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皇后、王妃、大臣、百姓的墓的结构有何不同?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传统中的葬礼都是极为隆重和严肃的,所谓“礼莫重于丧”,自周代开始丧葬就有了一整套完整且繁杂的程序流传下来,《礼记》中的《丧大记》、《既夕礼》,《仪礼》中的《丧服》等文,就详细地记载了丧礼从病危之时的准备到最后入土为安的所有仪式 。
至于坟墓的结构不同,也是根据古代等级尊卑而定的,《礼记》上有“古也墓而不坟”一说,也就是说在周朝之前,不论是上至皇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墓都是没有坟堆的,到一直到春秋时期才有了墓上加坟的做法,像孔子就将父母合葬,再在墓上筑起了四尺高的坟丘,此时的墓穴结构也开始步入奢华繁琐,以让死者在墓中依旧能够享受人间富贵为目的 。
文章插图
古代繁琐且隆重的丧仪
按史料记载,人在病危之时,家属要为其脱掉内衣物,在外面套上准备好的寿衣,然后再在其鼻口上放置新丝绵,以测试其是否已经断气,当丝绵不再摆动之时,也就确定了弥留着已经去世了,称为“属纩” 。之后才正式进入丧葬,而丧葬的仪式大体可以分为:复、殓、殡、葬、服葬五个阶段:
复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招魂”,由一人拿着死者的衣物在高处,一般是屋顶,面向北方连喊三次死者的名字,告诸天地鬼神请求死者还魂返阳,三次不醒后再进入入殓步骤;
入殓:复礼之后由专业入殓师为死者沐浴,剪指甲和修脸,之后才换上内衣并进行“饭含”,也就是在死者的嘴里放入米、贝、珠宝等物,当然身份不同所放之物也不同,《说苑》里记载“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民以谷实”,到了宋明之后百姓所含之物也有所提升,有钱人家也可以含钱入棺 。
文章插图
不同于王公大臣,古代平民百姓的墓穴极为简单,有的甚至连墓穴都没有
古人讲究以孝为先,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算是去世了也希望能够保存父母留下来的这幅躯壳,而在世的亲属也因血缘观念的逐渐形成,也对去世者的尸体加以保护,以便日后的祭祀和眷念,让子孙可以尽孝道,所以古人更偏重于土葬,就算是已经穷得家徒四壁了,宁可借钱、买物都要筹够葬礼和墓地的费用 。北宋时期有一个大官叫张铸,算是个难得一见的清官,在去世后家里居然拿不出钱来厚办,最后只能靠卖衣服、马匹和家产来办丧事 。
及卒,身无兼衣,家人鬻其服马、园圃,得钱十万以葬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根据迄今为止的调查发掘,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己有墓葬 。此后随着社会关系的演变,墓葬制度突出体现了古代严格的阶级和等级差别 。首先古代墓葬只有帝皇的墓能称之为陵 。陵的发展历经商、周的土坑竖穴式(平面看又分为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地上无封土坟丘 。秦、汉时变为覆斗式,地上封土四边见棱见线,顶端是个小正方形的平台 。自魏、晋时始用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及自唐更是凿山为陵,明、清两代更是注重地上守陵建筑与祭祀的宗庙园林化、生活化 。顺次而下只能称墓,而且占地规 模逐次变小,仅以商为例,商王陵可达1800平方米以上,同期大贵族墓有20余平方,一般小贵族墓面积不足10平方,而平民的更是小到2~3平方米 。古代陵寝的陪葬用品也有严格规定,据载,周代即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旧制 。至于皇后葬制,西周时己实行夫妻合葬(可见宝鸡鱼伯墓,河南卫侯墓),及至清康熙首创先葬皇后,不关闭石门以待皇帝的葬制 。明清两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地上建筑大做文章 。以清为例,仅碑首就分螭首,麒麟首,天禄辟邪首,圆首等 。其中帝后享螭首六龙,王公享四龙,其下按官品依次配享 。地上祭祀建筑帝后用黄色琉璃瓦,王公用绿色琉璃瓦,大臣用布瓦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由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可以想见当年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 。
