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第十军吃亏就吃亏在衡阳保卫战的时候被打光,但即便如此第十军的余脉组成的整编第三师也很能打 。中野甚至认为整三师的战斗力不弱于土木系的整十一师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说整三师在二十四小时被歼灭的简直对不起定陶战役伤亡的3500名指战员 。定陶战役9月3日午夜开始9月6日下午结束,咋算也不止二十四小时 。打整三师非但不轻松还打得险象环生,甚至可以和孟良崮歼灭整七十四师有一拼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刘伯承元帅)

在定陶战役中,整3师虽然陷入我军包围之中,但仍然困兽犹斗 。大杨湖的敌59团在六纵主力攻击下,9月4日几乎伤亡殆尽,仍据守不退 。赵锡田发现自己已陷入重围,不断向刘峙呼叫 。刘峙严令47师增援,被我三纵阻击无法前进 。位于东明、曹县的敌41、55、68师也奉命向3师靠拢,企图解围 。这样,我军围歼整3师的战斗打成僵持,反而有被敌军反包围的危险 。一向沉稳的刘伯承也急了,5日白天他电告各纵队:“我们这一仗如果打不好,结果东明、菏泽、济宁之线以南必然丧失,将来更不好办 。现3师已很疲惫,业已气馁,自谓今晚本身不能支持 。我正宜乘此时机歼灭该敌,望务发扬比敌人更顽强的作风,鼓励士气,组织火力,集中使用兵力,协同一致,以达成胜利 。至要至要!”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在关键性的大杨湖争夺战中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5日23时30分,六纵集中四个团的兵力,对大杨湖发起总攻 。49团从东面主攻,52、54团从两面助攻,53团作预备队 。王近山集中了纵队的12门山炮和几十门迫击炮,向村子猛轰 。6日1时,54团突破前沿阵地,攻占了村西南的一个角落;52团由村东北突入,占领了一段围墙 。主攻的49团三次突入村子与敌巷战,都被打了回来 。战斗进入肉搏战,双方伤亡都很大 。战至黎明,整3师3旅的8团自大杨湖外围的申倪寨进攻,企图接应大杨湖守敌突围 。据守村西南的六纵54团在两面受敌的严峻形势下顽强抵抗,全团打得仅剩100余人,上至团长,下至马夫、炊事员全都投入战斗 。王近山下了最后的决心,将机关所有能战斗的成员都组织起来,由18旅旅长肖永银指挥53团投入战斗 。这最后的一击起了作用,敌军终于崩溃了,被我军分割围歼 。6时,大杨湖被我军占领,守敌整3师59团被全歼 。得知大杨湖失守后赵锡田于6日14时率师部和3旅残部向西南突围 。刘伯承抓住战机,命令我军展开全线追击,当天在秦砦包围3师残部,三纵俘虏了整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王近山)

定陶战役虽然取得胜利但是我军也伤亡3500占参战兵力的近十分之一 。据当年的六纵18旅旅长萧永银回忆,大杨湖战斗中53团1300人上阵,过一道鹿砦,夺一座房子,不过百把米的距离,就伤亡400多人 。当时六纵是死打硬拼,一个整连伤亡,再上一个连,最后把团里能拿枪的人都派上去 。大杨湖战斗结束后,54团伤亡很大,有的连队剩下的战士还没有炊事员多,团长卢彦山抱着肖永银痛哭 。52团也伤亡400余人,六纵18旅打得伤了元气 。以至于刘伯承元帅都发出:定陶战役我们打胜了,但是也不行了,真是“瘦狗拉硬屎”啊!的感叹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邱清泉)

而在之后的龙固集和张凤集战斗中分别和其他两支五大主力部队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交手,发现这两个五大主力之二的部队也不过如此 。龙固集战斗中陈再道指挥的二纵不到两个旅的部队面对强大的5军坚守龙固集十天以伤亡五百人的代价毙伤第五军1500余人 。在后面的张凤集战斗中整11师也还是吃瘪,张凤集被中原野战军攻占 。后来在战后的总结中中野认为“敌11师的特点是火力强,尤其炮火,但其步兵突击力则较3师尚弱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胡琏)

