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究竟是不是“蠢猪式的仁义”?
蠢不蠢,要看对谁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毛主席说,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是说他的仁义没有用对地方,没有用对人 。
楚国是个非常霸蛮而且扩张的国家,打仗没有仁义可讲,当时国际上通行的战争法司马法对他们不起作用,像什么不擒二毛,两主不相厄之类 。他们以大规模杀伤敌人和灭了敌方国家为目标,因此所向披靡,直到遇到了比他们更冷血的秦国,方才怂了 。
文章插图
按照常规,宋襄公把楚军放过河之后,楚军应该摆开阵势,派出勇士致师,就是单挑,然后主将出来对战,输了的带兵走人,向天下各国宣布自己输了,承认对方是霸主,完事,不会造成大规模杀伤 。
但是这次楚国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弩 。看过电影《英雄》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弩弓在战争中的巨大杀伤力,真可谓全覆盖无死角精准打击,这种弩阵是战车的致命杀手,就连后来更为灵活的骑兵都干不过弩阵 。唯一能把弩阵干掉的就是机枪 。
文章插图
因此宋军被楚军的弩阵射的大败亏输,宋襄公也受了伤,没多久死掉了 。毛主席之所以说他蠢,是说他不看对手是谁,瞎讲仁义 。
文章插图
讲仁义要跟仁义的人讲,不仁义的人不能讲 。
其他网友观点春秋时期正处于西周与战国两个时代的转折点,周王室衰弱走向瓦解,面对中原四分五裂的格局,出现南北征战的局面 。这是逐渐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心叵测,野心勃勃 。
宋襄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身上既有英明决策流芳百世,又有迂腐顽固的思想作祟导,最终一代霸业悲剧收场 。
文章插图
宋襄公“让国”之举倍受褒扬,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之际,急召(兹父)宋襄公及目夷(子鱼)至殿嘱托身后之事: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 。’公命子鱼 。子鱼辞,曰:‘能一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
宋襄公是嫡长子,按照道理来说继承国君是应该的事情,但是宋襄公却以目夷年长且仁义为由而让出了国君之为,直到目夷坚决推辞而作罢 。
宋襄公通过“让国”一事,在时代中凸显出来,春秋混战不断,皇子王孙时刻为皇位这块蛋糕弑父杀兄,拉帮结党无情争夺 。而宋襄公的“宽容、礼让、大度”这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事在当时令众人大吃一惊,宋襄公的胸怀之大更是成为佳话 。
文章插图
让国之美,在宋襄公的角度有怎样的阐释?宋襄公出身于殷商贵族,西周那一套礼乐之教对宋襄公耳濡目染 。在宋襄公的思想里,依然保留着那一套传统观念 。
可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专政与皇权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不再实行“礼让”制度 。理想主义制度逐渐被血淋淋的现实社会取代 。
宋襄公并不能敏锐察觉,即使改变,依然认为周室礼教主宰这一切 。“井底之蛙”形容此刻的宋襄公再不为过 。此时的宋襄公沉浸于自我蒙蔽之中,仍未醒来 。
泓水之战中突显宋襄公之“迂”与“愚”影响宋襄公霸业走向的,绝非宋襄公口头的让国,而是操起武器实战,如果说宋襄公的“让国”并没有突显宋襄公的守旧的弱点,仅仅是他高尚的一面 。那么,从泓水之战起,宋襄公的路彻底走偏 。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战火频繁的时代,人们对自身所需追求得更加直接,权利成为拉开战争的胜利品 。因此,战争不再是礼乐制度中军事礼节的“摆设”,作战手法和谋略逐渐变得五花八门 。
文章插图
可以说,只要能过最快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其中,军事谋略成为战争中重要的指导 。一些先进的作战观念得以凸显,如:远程奔袭、迂回包抄、歼灭战、伏击战、“半渡而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等等 。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但有明争——实力的抗衡,更有暗斗——技巧取胜 。春秋之战是血淋淋的,礼节已经被践踏无视 。
