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 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案

患者张某,男性,46岁,工人,承德市悬挂输送机厂职工,于1994年8月22日就诊 。(甲戍年壬申月庚辰日)患者病已两个月,2个月前为突然发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失语、吞咽障碍,饮水作呛,意识朦胧,血压高,当时为180/100mmHg,急送我市某医院急诊收入院治疗,经急查CT两次后显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逐渐加重,右半身完全瘫痪,失语,吞咽不能,当时给予吸氧、脱水、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脑细胞活化剂及鼻饲等措施救治(具体用药、方法、时间及剂量不详) 。住院两个月,病情稳定,仍偏瘫、失语、吞咽障碍,乃求治于中医(现已出院) 。
现患者意识稍朦胧,但能理解对方意图,右侧肢体偏瘫,运动性失语,仅可发出“啊”类声音,舌体呈卷缩状,不能伸出口外,患侧舌肌略萎缩,右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向左侧,已拔除鼻饲管,但吞咽障碍,饮食饮水作呛,出院诊断为“脑梗塞”、“运动性失语”、“假性球麻痹” 。现血压130/90mmHg,以降压药物维持,舌质红有淤斑,苔黄腻,脉沉弦而滑 。病属“中风”“失语” 。乃肝阳暴张,风阳上逆,挟痰挟淤,清窍闭阻,神机不用之证,治当熄风豁痰,化淤通络,清心醒脑为法,希望其针药结合,配合针灸康复治疗,然患者限于经济及人力条件,无法进行而拒绝,只求中医治疗,故处方如下:天麻10克,钩藤20克,葛根30克,川羌活10克,枳实12克,半夏10克,白茯苓12克,橘红12克,丹参30克,胆星10克,石菖蒲12克,黄连6克,莲子心10克,3剂 。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服 。另嘱加强家庭护理,翻身拍背、排痰,防止发生褥疮及肺部感染,被动活动肢体 。
二诊:服药3剂后无明显变化,仅饮水作呛略好转,乃于上方加白僵蚕10克,继服5剂 。
三诊:药后饮水作呛开始好转,仍失语,喉间有痰声,乃于原方去钩藤、半夏、僵蚕,加天竺黄10克、川贝母6克(打)、竹茹10克以助清心化痰醒神之力,连服22剂 。
四诊:经月余调理,患者明显好转,饮食饮水已基本不再呛咳,二便通利,右侧肢体开始恢复活动,可平行移动和抬离床面,肌力可达Ⅲ级,个别单双字发音已能作到,但仍时有烦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清心除烦,再加麦冬12克,处方如下略作更改:葛根30克,丹参30克,天麻10克,川羌活10克,枳实12克,半夏10克,白茯苓12克,橘红12克,胆星10克,石菖蒲15克,黄连10克,莲子心10克,地龙12克,红花6克,天竺黄10克,川贝母10克(打),竹茹10克,麦冬12克,15剂 。
【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 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案】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服,并嘱其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 。
又经半月服药及康复锻炼,患者已能开始站立,由人扶持下练习行走,饮食饮水恢复正常,能进行简单言语交流,症状明显改善,乃停服中药,专一进行家庭康复锻炼,后经追访,患者又经半年后,已能回厂恢复轻工作,结果满意 。
按语:汉·华佗《中藏经》记载:“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言语蹇涩 。”唐·孙思邈《千金方》将其分为偏枯、风痱、风懿三种情况:“偏枯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 。”“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 。”“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蜜然,舌疆不能言 。”其所论症状表现和本例患者极为相似,是对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症状的形象描述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云:“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淤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中论及中风不语时称:“若因痰迷心窍,当清心火 。若因湿痰,当清肺热 。若因风热,当清肝火 。若因风痰,当导痰涎 。若因虚火上炎,当壮水为主 。”明·吴巳《医方考》云:“然上世论风,主于外感 。乃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湿,而末世之论纷然矣 。今考名方二十三首,为风、为火、为湿,皆时出而主之,初不泥于一说也 。”又云:“病人初中风,喉中痰塞,水饮难通,非香窜不能开窍,故集诸香以利窍;非辛热不能通塞,故用诸辛为佐使 。”此论述首次谈及假性球麻痹之患者出现的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应以辛香开窍之法 。结合本例病人,病属中风,结合古人“偏枯”、“风痱”、“风懿”之论,治当以熄风豁痰,化淤通络,开窍醒神为大法 。方中用天麻、钩藤、葛根、川羌以平肝熄风,丹参活血化淤,枳、夏、苓、橘、胆星以豁痰开窍;石菖蒲、黄连、莲子心以清心开窍;后又加白僵蚕以清热熄风,改天竺黄、川贝、竹茹以清心化痰,终收良好效果,使患肢得以活动,言语得以恢复,吞咽得以正常,又助以地龙清热熄风,红花活血,麦冬清心除烦而收全功,更兼之后续中药调理及康复治疗,终使此疑难大症得以康复,实乃中医灵活辨治之功也,特提出以供临床应用之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