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

诸葛瞻战邓艾时很不堪吗?未必,当时邓艾率领的军队本来就不多,虽然都是精兵,但经过长途跋涉又翻山越岭之后,早也是一支疲军了,诸葛瞻最早选择和邓艾正面交战其实也不能就说他错了 。


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
文章插图

蜀汉炎兴元年,大将军姜维和曹魏镇西将军钟会相持于剑阁,钟会兵粮不足有退兵的打算,此时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人,自阴平沿景谷道偷渡到剑阁背后,一路上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穿越七百余里的无人区,在马阁山还以毛毡裹身滚下山坡 。

跋山涉水数天后,邓艾军队终于来到江油小城,在迫降了江油守将马邈之后,蜀汉原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急忙率兵前来阻挡邓艾,跟随诸葛瞻一起的,还有多名蜀汉的二、三代子弟,如张飞之孙张遵、黄权之子黄崇、李恢侄子李球等 。

诸葛瞻没有听从黄崇的建议,迅速占领要地,被邓艾抢占了先机,打败其前锋军队,诸葛瞻退守绵竹,在拒绝了邓艾的招降后率军出战,原先邓艾所派出攻打绵竹的邓忠、师篡两支军队,都因诸葛瞻的坚守而落败,直到邓艾亲自上阵才拿下了绵竹,诸葛瞻、张遵战死沙场,诸葛瞻之子诸葛尚自入敌阵殉国,邓艾攻破绵竹,进军至成都,大局已定 。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瞻本事不高,又因为诸葛亮的名气而虚名在外,被吹捧得太高了,可是诸葛亮晚年得子,又长年在外征战,诸葛瞻得其本事不过十之一二,而黄月英精于文事、技术,却不通战事,所以养出了这么一个金玉其外的诸葛瞻出来,还把蜀汉的国运都给送了 。


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
文章插图

可其实这是有点冤枉诸葛瞻了,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邓艾当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绕过姜维、钟会,通过阴平深入姜维背后,引姜维分兵救援涪县(此地和雒城同为成都北方门户,离成都不过三百余里,当年刘备就在此地和刘璋大军进行大战),减轻钟会的压力,要是姜维不救援的话,那涪县兵少不能抵抗,必然被占据,姜维将陷入前后夹击的局面 。

而诸葛瞻之所以在涪县时,对黄崇分兵占领各处险要的建议犹豫不决,其实原因就在于自己手里的兵太少了,据后来刘禅上《士民薄》里记载,蜀汉的军队不过十万二千人,而在当时,蜀汉的主力部队分别在姜维以及赶去救援的张翼、廖化手里 。

此外东面防御孙吴的永安都督罗宪、南面镇守南中的庲降都督霍戈又分走了一些,还有各个关口,如白水关、葭萌关、绵竹关等,每个关口都有不少于三千的守卫军队,如此一来,能够给诸葛瞻运用的军队可就是少之又少了 。

要是他派兵去抢占险要地方的话,涪县的防备力量势必减弱,那面对邓艾至少两万的军队(原先以三万军来配合钟会伐蜀,偷渡阴平时有钟会部将田章率兵支援,经过过山越水、滚落山坡、夺取江油后,打个折算还有两万军队),涪县也是保不住的,涪县一丢,雒城也就是邓艾的囊中之物了,成都门户尽失,即使不被攻破,但对战场的稳定也不是一件好事 。


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
文章插图

所以诸葛瞻才会踌躇不前,也才会被邓艾所打败,可是在经历了首败后,诸葛瞻立刻调整策略,把守住绵竹关,以绵竹关配合剑阁的姜维,反把邓艾夹在中间,本来这个策略是对的,邓艾的两支先锋军都在绵竹关下折戟,邓忠、师篡还因此丧失了斗志,可惜的是,诸葛瞻遇上了邓艾,正如赵括遇上了白起一样,邓艾大军已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诸葛瞻一来经验不足匹敌邓艾(事实上连姜维也多次败在邓艾手里),二则兵力不足,失守绵竹也是情理之中的 。

何况诸葛瞻到最后也没向刘禅一样贪生怕死,他和儿子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黄崇、李球等人都没于王事,为国捐躯了,也实在不负于其父诸葛亮的寄托,没损害到诸葛家的声名,算是忠勇可嘉了 。

至于说他不堪的,也是因为内不能杀黄皓,外不能挡邓艾这两件事,诸葛瞻是空有报国志向,却无报国本事,名过其实了,但在阻邓艾这件事上并不能全部怪他,毕竟他身为蜀汉尚书令,管的是内政,让他带兵是赶鸭子上架,偏偏遇到的又是曹魏后期最有名的名将邓艾,这只能说是“天不助蜀汉”了 。


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
文章插图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其他网友观点

他们这个儿子出生太晚,很可能非黄月英所亲生,

估计此时他们夫妻俩已无多余精力时间培养,对此子也不做大指望,

见诸葛亮与兄诸葛瑾书信:

”膽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熟,恐不为重器尔!”