其他网友观点结构,规模,有所不同,等级严格,叫法不同,阴阳宅规定一样,如皇宫,庙宇,陵园大门可用红色百姓决对不可以的
其他网友观点
古代活人讲等级,死人也一样要分等级的 。
普通百姓的叫坟,地下埋棺材地上垒土为堆 ,一般不立墓碑因为大多数百姓都没经济条件,只是象征性立跟根树枝或者石头罢了 。
士子读书人的叫墓,他们不是官员但是有一定社会地位 ,墓上不种树 。
王公大臣的叫冢,冢的意思就是高坟 。墓室更大 外面土丘也高大很多 。除了墓碑一般还会有各种石猴 石马之类守灵石雕,按照品级或尊贵程度,种类和数量都不等 。
帝后建陵,陵是帝王专属,一般都有庞大的地宫,都是等比例 甚至按照1:1真是还原宫殿在地下,陪葬品不用说 ,各种奇珍异宝 。地表也会盖起宫殿 以供香火祭祀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单单从身份上来说,不好解释墓葬结构,按照以下这几种形式来解释结构不知是否满意
坟,墓,冢,陵这四种殇葬形式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用墓葬的形式来彰显社会地位 。
坟
坟很好理解,高高的土堆,便于识别,但又入殓简陋,坟内几乎没有棺材和陪葬物 。
坟的来由于商朝比干被纣王冤杀,周武王为了纪念比干的忠心,特地将埋葬比干的地方用土堆高高垒起 。
商以前的殇葬形式是深埋地底的,地面是没有可视物的 。
随着历史的发展,坟的殇葬形式逐步被穷苦大众所接受,既满足了可祭祀的传统需求,又在家庭的经济接受范围内 。
墓
墓葬形式与坟差不多,但比坟要更精细,有墓室,墓碑,棺材等 。从外观来看,主要是有了墓碑,上面有逝者的生平和名讳,立碑者等信息 。
墓的形式更多的被大富人家和一般官宦家庭所采用,这个阶层才有经济能力打造墓室,墓碑,棺椁等设施 。
冢
冢的墓葬形式更多的带有政治和经济色彩,埋于冢内的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民间影响 。冢的主人要么是王候级别,要么有重要的影响 。
比如袁崇焕就有衣冠冢,项羽也有相关的冢 。
陵
陵的墓葬形式专指皇帝用殇葬形式,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为自己着手修建皇陵 。
皇陵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是整个朝廷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工程和经济支出 。
【古代帝王、皇后、王妃、大臣、百姓的墓的结构有何不同?】陵的变现形式更为丰富,有封土,墓道,神道,祭殿等等 。大家可看明陵和清陵有多雄伟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科普下,在清朝,皇后和皇贵妃的待遇差别究竟有多大?
清朝历史上,除了顺治董鄂妃和同治的慧妃是长期与皇后并存的皇贵妃,其他的皇贵妃要么是临死晋封,要么是死后追封,要么是没有皇后时期册封 。可见清帝对于皇贵妃的册封慎之又慎,那么清朝皇贵妃和皇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官方所修的《清实录》《清会典》《皇朝通典》中找到她们的待遇差距 。
在立后封妃仪式上,皇后称册立,皇贵妃称册封 。而且册立皇后,皇帝会将册后的诏书和恩款颁诏天下,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会知道这个消息 。比如乾隆二年十二月四日,册立皇后时“是日、以册立皇后礼成 。颁诏天下 。”皇后册立的恩诏包括赏赐宗室王公、八旗官员、修葺庙宇、赦免囚犯等,可以称得上普天同庆 。
比如这是清朝皇后的一份恩款内容:
