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小麦蚜虫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但近年来出现的防治效果差 。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小麦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方法等内容,供大家参考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小麦蚜虫不仅吸取植株汁液,影响作物发育,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1.小麦蚜虫形态特征
1.1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3.1mm,宽1.4mm,长卯形,草绿色至橙红色,有时头部带红色或褐色,腹部两侧有不明显的灰绿至灰黑色斑 。触角黑色,第3节有8-12个感觉圈排成一行 。腹部第6-8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 。喙粗大,黑色,长度超过中足基节 。腹管长圆筒形,黑色,长为体长的1/4,在端部有十几行网纹 。有翅孤雌蚜体长3.0mm,椭圆形,绿色 。喙不达中足基节 。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部具15-16行横行网纹,尾片长圆锥状,有8-9根毛 。若蚜体绿色,有时粉红色,复眼红色,一般体较短 。
1.2麦二叉蚜体卯圆形,长2.0mm,宽1.0mm 。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 。触角6节,黑色,但第3节基半部及第1、2节淡色,长度达体长的2/3 。喙淡色,但第3节及端节灰黑色,长度超过中足基节,端节粗短 。腹管长圆筒形,淡绿色,顶端黑色 。中额瘤稍隆起,额瘤较中额瘤高 。中胸腹岔具短柄 。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1.8mm,宽0.73mm 。头、胸黑色,腹部色浅 。触角黑色共6节,全长超过其体长的1/2 。触角第3节具4-10个小圆形次生感觉圈,排成一列 。前翅中脉二叉状 。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
1.3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体宽卵圆形,长1.9mill,宽1.1mill,橄榄绿至黑绿色,嵌有黄绿色纹,体外常被薄蜡粉 。触角6节,黑色,但第1、2节及第3节基部淡色,长度超过体长的1/2 。中胸腹岔无柄 。中额瘤隆起 。喙粗壮,较中足基节长,长是宽的2倍 。腹管灰黑色,顶端黑色,长圆筒形,缘突明显 。腹管基部周围常有淡褐色或铁锈色斑纹 。尾片及尾板灰褐色 。有翅孤雌蚜长卯形,体长2.1mill,宽1.1mill 。头、胸黑色,腹部深绿色,具黑色斑纹 。触角第3节具圆形次生感觉圈19-28个,第4节2-7个 。腹部第2-4节有大型绿斑,腹管后斑大,围绕腹管向前延伸 。第7、8节腹背具中横带 。腹管黑色 。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若蚜体淡紫色,被有白粉,复眼褐色,触角及足色淡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2.小麦蚜虫发生规律
小麦蚜虫1年可发生10-30余代 。麦长管蚜在黄河以南地区以无翅胎生成蚜和若蚜在机主根际周围或土块下越冬,在长江以南则无明显休眠现象,10-2℃以下的地方冬季不能越冬 。每年春季随气温的回升,越冬长管蚜产生大量有翅蚜,随气流迁入北方冬麦区进行繁殖为害 。①麦二叉蚜在北方以卵在麦苗枯叶、土缝及杂草上或土块下越冬,在淮河以南则以成蚜和若蚜在麦苗和土缝内越冬,无明显休眠现象,天暖时仍能爬到叶面活动取食 。②禾谷缢管蚜在长江以北,均以卵在苹果、桃等的树皮缝、芽腋等处越冬,5月中上旬严重为害小麦,小麦收割后,大批迁至玉米、高粱上为害 。③麦长管蚜随植株生长向上部叶片扩散为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穗蚜” 。麦二又蚜分布在下部,在叶片背面为害,乳熟后期禾谷缢管蚜数量明显上升 。禾谷缢管蚜喜阴湿的环境,多在小麦叶背为害,甚至在小麦茎杆基部的叶鞘上为害 。
小麦蚜虫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十分密切 。当气温低于6℃或高于28℃时,麦长管蚜虫口显著下降,当湿度低于40%时,也显著抑制麦长管蚜的发生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3.小麦蚜虫主要危害
3.1吸取营养小麦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危害小麦 。麦苗前期受害可造成叶片发黄,影响生长,甚至枯黄而死;拔节至孕穗期受害影响抽穗;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
3.2影响光合作用小麦蚜虫大量发生时,蚜虫排出的蜜露,涂抹在小麦叶片及嫩穗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 。
3.3传毒小麦蚜虫还能够传播小麦黄矮病,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小,影响产量,造成比吸食营养更大的损失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4.小麦蚜虫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如春麦区不种冬麦,冬麦区减少高粱种植面积 。调整播种时间,避开穗期蚜虫发生高峰期,使小麦抽穗成熟期相应提前或推后,以减轻蚜害 。选用早熟品种,早熟品种由于生长发育较早,当麦蚜适温来临前,小麦生育期已临后期,可避过或减轻蚜虫危害 。
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结合深耕,可消灭麦地自生的麦苗和各种禾本科杂草,控制越夏蚜量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冬灌和早春耙耱镇压 。
4.2保护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其中对麦蚜控制作用较强的捕食天敌有各种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花蝽等;寄生性天敌有多种蚜茧蜂 。这些天敌在麦田数量较多,当天敌数量与蚜虫数量比达1:150以上时,天敌可将麦蚜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不必用药防治 。因此,麦田要注意科学用药,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药剂 。
4.3化学防治春季是蚜虫适宜生长和为害的季节,且以麦长管蚜为主 。温湿度对麦蚜发生消长起着主导作用 。一般而言,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40%-80%为麦蚜大发生的条件 。从小麦生长发育期来看,抽穗前蚜量增长缓慢,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量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 。因此,应抓住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及时防治麦蚜 。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快杀灵乳油l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l500倍液2.5%保得乳油2500倍液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 。长期单一用药容易使麦蚜产生抗药性 。因此,要合理安排、轮换用药 。
小麦蚜虫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小麦蚜虫防治?
5.小麦蚜虫防治误区
5.1贻误防治时期
目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存在着偏早或过晚的情况 。见虫即施药,喷药次数相应增多,造成防治成本过高,同时造成蚜虫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增加防治难度 。防治过晚,蚜虫已经对小麦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蚜虫密度过大 。如不能均匀施药,不能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
5.2选用药剂不当
大多数农户在选用药剂时缺乏针对性,误认为毒性高的农药杀虫效果相对较好 。高毒及中毒类农药一般为广谱性杀虫剂 。在有效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 。也会伤及天敌和一些有益生物种类如蜜蜂等,进而破坏整个农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畜、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高毒农药的持效期短、残留高,临近收获期施药造成粮食农药残留超标,不利于人民的健康生活 。此外,多数农民缺乏辨别真假农药的一些常规知识,如农药三证等,若不慎施用假药,既增加防治成本,又不能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给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
5.3施药技术不合理
部分农民滥用农药,加之选用品种比较单一、施药频繁,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大幅度提高,抗性增强后 。农民只有进一步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因此,又会造成该虫的抗性进一步增强,也增加了防治成本 。其次,施药时对水量普遍偏少,施药不均匀 。尤其是小麦中后期田间密度大,很难触及叶背及茎秆处的蚜虫,遇到适宜的天气,易造成蚜虫的再猖獗 。因此,在小麦的生育期内往往需要喷药2-3次 。防治难、费用高是小麦蚜虫防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