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转型之作朗读者:不喧哗 自有声

董卿转型之作朗读者:不喧哗 自有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没完全退去,作为2017年又一档新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与观众见面了 。《朗读者》是主持董卿的转型之作,首次担当制作人的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讲是一次极大的挑战,“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 。果然,2月18日晚的首次开播,确实引起不少反响 。
看完第一期,心里有不少的触动,总而言之,这是一档跟文字有关的节目,我喜欢这档节目,因为我喜欢文字 。
朗读者属于每一个人,它让我重新遇见了一些从未遇见的人和事 。让我心怀感恩,珍惜生命 。

大千世界,你遇见了谁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二字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这样那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 。这是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要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正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改变了他/她的命运 。六位朗读者,六段文字,六个故事 。他们有的是战地医生,有的是超模妈妈,还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它仿佛是一股清流,渐渐地流入心底,着实令人感动 。

翻译让文化可以遇见
一边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边是牡丹亭,这是一种文化的遇见 。这位朗读者叫许渊冲,是这6位朗读者最令我钦佩,最令我感动的人 。96岁高龄的他,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西厢记》《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
六十年前,许渊冲出版了中译英、中译法、法译中、英译中各一本 。当时全世界没有第二人可以做到 。他对翻译始终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把全部的生命都投进去 。
这样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文学的世界里,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 。
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美、创造美
现场,他道出当时翻译林徽因的诗词,追求女同学,追忆这些往事,许渊冲老人热泪盈眶 。

董卿对此也深有感触:“以前,我一直很敬佩许先生,当我和他面对面交流时,我又很喜爱他 。一位96岁的老人,竟有一颗如此年轻的心,有如此充沛的情感 。在说到动情之处时,他就立刻热泪盈眶 。他说,虽然当那个女同学50年后才回他的那封信,但想想当年这件事还是非常美的 。
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是发现美、创造美 。这或许就是许渊冲老人做翻译的初衷吧 。他说,我翻译同样一句话,翻译的比别人好,比自己更好,这就是乐趣 。当然,这个乐趣是自己的乐趣,别人是夺不走的 。说到翻译二字,他自己也是乐在其中 。
窗前明月光怎么翻译?相信没人敢翻译,坐在一旁的许渊冲老人笑道,这个不难翻译,现场跟着一阵笑声 。
窗前明月光,翻译成Pool of light(月光如水) 。低头思故乡翻译成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我沉浸在乡愁中) 。我把乡愁比作水,把明月光也比作水,这样就胜过前人的译文了,月光如水,所以我的乡愁也如水,这样就把团圆的观念大概就翻译过来了,你不能翻译字,这就是翻译的妙处,这也是我乐趣的一方面 。

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节目里我们发现,许渊冲老人一直有着一颗炙热的心,他说如果自己能活到一百岁,就要把莎士比亚翻译完 。如今他每天还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我们年轻人都很难做到这点 。
尽管他已经翻译过的书籍,但他仍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希望每天都能坚持翻译 。许渊冲老人曾得过直肠癌,但对翻译工作,始终如一 。他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每天过好每一天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
当谈论工作到那么晚这件事,可他却说:“夜里的时间,不是我的,我夜里做事,是我偷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的 。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延长我们的白天,延长白天有什么办法,就是从夜里偷几点钟 。”我现在每天工作,就是来弥补我白天的损失 。
我真的很敬仰这位老人,对待生命,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
你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与《朗读者》的遇见,让我们遇见了世界上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故事 。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更美的世界 。
健康之家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健康之家小编为你带来的董卿转型之作朗读者:不喧哗,自有声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VIP运动生活网」(微信号:jkvipnet)

  • 标签:
    【董卿转型之作朗读者:不喧哗 自有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