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 iL.var.ma-yuen(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 。
【处方用名】薏苡仁、苡仁、薏米仁、薏苡、苡仁米 。
【饮片特征及鉴别】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 。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 。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一淡棕色点状种脐 。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甜 。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甘,淡,性微寒 。归脾、胃、肺、大肠经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
【薏苡仁的配伍应用与禁忌】【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或入丸散,或煮粥食 。本品药力缓和,用量须大,且宜久煎 。
【药理作用】薏苡仁能利水渗湿,有助于清热排脓和治肌肉风湿,现代医学已证实,以薏仁油作用于蛙肌,确能使肌肉挛缩减少,这就为前人的经验“薏苡仁治湿痹拘挛”提供了初步的科学根据 。还有收缩子宫和减少肌肉挛缩作用 。还能解热、镇静、降压及降血糖 。此外发现煎剂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本品甘补淡渗,力弱于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和中,用于治疗脾虚水湿中阻所致的水肿腹胀,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常配伍茯苓、白术、黄芪等加强其健脾补中,利水渗湿的作用 。又因其性寒能清热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常配伍滑石、茯苓、冬瓜皮,亦可单用治疗湿热淋证 。
2.脾虚泄泻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水渗湿,故可用于脾虚湿滞之泄泻,需以炒薏苡仁配伍山药、白术、茯苓 。
3.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本品能渗湿除痹,舒缓筋脉,缓和挛急,故用于湿滞肌表经络所致的湿痹、拘挛 。风湿热痹发热者,配伍麻黄、杏仁;湿郁肌表经络而身热身疼者,配伍竹叶、石膏;风湿寒痹,脚气浮肿,手足挛急者与粳米煮粥频服;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恶寒夹痛身重,肢体酸楚者,配伍滑石、蔻仁,湿热痹痛者,配伍滑石、连翘 。
4.肺痈、肠痈本品上清肺热下利肠胃之湿,能排脓消痈,用于肺痈、肠痈等证,肺痈胸痈,咳吐脓痰者配伍冬瓜仁、桃仁;肠痈腹痛者,配伍败酱草、丹皮 。
【单味药方】1.治坐骨结节滑囊炎,取生薏苡仁60g,加水300ml,煎至200ml,分2次口服,每天1剂 。(中医杂志,1987,(1):66)2.治扁平疣,取生薏苡仁500g,研为细末,加入白砂糖500g拌和,备用 。每天服2~3次,每次1匙 。(四川中医,1993,(8):41)3.治荨麻疹,薏苡仁15g,与蜜枣30g,加酒适量煎服 。(江西中医药,1980,(1):43)4.治婴儿睾丸鞘膜积液,取薏苡仁:30~45g,加水浓煎,滤取药液,加白糖适量 。分3~5次服,隔天1剂 。(山东中医杂志,1985,(3):39)5.治传染性软疣,取生薏苡仁500g,研为细粉,备用 。每次取10g,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服,每天3次,20天为1个疗程 。(河北中医,1990,(1):36) 。
6.治不孕症,薏苡仁有诱发排卵作用,可任意服用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
【常用药对】1.薏苡仁配乌梅薏苡仁甘淡微寒,清利湿热,排脓消肿,消散皮肤软疣;乌梅酸温,收敛止泻,生津安蛔,软坚消散胬肉 。二药合用,祛湿软坚,散结消瘤甚妙 。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症 。
2.焦薏苡仁配焦白术焦苡米健脾除湿,焦白术燥性有所减弱,功能健脾补气 。苡米偏于渗湿以健脾,白术偏于燥湿以健脾 。两药合用,燥渗结合,则湿去脾健,泄泻自止 。治疗脾虚泄泻 。
3.薏苡仁配柴胡肺痨吐血,寒热时作,故用薏苡仁益脾气,培土以生金,柴胡除寒热 。二药伍用,肺气得平,则不止血而血自止矣 。治疗劳证吐血 。
4.薏苡仁配附子薏苡仁甘淡微寒,甘淡利湿,微寒清热,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利水而不伤正 。附子辛甘大热,能上助心阳以通脉,能用于心脏阳气衰弱者 。一药合用,化湿逐饮,温阳散寒 。治疗心阳不足,寒饮内停,胸痹疼痛,时缓时急,寒湿痹证,腰痛拘急 。
5.薏苡仁配杏仁薏苡仁甘淡补中渗利,升少降多,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排脓消痈;杏仁苦辛而温,辛能横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遂为散邪降气 。二药配伍,理气行水、排脓消痈肿甚效 。治疗肺痿,肺痈(类似肺脓疡),咳吐脓血样痰等症 。
【名方应用】1.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中重用薏苡仁排脓开壅利肠胃,轻用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服后可使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则肠痈可愈 。此乃源于肠痈患者,瘀血久郁于里,全身肌肤缺乏气血滋养,故干燥粗糙 。痈脓内结于肠,气血郁滞于里,故腹部皮肤紧张隆起如肿状,但按之则濡软,与腹内积聚不同,应加以鉴别 。由于热毒已化脓,病变局限,故全身不发热 。营血虽有郁热,但阳气不足,正不胜邪,故其脉数而无力,此时当用薏苡仁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振奋阳气 。
2.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中重用炮附子温里祛寒,通阳止痛;薏苡仁除湿宣痹更能缓解筋脉拘挛,二药共合为散以应急,使寒湿去,阳气通,则痛痹自解 。正如《二疏》所述:“胸痹缓急者,痹之急证也 。寒饮上聚心膈,使阳气不达 。危急如何如乎?故取薏苡仁逐水为君,附子之辛热为佐,驱除寒结,席卷而下,又岂能不胜任而愉快耶 。
3.薏苡黄芪汤(《临床中药辞典》):据《本草经疏》“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能渗湿,故主筋脉挛急,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方中由薏苡仁伍入黄芪、赤小豆、茯苓、冬瓜皮、车前子、甘草 。一派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品,以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特别是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水肿 。
4.三仁汤(《温病条辨》):据《本草纲目》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 。”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甘淡性寒,渗利湿热而健脾;加入滑石、甘草、竹叶、甘寒淡渗,增强利湿清热之功;以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 。诸药相合,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气健旺,三焦通畅,诸症消除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 。湿温的病因,吴瑭认为是“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若发病每与脾虚停湿有关,故湿温初起,即见脾胃气滞之证 。薛生白曾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故本方具有利湿清热作用,故对于暑湿、痹证、水肿、淋证等,属于湿多热少者,亦可加减用之 。
5.薏苡瓜瓣汤(《千金方》):据《药性论》薏苡仁“主肺萎肺痈,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 。方中由薏苡仁伍入瓜瓣、牡丹皮、桃仁化痰排脓,凉血解毒 。”以治肺痈咳吐脓血,吐痰腥臭,胸中胀满等 。6.治绒癌方(《经验方》):湖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方中以薏苡仁伍入鱼腥草、赤小豆、冬瓜皮、白及、败酱草、黄芪、党参、阿胶、甘草组成 。随证加减,治疗肺癌、子宫颈癌、胃癌、绒毛膜上皮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