大环境如此,领袖应该具备随机应变的实力,把握战机 。根据《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水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
面对敌军有利战机,子鱼两次请求出战都被驳回 。宋襄公一定要等到敌军站好队伍才作战,否则就是不道义的事情,足以见得旧思想观念对宋襄公的禁锢 。
文章插图
宋襄公在危急关头,依旧秉持“不鼓不成列”的信条,依然“以礼待人”,发扬礼乐指教足以见其“迂腐” 。作战是宋军本就出于人少的劣势,领导者更应该趁敌军队伍未整时先发制人,趁其不备袭之,用最小损失将敌军打个措手不及,成功方能几率大增 。
子鱼两次提醒宋襄公,可见子鱼有审时度势的远见 。宋襄公没能分清场合和局势,沉浸在高尚思想中 。可是在权力争夺中,根本无人在意是否仁义,包括楚军在内 。
泓水之战因为宋襄公思想顽固一败涂地 。
史论纵横说春秋时代的外交政策双线并行 。一是由空有虚名的周王室实行周礼,封有能力者为侯伯 。二是现实中的外交:战争、贸易等用一系列条件换取自身所需 。
文章插图
此外,一国国力是否强盛也决定着国家在众国家的地位 。宋襄公却想用周王室的礼仪制约别的国家,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 。这是可笑的 。宋襄公一直是周礼的追从者,不但对自身定位十分迷茫,更妄想用这样的旧制度约束他人,他的妄想软弱无力,最终被淘汰 。
时代变了,宋襄公却没变 。宋襄公的仁义绝对不是真的仁义,他接受的周室礼教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仁义在新时代下演变成了迂腐 。他保守的思想与社会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冲突,宋襄公不能够纵观大局,发现自身问题,一错再错,酿成了悲剧的发生 。
仁义还是愚蠢,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阐释 。宋襄公的悲剧印证了这一点 。
其他网友观点不是蠢,而是找借口 。
据说,在宋襄公败于楚国之后,他为了挽回颜面,说了一通大道理,言外之意就是说我宋国讲仁义,而楚国不讲仁义,所以我宋国虽然败了,却也是虽败犹荣 。
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不鼓不成列 。”
这话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 。
在《天龙八部》世界里,某江湖菜鸟喝多了吹牛:“告诉你们,当时在聚贤庄,我用了一招劈空掌,掌风直接朝着乔峰的鼻梁吹去,如果我多吐三分劲,乔峰肯定会被我打得满脸开花 。但我心胸豁达,不愿意他受此打击,所以我不但没有多吐三分劲,反而把劲道又卸去三分,只是想简单给他一个教训 。没想到乔峰这契丹余孽不识好歹,居然趁我劲道老去的时候给了我一掌,直接把我肋骨给打断了,你说这契丹人还有没有点礼貌了?”
只有真正的弱鸡,才会在时候放这种马后炮,用以彰显自己的强大 。
宋襄公在发表了这样一番大义凛然的讲话之后,很快就因伤去世了,但宋襄公的这种“精神”却遗留了下来 。
若干年后,大家在说起宋襄公的时候,都会轻蔑一笑:“噢,你说那个只知道讲仁义的国君啊?”
某些道德卫士立刻高潮:“宋襄公虽死,但他作为一个君子,能打楚成王鼻梁的时候却暗暗收劲,这种大无畏的卫道精神,其实尔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是啊,我们都不理解,正如我们没法理解,一个不入流的江湖菜鸟,他怎么会有可能打中乔峰鼻梁一样 。
宋襄公这种做法,就是想强行给自己找个台阶:“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军狡猾 。”
这话放到今天,我估计没几个人会信,可一旦把朝代拖到公元前的春秋时期,那个传说中“礼仪”大行其道的时期,很多人就相信了,并为此惋惜一番,就好像宋襄公的劈空掌多带三分劲,就能立刻把楚成王这种蛮夷君主打得满脸开花一样 。
醒醒吧,真没这种事,就凭宋襄公那副德性,哪有资格挑战楚成王呢?
【宋襄公究竟是不是“蠢猪式的仁义”?】但宋襄公也不算白死,至少他留下了“宋襄之仁”这样一个成语,也算是为后世子孙做出了一点贡献 。
推荐阅读
- 夷陵之战到底双方究竟有多少兵力
- 土豆究竟是减肥还是致胖食品!
- 早泄了是不是要吃爱廷玖达泊西汀?
- 2022年五一放假出去旅游回来会被隔离吗?五一是不是所有车辆都免过路费
- 解析汉朝历史上周勃是不是真的不如陈平?
- 孕期究竟能不能过性生活
- 究竟怀孕几个月做四维最好呢
- 心里美萝卜是不是红菜头 能炒着吃吗
- 揭秘汉武帝对长女卫长公主究竟有多宠爱?
- 2021年冬至出太阳了是不是要下雪?2021冬至下雨春节会下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