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升级 看看伪招聘的新套路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话问题:欺诈升级看到伪招聘的新途径

新华社采访人员鲁畅

想为简历贴钱 , 但追求高薪工作却陷入美容贷款欺诈的打工集团被骗 , 成为电信网络欺诈的共犯……采访人员调查显示 , 一些非法者瞄准急于找工作的年轻人 , 用各种手段非法获利 , 为刚进入社会的新人设置了很多陷阱 。

诈骗链条变长 让人越陷越深

虚构政府网站 , 颁发“山寨”证书 , 套牢投机取巧的人 。疫情期间 , 正在找工作的刘先生接到电话 , 称可以帮助找工作 , 但刘先生资质较浅 , 建议办一张国家住建部门认可的“全国建筑工程专业”认证报告 , 而且这份证书还能在“官方网站”上查询验真 。听说申请费是300元 , 通过审查后支付7500元的入库登记费 , 审查合格后没有退还申请费 , 刘先生申请了 。几天后 , 工作人员通知他审查通过 , 为刘先生发行了证明书 。刘先生应聘的时候 , 据说这个证明书不存在 , 找工作没有任何作用 。

以打工为理由欺骗人们 。采访人员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 , 有人以免费接收电饭煲为名进入小组 , 发送兼职广告 , 称为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印刷用纸 , 采访人员根据提示操作后 , 发现所谓的兼职是獐彩网这个应用程序下注的 。

更可悲的是 , 遇到招聘美容贷款诈骗后 , 反而被绑架进入集团 。毕业后的李先生收到招聘社长助理 , 月薪8万元的信息 , 参加了招聘 。面试官说条件符合 , 但形象不好 , 需要微整形手术 , 进公司后手术费用可以报销 。”李女士说 , 在贷款10万元做了整形后 , 咨询入职事宜时却被百般糊弄 , 还欠下高额债务 。

套取信息 相互勾结 施骗更“精准”

收取上岗培训费、服装费等招聘惯用的诈骗方式已是老套路了 , 现在 , 骗术升级 , 诈骗者施骗更“精准”了 。

丰台公安分局刑警队民警赵雷告知采访人员 , 在假证书事件中 , 嫌疑人冒充建筑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 , 接受应聘者的简历 , 然后以可以证明的名义给投稿简历的事主打电话 , 与广撒网相比 , 成功率大幅提高 。

【骗术升级 看看伪招聘的新套路】据业内人士透露 , 招聘平台上企业数量多 , 审查基本经营许可证、招聘信息内容等 , 但企业数量过多 , 实际运营状况、招聘动机等不能全部理解 , 一些非法者甚至注册了正常的公司另外 , 一些社交软件集团还有转卖简历的情况 。除了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外 , 还包括微波信号、居住地、职场、工作经验、教育经验、期待工资等详细信息的简历售价约为20元 。

不法分子利用年轻人没有积蓄的特征 , 用欺诈诱惑贷款 。在招聘美容贷款的道路上 , 医疗美容诊所和网络贷款app公司是合作关系 , 在自称是负责贷款审查员的男性帮助下 , 当事人伪造工作信息申请贷款 。事务警察说 , 如果发生纠纷 , 网络贷款app也会喊冤借款人提供假信息 , 把责任转嫁给受害者 。

只有一起管理 , 提高防范意识 , 才能解读欺诈

根据有关机构迄今为止发表的信息 , 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迅速增加 , 招聘类欺诈黑色产业规模也在扩大 。受访者表示 , 有关部门应不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 依法查处发布虚假招聘广告 , 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 以担保等名义收取押金财物 , 以招聘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 , 擅自从事职业中介等违法活动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 , 网络平台应承担主管责任 , 对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的用户 , 加强平台应承担监督责任的事前审查 , 确认发布者信息的真实性 , 加强事件、事后监督和处罚 , 发布不真实信息 , 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欺诈

回答者认为 , 求职者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公司和应聘职场信息 , 如果不能提供工作内容、条件、场所、劳动报酬等重要信息或模糊其词 , 应聘者应提高警惕 。同时 , 在求职过程中 , 应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邮件交流记录等证据 , 发生纠纷时 , 可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