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意外怎样处理?宝宝耳朵日常如何护理?

宝宝在幼儿时期,由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遇到危险也不知如何应对,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就要注意了,好好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在幼儿时期宝宝的耳朵经常容易出现问题,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宝宝耳朵护理的小知识,那么宝宝耳朵意外怎样处理?宝宝耳朵日常如何护理?

1、宝宝耳朵意外的处理
1、不明东西进耳朵了
在宝宝2-5岁的阶段,比较容易发生异物进耳的意外 。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比较调皮,经常会不小心将小物体往自己的耳朵里塞,如果是小豌豆、小玻璃弹等都能轻易塞进耳朵 。及时爸爸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些情况,第一时间是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试图把异物取出 。
如果有尖锐的东东西帮宝宝掏耳朵,一不小心就会降异物推得更进一些,损伤鼓膜 。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非专业的操作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一时间该做的是让宝宝侧着身,轻轻抖一抖宝宝进异物的耳朵,看异物能否抖出来,一来能都出来就更好,二来不能抖出来也可以避免异物进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马上带去医院让医生把异物取出 。
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宝宝耳内有异物,待到宝宝自己觉得很不舒服有自行掏耳朵的行为,或是发现妈妈出现无原因的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
2、耳朵进水了
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会然自己的小宝宝去学游泳,因为游泳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但是宝宝游泳时,耳朵的保护工作做好了吗?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游泳时不必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但是如果的耳朵带有伤口的话,最好就停止游泳活动,或者给宝宝带上耳塞,防止水里的细菌进入耳朵,从而引发外耳道炎等疾病 。
无论是宝宝游泳时而动进水了,还是妈妈给宝宝洗澡是不慎让耳朵进水了,爸爸妈妈都可以不要太担心,首先让宝宝侧头,耳道口朝下,妈妈用手轻轻的向后、向上的方向揪宝宝的耳郭,这样有助于让水尽快流出 。也可以使用软绵棒,轻轻插入宝宝耳朵旋转,把水吸干,注意要固定好宝宝的头不要让他乱动 。
2、宝宝耳朵疾病治疗
1、感冒时耳朵很难受
人的五官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耳朵不能听东西,嘴巴就不能说话,如果鼻涕多,吸鼻涕的时就能感觉鼻涕往咽部吞 。而爸爸妈妈知道吗?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就只咽鼓管,大人们的耳朵位置比较高,鼻子位置相对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大约与水平面呈30°角,当患有感冒、发烧等疾病时,病菌不容易感染到耳朵,而引发耳疾 。
但是,宝宝与成年人不同 。宝宝小的时候,他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非常短,而且是平的,当宝宝感冒、发烧时病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发炎症 。宝宝的鼻子于耳朵,虽然看是两个不同的器官,但它们的健康却息息相关 。
所以,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流鼻涕、咳嗽、发烧,明明白白就要注意一下几点:
(1)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要尽早治疗,防止诱发中耳炎 。
(2)细心观察宝宝有无出现揪耳朵、摸耳朵的动作行为,如果有就及时就医 。
(3)在宝宝患病期间,避免让宝宝乘坐飞机,因为飞机升降时回事中耳内部骤然变化,使宝宝耳朵更加容易被感染 。
(4)如果宝宝有鼻涕,给宝宝擤鼻涕时,让张口小嘴来擤 。如果鼻子于耳朵同时闭合,会是中耳压力增大,增加感染的几率 。妈妈也可以让宝宝先擤一边的鼻涕再擤另一边 。
2、耳朵发炎了
宝宝耳朵发炎的常见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 。中耳炎通常在宝宝1岁之后比较容易得,他们会在半夜里疼得厉害,宝宝会哭闹不止,不停地揪耳朵 。大一些的宝宝还会说出耳朵里有水,堵得慌 。一旦宝宝两周内有咳嗽、发烧、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妈妈应该考虑患了中耳炎,要尽快就医 。
3、宝宝耳朵的护理
1、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
如果妈妈观察到宝宝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会马上用棉签或者其他搓尖的棉纸给宝宝掏耳朵,把“脏东西”清理干净 。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知道吗?其实只有外耳道的外侧二分之一处部分生产耳屎,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可以通过咀嚼、张嘴等动作把耳屎排除 。
