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解密太监和宦官的区别

太监是皇宫里除了皇帝最接近嫔妃的人,但是除了太监皇宫里还有一类人叫“宦官”,乍一听,这宦官和太监不都是受了宫刑的人吗?那他们是不是一回事呢?其实不是,这里面可大有讲究 。
宦官和太监都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宦”,原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就用“宦”来称呼帝王身边的服务人员 。史书中亦把宦官称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宦官最初不全是“阉人”,它们的分水岭是在东汉时期:东汉以前的宦官不全是“阉人”;东汉以后,宦官则全是被阉割掉生殖器、失去性能力的人了 。
《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载有“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当时用“阉人”充当宫廷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是:后宫女眷较多,防止正常男侍出入而发生秽乱宫帷的丑事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宦官有:“宦官宰相第一人”秦始皇时期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时期“敛财弄权乱汉宫”的张让等 。
辽代以前只有“宦官”而没有“太监” 。据史料记载,“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辽代 。当时,政府机构中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中,都设有“太监”一职 。不过这时的“太监”是一种官职,并非后来意义上的“太监” 。因为是官职,所以“太监”也多有世袭 。到了元朝,“太监”一职已升到二级官吏,官儿也不算小 。
明代时,“太监”和“宦官”才变为专门为皇室服务群体的统称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巩固其政权,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由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的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的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这些“太监”均由宦官来担任 。官级小的称为“少监”、“中监”,官阶高的称为“太监” 。虽然明朝时“太监”必须由宦官来担任,但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明廷规定,“太监”是宦官的头头,有品有级有俸禄 。利益之下,必有所徒,明朝后期,太监“多如蚁阵”,最多时达十万之众,《日下旧闻考》中载:“都人生子,往往阉割,觊为中宫(太监),有非分之福 。”
清朝时,基本上就没有“宦官”这个词而只剩下“太监”了 。袁世凯称帝时,宫中仆役全部由女官担任,太监全部被赶走,“太监”就此终结 。
【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解密太监和宦官的区别】太监和宦官其实大有区别,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但是两者也不乏共性 。就是都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