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

方术内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1)常规治疗:口服潘生丁(50mg,3次/天)、芦丁片(40mg,3次/天)、依那普利(10mg,3次/天);如患者不能耐受依那普利,出现剧烈咳嗽者,换用科素亚50mg,1次/天 。
如血压仍偏高,超过125/80mmHg者,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40mg/天,使血压降至125/80mmHg以下 。
(2)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肾炎方:黄芪30g,太子参30g,生地黄15g,川芎15g,当归10g,山药15g,山萸肉10g,芡实20g,金樱子20g,猪苓15g,茯苓15g,砂仁10g并随证加减:血压高加车前子、牛膝;血脂高加泽泻、山楂、神曲;尿蛋白超过1g者,则加僵蚕、地龙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分服 。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显效3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
为88%
治验点评
慢性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理亦不同 。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抗原(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外源性种植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 。其病理变化表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上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管腔闭塞、肾血流受阻,而且部分肾小球发生变性或纤维化,而与之相连的肾小球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或萎缩,或有小动脉硬化等 。其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或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或者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及防治严重并发症 。属中医学“腰痛”、“水肿”、“虚劳”、“尿血”等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理机制错综复杂,慢性肾炎三大病理因素为热毒、湿热、血瘀,热毒容易和湿热兼杂,湿热久留,阻络致瘀 。所以患者常迁延难愈,用药疗程较长,遣药组方时必须谨慎 。益气之品多属甘温,有助热之嫌;养阴之品多滋腻,有生湿恋邪之弊,且甘温、滋腻又易阻遏气机;而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品多具有苦寒辛通之性,用之不当,也易于伤阴耗气 。
所以配伍用药时必须遵循祛邪而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组方原则 。鉴于此,我院采用自拟中药方不但可以标本兼顾、而且扶正不致恋邪,祛邪不致伤正 。另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可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提高血浆蛋白,调整免疫平衡,减轻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管基底膜的损害 。再配以西药控制血压、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