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同年七月,刘备发动侵略东吴的夷陵之战,此时距关羽去世大概八个月 。古人行军打仗,爱讲个出师有名,但凡发动战争,一定要说兴仁义之师 。刘备入侵东吴,打的旗号就是为御弟关羽报仇雪恨 。其实刘备的用心,不过是要重新夺回对荆州的控制权,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 。荆州处于东吴都城建业的上游,控制了荆州,就是扼住了东吴的咽喉 。

夷陵之战,双方共计投入了十万的兵力 。在演义中,刘备率兵七十五万,加上南方蛮兵五万,号称八十万大军,有点夸张了 。实际上经过汉中之战,蜀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刘备之所以在关羽死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准备,就是因为兵力不足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作为先锋,率领4万多人打头阵,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占领湖北秭归一带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全部兵力算起来,刘备投入了大概5万多军队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孙权听说刘备入侵,心里面很慌 。为什么慌呢?因为刘备刚刚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刘备和曹操刚正面,居然赢了!刘备入川之前,孙权虽然在赤壁之战也击败过曹操,但是毕竟不是亲自和曹操刚正面 。刘备长驱得胜之兵,一路势如破竹,孙权一开始是想讲和的 。于是派遣诸葛瑾到刘备账下讲和,因为条件谈不拢,刘备断然拒绝 。

刘备为什么这么刚呢?其一,入侵东吴,刘备早有此心 。夷陵之战前,诸葛亮和赵云都不同意伐吴,刘备独断专行,一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常态,是因为他老了 。要知道刘备已经六十岁,几个儿子又不成器,此时不伐吴,此生都没有机会了 。其二,东吴杀关羽夺荆州,刘备师出有名 。吕蒙夺了荆州之后,不久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能力有限的朱然继任 。东吴名将,周瑜、鲁肃、吕蒙相继早死,刘备这边,诸葛亮、马超、魏延、赵云正当年,这让刘备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备入侵东吴,是欺东吴无人 。

因为《三国演义》无法逃出儒家的范畴,作者一向偏袒作为汉朝正统的蜀汉而贬抑东吴和曹魏 。夷陵之战,东吴抗击蜀国的主要指挥官陆逊、孙桓、朱然、潘璋、徐盛等人,其实都是历史上勇谋兼备的名将 。西蜀入侵的军队,主要指挥官为刘备、冯习、张南、吴班、陈式、傅彤、沙摩柯,以及在背面防备曹军的黄权,马良代替诸葛亮充当军事顾问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时期影响历史走势的“三大战役”之一,其他两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东吴方面的战将,好歹在正史和演义中都有点名声,为什么西蜀方面的战将,怎么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刘备举倾国之兵,发动对东吴的侵略战争,誓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雪恨 。为什么用的将领全是无名之辈?当时西蜀尚存的名将有马超、魏延、赵云、马谡,以及用兵如神的军师诸葛亮,为什么刘备都不用?(备注:夷陵之战前,关羽身死,张飞被杀,黄忠病逝,五虎上将止余其二,马超、赵云 。)

且看演义中刘备的安排,就能窥知一二 。先主看毕,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来,无论是占领荆州,还是进取西川,夺取汉中,诸葛亮出谋划策,刘备一向言听计从 。这一次,关羽被杀,荆州被占,诸葛亮和赵云能忍,刘备不能忍 。君臣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分歧,诸葛亮和赵云能忍,是因为他们两竭力主张北伐曹魏,然后蚕食东吴,即使荆州丢了,还是要坚决贯彻隆中决策 。刘备不能忍,因为他时日无多,必须夺回荆州,把北伐中原的赢面扩展到最大,同样也是为了坚决贯彻隆中决策 。目的一致,方式不同 。