此外,3岁以前的宝宝比较容易有耳屎,但是妈妈是不用刻意去清理 。因为,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 。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
加之,如果自行用棉签掏耳朵,存在把耳屎推入耳内的情况,万一推入了,就更加难以清理,处理不当甚至会伤害到鼓膜 。妈妈们实在是觉得耳屎不干净,想帮宝宝清理的话,可以用清水给宝宝洗洗外耳 。
2、用洋葱敷耳能止疼
有很多人知道,在切洋葱的时候,总会被它的气味呛到留眼泪,但却不知道切洋葱时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并能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 。而且洋葱敷耳对于宝宝早期中耳炎治疗能起一定的辅助效果 。
如果宝宝有中耳炎,妈妈可以先将洋葱剁碎,用干净、细密的纱布抱起来,然后放入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再放在宝宝的二道口上敷 。注意洋葱包和宝宝的耳朵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烫伤了宝宝的耳郭哦 。
4、伤害宝宝耳朵的行为
1.掏耳朵
有些家长喜欢给宝宝掏耳朵,他们担心不给宝宝掏干净耳屎的话,就会堵塞耳道而影响宝宝的听力 。其实,耳屎积到一定量时,它自然就会随着咀嚼等下颌关节的运动而脱落排出来,无需特别去掏 。相反,如果经常掏耳朵,反而像将耳朵的外部防线给拆除,打开大门,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从而可引起耳朵发炎,而且在掏的过程中,如果用力太大,还可损伤耳道,甚至伤及鼓膜 。
2.用力擤鼻
当感冒,或鼻炎、鼻窦炎等的时候,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家长们便会拿纸巾帮孩子擤鼻涕 。但在擤鼻涕时,他们紧捏着宝宝的两只鼻子,然后让孩子大力点去擤 。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 。因为连通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之间的管腔---咽鼓管,它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 。咽鼓管在平时是闭合的,只有在吞咽或者打哈欠时,它才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当过分用力并且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时,空气可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了耳闷、耳鸣,严重的话,脓性鼻涕还可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而引起中耳炎 。
3.强行灌药
喂药的时候,看到孩子不肯喝,有些家长便捏着孩子的鼻子强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孩子哭闹很厉害时也依旧强行灌药,其实这些做法也是不安全的 。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强行给他灌药,这样不仅容易使药物误吸入气管而造成宝宝呛咳,甚至窒息等,而且还易使咽部的液体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引起中耳炎 。
4.喂奶姿势不当
喂奶时,如果为了图方便,把宝宝平放着喂,或喂奶的时候喂得过多、过急,小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也容易使得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
5.捂住嘴强忍着打喷嚏
有些家长觉得打喷嚏是个不雅的行为,于是教育孩子在打喷嚏时一定要捂着嘴,以便使喷嚏的声音可以减小一些 。其实这也是不好的 。打喷嚏本来是鼻子对外界刺激所作的一种本能的反射,如果强行捂住,容易使打喷嚏时咽部增高的压力无处释放,这股压力可冲击咽鼓管,甚至伤及到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时的捂着打喷嚏,还可让病菌顺着压力差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
6.滥用药物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后,喜欢凭经验自己给孩子买药吃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安全的 。小儿由于肝功能发育不全,滥用药物,特别是一些抗生素,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发毒性反应,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药物中毒性耳聋被破坏的是感知声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部位耳蜗毛细胞,从而让人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 。患者在应用耳毒性药物后,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且听力下降是对称性的,有些药物在停用后可阻止耳聋继续发展,甚至慢慢恢复听力,但也有一些药物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中毒耳聋 。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自己擅自给孩子用药,当孩子生病需要用药时,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真的因病情需要,要用到耳毒性抗生素治疗时,也需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 。
【宝宝耳朵意外怎样处理?宝宝耳朵日常如何护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