之,处方:麻黄10g,桂枝12g,炙甘草6g,水蛭4g(焙干研末冲服),3剂 。(温服) 。二诊:服药1剂,痛减经行 。服药3剂,经畅无痛 。嘱其服附子理中丸,每次经前服3剂麻黄汤,调理半年愈,随访未见复发[彭艺丛.麻黄汤新用.中医药学报,1989,(5):36.] 。
【按语】本案之痛经,痛而剧,经色暗夹有膜样物及血块,人以为血瘀,然而血因何而瘀,寒则涩而不行则为瘀 。因何而痛剧?惟寒主痛!本案素小腹冷胀,肢冷畏寒,白带清稀,均为寒与血结于太阳之腑膀胱之明证也!前医之化瘀、行气不效者,均未散寒也!今用麻黄汤,麻黄、桂枝辛温入膀胱经,温经散寒而通其经,止其痛;甘草缓急止痛;水蛭小虫,舒经通络,引诸药达寒凝血结之所,寒除则瘀自化,痛自解 。
(四)五官科疾病
1.过敏性鼻炎
【案例一】某男,61岁 。3年前因感冒鼻塞、流涕,某院诊为过敏性鼻炎,经用抗生素、滴鼻净、鼻通等治疗,开始有效,近1年来只有口服泼尼松才能勉强控制症状,停药后立即复发 。诊见:面色欠荣,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少,耳、鼻、口唇、咽部发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润,脉弦紧 。证属风寒袭肺,鼻窍不利,治以祛风散寒,宣肺通窍 。处方:麻黄13g,桂枝、杏仁、防风各15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条,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3剂后,鼻通痒减,停服泼尼松 。继服6剂,诸症悉除而愈,随访8个月未再复发[孙广全,等.麻黄汤加味验案举隅.辽宁中医杂志,1989,(12):20] 。
【案例二】某男,30岁 。患者平素体健,务农兼捕鱼为业,近1年来常感畏寒,头晕头痛,喷嚏频作,时有鼻塞流清涕,遇寒则剧,曾购“速效感冒胶囊”、“参苏丸”、“穿心莲片”、“鼻炎丸”等药服用罔效,后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经西医打针服药月余,无明显好转,又求治于某中医院,其医以苍耳子散、辛夷散、玉屏风散等治疗,先后服药数10剂,时而好转,时而加剧,经久不愈 。诊见:喷嚏不止,嚏则涕泪俱出,肢体酸痛,时有恶寒,鼻塞,头痛,无汗,口不渴,二便如常,舌淡,苔薄微腻,脉浮而有力 。脉证合参,当属风寒束表,肺气失宣之证,拟发表散寒,燥湿宣肺 。用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桂枝各10g,甘草6g,杏仁、苍术各1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2剂药后,身有微汗,喷嚏大减 。守方再服3剂,诸症若失 。后经玉屏风散调治半月而愈,3个月后在某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复查,鼻炎痊愈,随访未见复发[周汉青.麻黄汤治久嚏不止.中医药学报,1989,(5):36] 。
【按语】肺开窍于鼻,鼻塞、喷嚏、流清涕乃是风寒袭肺,肺窍不利,不能单纯治鼻,应该治肺 。局部发痒,偏于风 。故用麻黄汤宣肺、散寒、通窍,加苍术燥湿健脾,防风、全蝎、蜈蚣以祛风搜邪止痒,因而收效甚捷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
- 泗安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泗安酥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