刘备不用诸葛亮,主要原因不是意见不合,而是蜀中方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叛乱 。夷陵之战刘备战败,退守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死后,西蜀南方的部落纷纷造反,为了平定南方,诸葛亮率领赵云和魏延花了五年的时间 。刘备不是不想用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和刘备,必须有一个人坐镇成都,因为成都是从刘璋手里抢来的 。刘备和诸葛亮一起离开成都讨伐东吴,蜀中必乱 。所以刘备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不得不如此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赵云在演义中被列为五虎上将是夸大其词,蜀国镇守一方,能够单独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上将,其实只剩下马超和魏延 。刘备安排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魏延时任汉中太守,和张飞是一个级别,马超都要给他打辅助 。刘备不是不想用魏延和马超,而是汉中也是从张鲁手里抢来的,而且是和曹操抢 。如果魏延、马超撤兵,曹魏部队必然南下,汉中丢失,成都也就岌岌可危 。尤其是襄樊之战间接导致刘备的假儿子刘封和上庸守将孟达投降曹魏,刘备不得不防 。

至于赵云,刘备并非没有用,而是另有安排 。反对伐吴的赵云其实参加了夷陵之战,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 。赵云勇冠三军,忠勇兼备,为什么不作为先锋打头阵呢?这就显示出了刘备对赵云的了解,也是为什么赵云难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原因,因为赵云和诸葛亮一样,平生谨慎,办事靠谱 。行军打仗,并不能保证一定取胜,必须留一条退路,刘备信任赵云,安排他作为后应 。战争后期,东吴转守为攻,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赵云率领后军及时接应,刘备方才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一样逃得性命 。

如果夷陵之战东吴没有陆逊,如果刘备没有连营七百里,如果刘备在击败曹操后没有骄傲,如果阿斗能够扶起来,足以镇守成都,如果诸葛亮、魏延或马超任何一个人能够分身指挥作战,历史或许就此改写!如果夷陵之战刘备取胜,他一定会沿长江流域挥师东进,东吴或许就此灭亡,三国之争,将演变成刘备和曹丕争夺天下,如此,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司马晋国 。可惜,一切的一切,刘备生了一个操蛋的儿子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 。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晚上闲着没事,随便聊聊,刘备不带魏延可以理解,他坚守着汉中,防魏国之军突袭,长驱直入成都,造了刘备的老窝,不带诸葛亮就没有道理,因诸葛亮是首席谋士,而且主管军事,即使是参谋长的身份,不上前线而搞后勤,那就应该当后勤部长,不该负责军事,因此次战争非一般的小战争,是蜀国与吴国之间国与国的生死较量,刘备也有可能战死沙场,像孔明这样的军事人才不去前线可惜了,即使打不了胜败也不至于被陆逊小辈算计吧,那就是讲孔明的后勤责任大于前线作战,或者前线没有孔明无关紧要,刘备放弃了诸葛的强项可惜了,而刘备每每作战很少带诸葛亮让人难以理解… 。马超另保一方平安,赵云是刘备保標,什么样的事比主人的生命还宝贵,没了主子还打个屁天下,也算不幸之中的大幸刘备虽败得很惨还算逃了个性命回来,这里很多事就是一个迷,谁都不知道刘备怎么想的,放着名将不用自己去冲锋陷阵 。毕竟是一国之主的身份,刘备可以留守,让孔明去夷陵前线不是更合适吗?孙权怎么知道让陆逊统兵的呢?兵来将挡才合乎逻辑呢!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的确如题主所说,关乎蜀汉命运,刘备自然希望把能带的人全部带上,一战打痛孙吴,夺回荆州,甚至把孙吴彻底消灭 。

刘备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把能带的都带上了,但诸葛亮、赵云、魏延、马超等人都不能带哦 。

01

马超病重,顾不了刘备

章武二年(222年),也就是刘备称帝的第二年,马超已经病重 。马超上疏给刘备说: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

马超病得都不行啦,自己的事都顾不过来,还要刘备替他搭理、关照,他也就顾不了刘备的事 。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

02

魏延驻守汉中,难以跟随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越级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把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