史书记载:诸葛亮病逝后,黄月英悲恸哀伤,临去世前~唯以忠孝勉励儿子而已,

估计当时诸葛膽还年少,未见史书记叙夫妻俩曾教授其子才学技能~

早在诸葛膽出生之前,诸葛黄氏夫妻俩曾有长子诸葛乔(乃从兄诸葛瑾之子过继而来),对其费心栽培,严格历练,并寄以厚望~

无奈诸葛乔不幸英年早逝,令他夫妻俩悲叹遗憾!

其他网友观点

我哥大我15个月,记事的时候 。哥哥比我还矮一点 。我的第一个记忆片段就是爸爸妈妈叫我跟着哥哥出去玩 。哥哥跟屁虫,哥哥去哪,自己去哪 。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差距,我数学天赋很高,基本满分 。我哥乘法口诀至今不会背 。一个爸妈生,一个爸妈养的差距这么大 。出生不一样,我哥温州农村出生的,我河北任丘,谈不上机关大院,也是军改工后的单位驻地 。鳄鱼性别是孵化时温度决定的,基因在后天环境种存在引导分化 。回到温州农村一家人去挖东洋,我一把锄头拖回家,哥哥还挑了一担回来 。自己除了读书一无是处,体力不好 。记得北方我哥拽着电线杆落地线踩着墙就爬出去了,我被抓到写了保证书 。任丘那有个电视塔,我就爬了一层 。顺着楼梯下来被抓,哥哥像猴子一样,顺着支架爬走了 。

今天看了我奶奶体检报告,我的风湿病还是隔代遗传我奶奶的 。小时候一家四口就我有慢性关节炎 。

基因在后期有选择性分化,还有隔代遗传 。有其父未必有其子 。

出生差距有多大,温州农村冷起来接近零度,上山可以结冰,但很少下雪 。我哥是腊月19生,我是四月十五农历,换下是五月23 。虽然北方也是夏季了 。一个天寒地冻,一个春暖花开,这些是自然馈赠 。

社会矛盾,我爸国企职工,我属于超生人口,藏着掖着养的 。我之所以第一片记忆是出门 。就是我很少出门 。人很难记住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 。北方窗户又小,所以这种二胎叫憨憨大的孩子 。不过我有慢性关节炎,小时候爸妈热水洗下就好,成年了,还会发作 。太阳晒得少,缺钙,我哥缺锌,小时候父母说法 。

人的性格,能力由后天环境决定的 。刘禅早年丧母,在逃亡路上 。和我的性格柔弱相似,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种人不适合做领导 。

其他网友观点

诸葛亮对整个季汉的第二梯队的培养,包括自己的子侄辈,他想趁着一帮创业团队还在,一蹴而就,所以都不怎么上心,当然诸葛亮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有限,并不如后世说的那么权倾朝野 。

季汉集团分为:

原从集团:关张为代表

荆州集团:诸葛、庞统为代表

益州集团:法正、李严为代表

降降集团:姜维、马超为代表

这些人老去、死伤后,基本无替补,或者无相同能力者替补,而诸葛亮对益州士族的打压,又造成益州士族并不喜欢和季汉合作,也就断了人才输入的通道

其他网友观点

一个倾颓的公司,不是一个中层主管能救活的 。该倒闭的时候,神仙来也要关门 。

其他网友观点

诸葛亮长期征战在外,孩子缺少教育啊 。还有就是成长的圈子很重要,估计当年西川比中原落后多了,真正有识之士并不多,比起老诸葛卧龙差远了

其他网友观点

四个字回答:缺少历练

其他网友观点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儿子也都很出息吗?

其他网友观点

本身诸葛亮就是长于治国短于征战,诸葛瞻本身就是诸葛亮晚年得子 。诸葛亮而且一直忙于北伐缺乏教育,诸葛亮过世的时候诸葛瞻年龄还很小,不过诸葛亮也看出来儿子不行,遗嘱中就说要儿子不要做官 。可惜诸葛瞻没听 。

其他网友观点

【诸葛亮,黄月英都是大才子,为何,儿子诸葛瞻战邓艾时如此不堪?】事实证明,想要干大事,努力繁衍后代很重要!一个不行有第二个、第三个……司马家族就是赢在家族企业根深蒂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