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俾得敬承玺绂 。并佐清宁 。璇宫之庆典斯彰 。寰宇之恩施宜沛 。所有事宜 。开列於後 。一、岳镇四渎庙宇 。该地方官 。查有栋椽倾损、藻饰未完者 。奏明完葺 。以致敬诚 。一、王公以下 。至奉恩将军 。及闲散宗室等 。俱加恩赐 。一、民公侯伯以下 。二品大臣以上命妇 。著加恩赐 。一、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四十以上从小夫妇者 。该部议加恩典 。一、从前恩诏後官员 。有升职解任 。及加级改衔者 。准照其职衔 。给与封典 。一、除十恶及谋杀故杀不赦外 。犯法妇人 。查与赦免 。於戏 。日明月俪 。祥徵泰祉之符 。巷舞衢歌 。喜协敉宁之瑞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母仪天下的尊荣还不止于此,全国各地总督和巡抚接到皇后册立的诏书恩款后,会召集地方的官吏、乡绅、读书人齐集,设香案跪拜叩头 。
这是乾隆册立富察皇后的一份档案,浙江地区官民跪拜皇后的证明 。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总理浙江海塘管理总督巡抚事兼管盐政加拾陆级纪录肆次臣嵇曾筠谨题为钦奉恩诏事乾隆参年正月拾捌日兵部笔帖式常海齎捧皇上册立皇后恩诏壹道到浙臣随会同杭州将军臣傅森副都统臣穆鲁纳金璜八十五刑部左侍郎臣刘统动学臣邓钟岳率同在省文武官员及绅矜耆老军民人等出郊跪迎至公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跪听宣读讫敬送布政司誊黄刊刻分颁通省文武官员各所属地方一体钦遵外所有奉到恩诏日期理合恭疏题报谨具奏闻
皇后册立时还会为皇太后加上徽号,这是皇太后生日、皇帝亲政、登基、大婚、朝廷打了大胜仗才会有的特殊礼遇 。当然,这些尊仪只有活着册立的才能得到,追封的皇后仍旧不会得到这样的礼遇 。
而皇贵妃册封礼仪却远远没有这样的隆重,皇贵妃只会收到皇贵妃的金册金宝,之后还要给太后、皇帝、皇后行六肃三跪三叩礼 。她们的册封诏书将不会颁诏天下,所以天下人只会知道这个国家有一对帝后,不知道有皇贵妃,除了这个皇贵妃是特别的宠妃 。事实上能破例的只有顺治帝的董鄂妃,由于顺治实在太宠爱她,所以在她的皇贵妃册封礼仪上命令颁诏天下并且大赦,让全国都来庆贺他得到宠妃的喜悦心情,并且因为皇贵妃的册封,为孝庄太后加上了“章庆”二字徽号 。
上文提到的金册金宝的制度上,皇后和皇贵妃也是大大的不同 。会典中,皇后的金册规格是“皇后金册皆十页每页髙七寸一分濶三寸二分用三等赤金十有八两”,皇贵妃金册的规格是“皇贵妃金册十页每页髙七寸一分濶三寸二分用八成金十有五两”,也就是皇后的金册是纯金,而皇贵妃的金册,金含量只有80% 。至于贵妃和妃、嫔的金含量更是要逐渐减少 。即使如此,清朝能拿到皇贵妃金册的嫔妃也是寥寥无几,因为临死晋封和追封的皇贵妃,不会举行封皇贵妃典礼,当然不会得到金册,而只是制作绢布册寳烧了了事 。在乾隆以前,得到皇贵妃金册的也仅是董鄂妃、佟皇贵妃(孝懿皇后)而已,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皆没有得到金册 。
虽然明朝开创的贵妃授金宝的制度被清朝沿用,然而皇后和皇贵妃的金宝规格仍旧差距很大 。会典里记录“皇后金寳均用三等赤金皇贵妃金寳用六成金”,也就是皇后的金宝是纯金,而皇贵妃的金宝金含量是60%,贵妃以下的金含量仍旧在递减 。而且“皇后金寳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筯文皇贵妃金寳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筯文”,也就是皇后金宝上是交龙纽,皇贵妃是蹲龙纽 。
除了册封仪式,金册金宝规格差距很大,皇后和皇贵妃平日的仪制待遇也大有不同 。比如嫔妃会给皇后跪拜,却不用给皇贵妃跪拜 。皇后会在三大节(千秋节、元旦、冬至)收到全国官员的贺笺,而且在这三个盛大的节日,嫔妃和外命妇都要向皇后行六肃三跪三叩这样的大礼,有时还要举行筵席,而皇贵妃的生日都不会在官方实录出现,更谈不上接见外命妇 。这就是清朝有些女子虽然身为皇贵妃,我们却连她们的生年生日都不清楚的原因 。清朝会试录登科录会进献给皇帝皇后各一本,皇贵妃则无此待遇 。
这是一份皇后贺笺待遇的记录:
《清实录》
○礼部议准福州将军策楞奏、凡恭遇皇太后圣寿 。皇上万寿 。皇后千秋 。及元旦长至令节 。各省将军都统副都统 。向不表贺 。大典未备 。请照督抚例 。恭进贺笺 。标下中军副将 。照各营副将例 。移部恭进 。从之
福州将军奏,以前太后帝后生日、元旦、冬至只有总督巡抚有资格上贺笺,希望从今以后将军都统副都统也可以上贺笺 。然后副将、中军副将也要进 。可见皇后的贺笺范围也是越来越大的 。
朝鲜等藩属国也只会给皇后进献礼遇,不会给皇贵妃进献礼遇 。
这是朝鲜向清朝皇后进贡的资料:
1743? 乾隆(淸/高宗) 8?