魏延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首先入蜀,为刘备取得益州,立下大功 。同时,刘备也发现了魏延杰出的军事才能,委以重任 。

魏延跟随刘备东征孙吴,自然是最得力的大将 。但汉中之战结束后,虽然曹操已经病逝,曹丕继位,其内部矛盾也很复杂、尖锐,但汉中作为抵御曹魏最关键的前沿阵地,却丝毫不能松懈、麻痹大意 。

如果曹丕趁刘备东征之际,再来抢夺汉中,那么,刘备付出惨重代价得来的汉中就可能丢失,蜀汉也就危在旦夕 。湘水划界,白白地把长沙、桂阳二郡让给孙权,就是为了汉中,为了保护成都 。

刘备尽管已经失去理性,但这一点还是清醒的 。

刘备称帝,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刘备伐吴,留下魏延守汉中,是最明智的决策 。魏延不能离开汉中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03

赵云不主张伐吴,自然不能带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准备伐吴 。刘备本来安排张飞带领本部人马随征,但由于张飞平时总是喝酒,大骂部属 。就在临出发前,被其部将张达、范疆谋杀 。

张飞被杀,魏延不能调用,这时候最合适跟随刘备出征的就只剩下赵云这位老将 。赵云有勇有谋,跟随刘备多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

但对于东伐孙吴这件事,赵云却上谏说:

“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 。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 。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 。”

由此可知,刘备称帝之后,在军事战略上,赵云与刘备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

赵云一向是谦谦君子,做事谨慎,但在原则问题上却绝不含糊 。匡扶汉室,剪除汉贼是赵云一生毫不动摇的信念 。

刘备自立为王、继而称帝,虽然没有史料记载赵云是反对的,但也有些说法是,赵云曾经劝阻 。

刘备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征,需要的是同仇敌忾的士气 。赵云的战略思想,会令征伐孙吴的将士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提升将士们的斗志 。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已经不适合作为先锋部队,跟随刘备出征 。

刘备也自信,没有你赵云一样能打败孙吴,那你就呆在江州都督军事吧 。

不过,刘备也做了万一进攻孙吴不利的打算,安排赵云作为后续部队,随后跟进 。

刘备夷陵战败,退守白帝城,赵云率领一万左右兵力,到达白帝城援助刘备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04

诸葛亮没有跟随出征的原因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多了,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为刘备制定了将来的战略规划,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军事谋略和战略眼光,刘备也是非常的佩服 。

但是,刘备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都不带着诸葛亮,也就有些微妙 。

夷陵之战,刘备又是没有带领诸葛亮,而把他留在了成都 。

究其原因,或许刘备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汉中之战,诸葛亮坐镇成都,保障粮草和兵员的输送,显示出诸葛亮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 。夷陵之战,刘备如法炮制,让诸葛亮作为后勤保障 。

第二,汉中之战,成都已经到了”男兵女运“的程度,民怨载道,矛盾已经很尖锐 。继续东伐,后方不稳定,也是个大麻烦 。诸葛亮坐镇成都,责任重大 。不仅要保障后勤,还需要诸葛亮控制成都的局势 。这个非诸葛亮莫属 。

第三,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

第四,诸葛亮是坚定地孙刘联盟的维护者,讨伐孙吴不是诸葛亮的意愿 。尽管诸葛亮没有像赵云那样力谏,但地球人都清楚诸葛亮的心思,刘备不会带一个并不积极东征的军师出征 。没有坚定地意志想消灭敌人的军师在身边,恐怕会拖后腿 。

刘备夷陵战败后,诸葛亮感慨地说:“如果法正在就好了,他能劝阻陛下东征的行动 。”

看来诸葛亮也想劝阻,但认为刘备心意已决,劝阻无益,也就保持了沉默 。

这就是政治家过招,拼的是内力,不像赵云,有啥说啥 。

由此看来,刘备东征是勉为其难的事,并没有得到核心阶层的全力支持,也不具备向孙吴挑战的实力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刘备一意孤行,最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呢?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