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是哪儿的民俗吗?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介绍

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是福建莆田荔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是哪儿的民俗吗?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介绍
文峰天后宫是研究、传播妈祖信仰,弘扬妈祖文化的主要庙宇之一,位于荔城区文献东路繁华地带 。其前身白湖顺济庙,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迄今853年 。元至正年间(1354年),时地方官为朔望行香及春秋二祭妈祖之便,迁址城内善俗坊前 。据明周瑛、黄仲昭之《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九“里考图”载称:“善俗坊,旧在县前 。宋朝以莆善俗而作 。国朝宣德间,县丞叶叔久重立,四方人久传诵之 。”由此可知,莆田自宋以降,民风淳朴,传统习俗,沿袭相承 。
文峰天后宫的正月二十九日妈祖总元宵活动,俗称“尾晚灯” 。除进行“化龙”,弄大五福、散福、游灯、三及第走马游街等民俗演示活动外,其中的“烛山祈福”,尤有特色 。
2013年4月,《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
文峰天后宫的“元宵烛山”,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与静态民间艺术的揉合体,其源远溯明中叶之前,传承迄今500余年 。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在宫门前摆置,供广大妈祖信众祈福,讨个吉利 。烛山分木制和铁制二种,每座长度3.23米,象征妈祖二月廿三日出生;底座0.99米,寓意妈祖于九月初九日羽化升天;计5层,层高20公分,总高度1.99米,为“久久之意” 。烛架分三种类型 。
1、船型:寓意妈祖庇佑,一帆风顺 。每层风梨瓶装腊烛20支(莆田谐音为“旺来”) 。
2、如意型:意为妈祖灵光辉耀,万事如意 。每层点莲花形状的油腊20盏,上贴吉祥诗文 。
3、节节高:象征妈祖赐福,幸福安康,生活甜美 。每层插龙烛20支,有望子成龙,财丁骏发之意 。“
“腊树焰吐长春地,烛山光腾不夜天 。”入夜,灯架上的千百支花烛层层叠叠,一字排开,宛似火龙,光焰升腾,映红霄汉 。登高远望,犹如一座座霞光绚丽的火焰小山,“元宵烛山”,由此佳称 。夜半,人们还前往请回“烛脚”,俗称“请火母”,意味妈祖灵火,庇佑家业兴旺,财丁骏发,红红火火 。
“火龙列阵阵排齐整,古街元宵味更浓” 。“元宵烛山”是一种深植于民间的传统节庆社火形式,融光彩亮丽为一体,展现春暖人乐的文化气息,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风格及地域文化特色,使其具有以下的特征和价值 。
1、文峰宫的“元宵烛山”是“敬神娱人”的民俗文化与静态民间广场艺术的揉合体,活动期间,数以万计的人自愿参与,种德收福,从0享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有机结合的成果,具有群众性和依存性的特征 。
2、文峰宫的“元宵烛山”主,有据可稽的可远溯明中叶之前,它伴随着该宫的妈祖总元宵节庆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代代传承,具有传承性的特征 。
3、文峰宫的“元宵烛山”,历经500多年沿革、传承、发展,既保持了传统的格式,又不断推陈出新,既遵从古制又凸现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
【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是哪儿的民俗吗?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介绍】4、文峰宫的“元宵烛山”以庄严、古朴、厚重的内容进行展示,摆列规范有序,合乎传统礼俗,表达了人们对传统理念的推祟,企求吉祥平安的善良愿望,文化内涵深厚,具有特殊的亲和性 。
5、文峰宫的“元宵烛山”是莆田传统节庆中的活动形式,是民俗文化展示的载体,特色鲜明,涉及历史、社会、民俗、艺术、手工艺等诸多领域,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富裕莆田、和谐莆田、文化莆田、生态莆田等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人文、艺术、研究、实用、推介和社会影响等重要价值 。
文峰天后宫“元宵烛山”是在传播妈祖信仰、弘扬妈祖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而潜心挖掘、创造的民俗文化和民间广场静态艺术的揉合体,是广大民众欢度传统节日时敬神娱人,种德收福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表现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固有的传统理念、道德风尚、朴质心理和上元祈福、普天同庆、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善良愿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