关于整编第三师还有多少原第十军官兵的问题,我特地请教了相关的学者 。第十军说全军覆没在衡阳其实也不太切实,就和孟良崮的74师一样,第十军在后方留守处还有一些人,还有前期的一些伤兵没赶上衡阳保卫战的人,最后还有一些脱险归队的人 。这些人林林总总还是有个一两千人,正是有这一两千老兵在所以在定陶战役中才会出现中野有“瘦狗拉硬屎”的感叹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如果衡阳之战中第十军及时突围,论战斗力恐怕在关内当和第74军处于同一档位优于第五军和十八军 。至于说挤掉哪支部队我觉得新六军被挤掉的可能性不大,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 。新六军其实在战斗力上和建军的重视程度上都超过新一军 。新六军的基干部队新22师在成立之后无论是训练中还是后来的昆仑关作战都表现的不弱于200师 。而新六军另一个部队更是土木系的另一支主力14师,战前就是二十个调整师之一 。在老蒋心中新六军的地位也优于新一军1945年新六军就被调回国内担任总预备队,而新一军还在缅北作战 。抗战胜利后新六军更是被第一时间派到南京受降,这个荣誉可是全中国军队独一份的 。在东北新六军同样也被作为直辖的机动部队使用,而新一军当时都被派到长春德惠附近作为防守部队,两支部队在国军的地位一目了然 。论战斗力新一军在东北整团被东北民主联军歼灭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新六军直到辽沈战役开始前都没吃过大亏 。在战斗力上的高下之分也不言自明 。可以说要是真的要挤掉哪一个五大主力,新六军绝对不会是首选 。

其他网友观点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74军成为重庆军委会直辖的机动打击兵团,要比第十军早一些 。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整顿之后,到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第十军也已经成为了重点打造的打击兵团之一 。并且,是先被调往湘桂铁路上的衡阳地区,以备出兵东南亚时再用,也是军委会直辖的部队 。只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军情紧急,军委会临时将第十军划入第九战区,由薛岳直接指挥 。

不过,第十军运气不好 。刚一参战,本来是重点打造的机动打击兵团,却被薛岳一顿瞎指挥,把三个师分拆开来使用,去增援被日军围困的国军,结果像淞沪会战一样,打成了添油战术,变成了三个师轮流上去挨揍,最后是三个师都基本上被日军打惨 。也是因此,李玉堂与薛岳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薛岳告状之后,李玉堂被撤职 。

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李玉堂尚未复职,但临危受命,代理第十军军长,结果是在这次战役中大放异彩,坚守长沙,日军狂攻几天,第十军硬生生顶住了,为国君外线部队调整部署,向长沙方向攻击,包围日军争取了时间 。也是在这次长沙会战中,第十军打出了泰山军的威名,战后李玉堂升任27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是川军杨森,军长由预备第十师师长方先觉继任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此后的常德会战中,74军的57师余程万部被包围在常德,而74军另外两个师51师和58师都被日军阻击,无法增援解围 。被迫之下,重庆军委会只好下令第九战区派部队增援 。薛岳认为常德会战是第六战区的事,本来很不情愿,所以在增援时虽然派出了此时第九战区的头牌第十军,但仍然将第十军的三个师分拆使用,由他直接指挥 。

从这个安排也不难看出,薛岳实际上对增援常德态度非常消极 。原因也不难理解,常德本来在第九战区,湖北是第五战区,但在宜昌会战之后,重庆对第五战区失去信任,于是临时从第九战区划出湘西一带,从第五战区划出鄂西一带,另外成立了第六战区,由陈诚亲自出任战区司令长官 。薛岳自然对此心存不满,存心想看陈诚丢人现眼 。

结果,薛岳这个操作导致第十军的三个师又一次被日军分别击溃,190师师长孙明瑾阵亡,军长方先觉也被搞得非常狼狈,尤其是关键时刻,第十军的各个部队相互之间无法相互救援,整个部队被击溃,方先觉认为这是薛岳故意要整第十军 。战后,方先觉打电报给常公告状,但重庆也不能把薛岳怎么样,只是下令第十军调回衡阳整顿和补充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应该说,这次增援74军并不是第十军不肯出力,从方先觉的角度来说,毕竟是上任军长之后的第一次大战,还是很想好好露个脸的,只是薛岳的一番操作,将第十军报销了 。但从74军的角度看,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就是第十军坐视57师在常德苦战,不肯出力救援,最终导致57师几乎全军覆没,余程万仅带着200余人逃出来 。

转眼到了第四次长沙会战,长沙第四军被日军轻而易举的击溃,长沙沦陷,决战战场就变成了南线的衡阳 。本来整顿补充还没完的第十军是充当预备队,这下突然变成了决战主力 。方先觉还是率领全军1.7万人,在衡阳死守了47天,只是薛岳指挥无能,没能及早察觉和破解日军的部署,各部队始终被阻击在衡阳外围,无法靠近,最终方先觉被迫投降,衡阳陷落 。

就在这次增援衡阳的战斗中,已经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的王耀武也奉命增援衡阳,但在湘西一带被日军死死拖住,死活都无法突破,最后常公只好另外临时抽调桂系和粤系部队去增援,也未能救出第十军 。第十军老军长李玉堂也奉命另外成立了27集团军副总司令指挥部,指挥第九战区部分部队增援,同样未能到达衡阳附近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74军这次其实并不能说是不肯出力,只是日军此次作战目标清晰,不同于以往的扫荡性作战,对衡阳是志在必得,所以,无论各路国军如何死战,均无法突破日军阻击 。但第十军将士对薛岳早已不抱多大希望,最大的希望实际上就寄托在74军身上,结果74军也过不来,所以战后第十军将士对74军多有怨言,认为74军是不愿意全力增援,让第十军再次露脸 。