○李普昱, 以户曹言启曰,渖阳问安使齎去,皇后前礼物, 一依皇太后前礼物例磨鍊, 今日已为封裹, 准数逢授於差使员, 桃源察访田东里, 译官边宪处, 待状咨文启下, 卽为领送之意, 敢启 。传曰, 知道
皇后和皇贵妃物质上的待遇差距也大,比如只有皇后才能使用金制餐具和黄釉黄龙碗盘,皇贵妃不仅不能使用金器,所用的瓷器是白里外黄釉黄龙碗盘 。皇后所佩戴的东珠是头等东珠,皇贵妃则是二等东珠 。至于奴婢数量、餐饮内容、冠服珠宝的等级也是层层递减 。皇后前陈设者曰仪驾,皇贵妃贵妃所陈设称仪仗,并且颜色和等级也不同 。
不仅生前如此,死后待遇仍旧天上地下 。比如皇后可以在皇宫大办丧礼,之后移到宏丽的观德殿,皇贵妃病重时会被迁出内廷至规格窄小的吉安所咽气(《清会典》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只有董鄂妃这样的宠妃才有资格死在内廷承乾宫,孝懿这样临死封的皇后也可以 。皇帝会为皇后服缟衣,初祭礼后才会更换素服,皇帝则不用给皇贵妃服缟,而所有皇子女要为皇后穿孝100天,皇贵妃则减为亲生子女穿孝27天(非亲生只有奉旨才会穿孝,比如和静公主曾为忻贵妃、豫妃穿孝) 。皇后去世的消息会颁诏天下,各省官员接到消息后需要摘冠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穿27天丧服 。无论是京城还是外省的军民都要为皇后的去世停止嫁娶作乐,皇贵妃去世的消息则不会颁诏天下,不属于臣民的悲痛事件 。并且皇后去世大内停止祭神100天,皇贵妃则只有十天 。
古代特别看重谥号,皇后的册谥礼仪也远远超过皇贵妃 。朝廷会为皇后制作精美的玉册宝,皇后的册谥诏书会颁诏天下,全国各地总督和巡抚接到皇后册谥号消息,会召集地方的官吏、乡绅、读书人齐集,设香案跪拜叩头 。皇贵妃则只有一份绢册宝烧了了事,她们的册谥文将不会颁诏天下 。
即使是皇后,册谥礼仪也是有区别的,以下是乾嘉道三朝册谥礼及颁诏的情况
▲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大事,行册谥礼 。高宗纯皇帝御太和殿阅视册宝,颁诏天下 。
▲乾隆六十年,赠谥孝仪纯皇后,行册谥礼 。高宗纯皇帝未经阅视册宝,亦未颁诏 。
▲嘉庆二年,孝淑睿皇后大事,行册谥礼 。仁宗睿皇帝未经阅视册宝,亦未颁诏 。
▲道光元年,孝穆成皇后行册谥礼 。
▲道光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大事,行册谥礼 。
▲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大事,行册谥礼 。宣宗成皇帝均于太和门阅视册宝,颁诏天下 。
▲道光三十年,册谥孝德皇后,行册谥礼 。颁诏天下
皇后册谥,不仅仅是国内的百姓要跪拜,就连藩属国朝鲜越南也得要跪拜,这是朝鲜百官郊迎、跪拜雍正的孝敬皇后记录:
《承政院日记》
○淸諡皇后郍拉氏曰孝敬, 颁诏于我, 淸主虑诏使之为我弊, 付勅书於兵部 。是日百官郊迎, 而进参者, 只工曹参判兪崇而已 。上命重宰以下, 竝推考
虽然雍正将康熙的敏妃追封为皇贵妃,葬于康熙帝景陵,开创了嫔妃从葬帝陵的制度,然而只有皇后能称合葬,皇贵妃则称“丛葬”“附葬”,在皇帝去世前,该陵墓的名称只会写上皇后的名号,比如康熙去世前,他的陵墓称为“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乾隆去世前,他的陵墓只称为“孝贤皇后陵”,和附葬在内的嫔妃主奴之分很是明确 。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原因和意义又是什么 。这在嘉妃、令妃奉安地宫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
《淑嘉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惟孝贤皇后温恭天授,仁厚性成……妃素娴礼教,久荷音徽,昔年分兰馆之勤,曾资襄赞,此日共云车并之驾,如奉生存……
《令懿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
祭文中只字未提乾隆与她们的夫妾关系、帝妃情深以及对于她们生育子嗣的肯定,只是提及了她们生前死后的对于皇后的侍奉义务,“如奉生存”,像生前那样,继续伺候皇后 。
慧贤、哲妃与皇后同日葬,所以也不存在告祭皇后 。侍奉义务仍旧很明显 。
除了如奉生存的义务之外,皇贵妃即使从葬帝陵,从梓宫、移棺、祭祀方方面面都与帝后有着巨大的差距 。
比如帝后的神主可以祔太庙享受祭祀,而皇贵妃则无此待遇 。而帝陵的神牌,帝后的在中暖阁,皇贵妃的只能在西暖阁 。顺治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按理来讲被封为皇后,会把神位放在太庙享受祭祀,可是她的牌位却被放进了皇贵妃专属的西暖阁 。
皇后之棺称梓宫,以枏木为之漆49次,而皇贵妃的则称金棺以枏木为之漆35次,根据徐广源的微博,令妃即使是追封皇后,金棺也未进行刷漆,仍旧是35次 。皇后梓宫饰以金寳牀以杉木为之髤,以黄黄糚龙叚套,而皇贵妃金棺髤以黄绘金云龙文大牀髤,以黄黄云叚 。这只是皇后梓宫与皇贵妃金棺差距的冰山一角而已 。
清朝皇后享有被皇帝亲自送葬的待遇,比如康熙帝曾亲送三位皇后的梓宫至景陵、乾隆也说自己效仿爷爷亲自为皇后送葬、并目视奉安地宫的过程,而皇贵妃们只是在金棺送走前,皇帝临送一下而已,奉安礼仪则派皇子或者大臣主持,比如令妃的金棺,只是是由皇子送到孝贤皇后陵寝 。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无论是在京大臣还是各省高官,都要上奏折表示想亲自参加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皇贵妃则不用臣下如此上奏折 。
清朝除帝后陵、端慧太子园寝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行四时钦派王大臣亲祭外,其余人等不得逾制,其祭祀也不会出现在官方实录记载中 。
即使是祭祀,帝后和皇贵妃也不能在一个案上 。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105件,各共重一千四百七十两九钱;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外镀金银有盖耳碗一件,重二十两系皇帝位前用 。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二十四件,各共重三百六十两;各银器共六十五件,各共重七百六十七两四钱九分;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 。
综上所述,清朝皇后是小君,拥有母仪天下的尊荣,皇贵妃则除了董鄂妃这样的特别受宠的妃子,其他都远远称不上副后 。
推荐阅读
- 什么饮料可以快速解酒
- 提升女人缘的绝密技巧
- 什么茶解酒快
- 解酒护肝茶怎么喝
- 柠檬汁白萝卜的腌泡方法 柠檬汁白萝卜怎么做
- 豆腐和鸡蛋的最好吃的做法 豆腐新做法和鸡蛋一起搭配做
- 洋葱牛肉锅贴怎么做 洋葱牛肉锅贴的做法
- 石榴茶怎么做 怎么做石榴茶
- 培根榨菜蛋炒饭制作方法 培根榨菜蛋炒饭做法介绍
- 酸菜鸭肉拌面的做法 酸菜鸭肉拌面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