方先觉投降之后,李玉堂奉命重建了第十军,虽然仍然给的待遇不低,后来也得到了美援装备,仍然被常公视为嫡系部队,但毕竟在衡阳投敌,军魂已失,之后再未恢复 。到解放战争中,第十军被整编为整编第三师,又被解放军全歼 。之后再次重建时,时从十八军中抽调干部组建起来的,从而变成了十八军的附庸,最后跟着黄维在淮海战役中又被全歼了一次 。

74军则在王耀武的带领下,始终是江南地区国军抗战的主要机动兵团,主要会战几乎无役不从,打满全场,到抗战结束时,王耀武已经升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不仅74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的头牌,连100军和73军也被王耀武调教成了仅次于五大主力的一流部队 。但74军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重建之后也参加了淮海战役,编入邱清泉第二兵团,同样再次被全歼 。

其他网友观点

泰山军国民革命第十军未能成为五大主力,一个是衡阳保卫战真的伤了筋骨,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第十军高层与国民政府高层的关系,跟五大王牌比,确实还差着些 。

整编74师,原74军第一任军长俞济时是蒋介石外甥,全军将士也一直以浙兵为主,这是蒋介石看家部队,无可替代 。关于74军,不要一提74军就张灵甫张灵甫的,张灵甫是74军一员虎将不假,不过因杀妻案到抗日时才给放出来,整个抗日时期基本就是一个团长,这跟一提“铁军”就叶挺叶挺一样,叶挺也只是铁军下面一个独立团团长,他们这个层面离代表各自的军,还差的远呢,最多可以说说他们是74军或铁军的一支铁拳 。到解放战争时期,74军成为整编74师,张灵甫才有点离奇的调任主官,窃以为这里面有校长认为自己对他有活命之恩,觉得他任主官更方便自己微操有关,实际上李天霞都比张灵甫更合适当整编74是师长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十八军是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的部队,陈诚是保定军校出身,黄埔炮科教官,自黄埔军校起,行为举止都爱模仿蒋公,崇敬之情可见一斑,北伐起,任北伐总司令部警卫司令,蒋公对其信任也可见一斑 。党国中陈诚的派系叫“土木系”,就是他曾任主官的十一师和十八军的合称,大家看电影电视,那个时代国军的旗帜,军队名称是竖着写在旗面插旗杆的那个白套上,“土”即十一,“木”即十八 。在蒋公下面立山头,拉出来一个派系,没有蒋公默许,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土木系虽以陈诚为首,实际背后大佬还是蒋公,陈诚是心腹,才有资格代蒋公去统领这个派系 。

因此泰山军即使未经衡阳保卫战伤筋动骨,导致骨干精锐尽失,成为五大主力之一,也挤不动74师和十八军的位置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另三只主力王牌,一支是国民政府倾力打造的机械化第五军,这支部队的位置,如果第十军给力点,没有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败绩,在那时就打出泰山军的风骨,到未必不能顶下来,所以跟人混社会一样,出名要趁早啊 。然后就是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部队历史都有过两次编制,新一军有过何应钦的福建民军编练的新一军,新六军有薛岳湘西民军编练的新六军 。不过这里说的当然是入缅远征军,新一军是孙立人税警总团演化出的那支,新六军是廖耀湘那支,都是十万青年十万军时候到印度兰姆伽,由美国编练武装起来的部队,廖耀湘的新六军泰山军恐怕也顶不了,倒是新一军,税警总团是国舅的嫡系,却未必是蒋公嫡系,那个时代国内军队高层,留日的成了主流,但税警总团营以上军官,全是说外语比母语还溜的英美军校生,在国内军界真的都是没跟脚的非主流,缅甸第一次兵败野人山,蒋公跟史迪威闹矛盾,孙立人就带队站史迪威,跟着跑印度去了,所以后来就是到了台湾,这笔账都要跟他算一下,该穿的小鞋都得给他穿上 。所以我以为第十军当了王牌,最可能顶掉的就是新一军 。


国军第十军抗战时与第七十四军齐名,为何却没跻身国军五大主力?
文章插图

不过第十军自己也不是没问题,叫泰山军乃取该军善守,有如泰山石敢当,稳如泰山之意 。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得比较拉跨,军长师长都落得个戴罪立功,才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出泰山军威名,但后来国军五大王牌主力,蒋介石更看重的是部队进攻能力,这一点上,第十军确实欠缺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