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药治疗桥本氏病案

患者陈某,男性,46岁,承德市市政府招待处职工,于1995年11月7日就诊 。(乙亥年丙戍月庚寅日)患病20天,开始时低热,咽干、咽痛,声言嘶哑,呼吸困难,心悸,气短,乏力,纳差,肌肉震颤,伴失眠、多梦,颈部甲状腺肿大,以右侧明显,约3x5cm大小,质中硬,活动度尚好 。曾去本市某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应用西药治疗10余日无明显疗效(具体用药、时间、剂量等情况不详),乃于今日求治于我院中医门诊 。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般状态良好,心率稍快,96次/分,Bp 120/80mmHg,体温波动于36.8~37.6℃之间,自诉咽喉疼痛,吞咽感困难,憋气,声音略嘶哑,肌肉震颤以双手明显,多汗,心悸,乏力,纳差,睡眠欠佳,多梦,查心肺及肝肾等均正常,血、尿常规无异常,血T 3、T 4略升高,分别为40pmol/L、13pmol/L,余(-),患者颈部甲状腺肿大,以右侧为重,3x5cm大小,重中硬,可活动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诊为瘿病,证属热毒结瘿,痰淤壅滞,内热炽盛之证 。治当清热解毒、消瘿散结、软坚化淤之法,处方如下:夏枯草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元参12克,大贝10克(打),山茨菇10克,石见穿(草河车)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青皮10克,半夏10克,牡蛎15克,昆布12克,炒枣仁20克,夜交藤20克,海藻12克,生甘草10克(二者相反,故意用之),6剂 。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温服,忌食辛辣油腻之品,禁烟酒 。
二诊:症状好转,已不发热,咽痛及震颤减轻,仍感咽干,甲状腺仍肿大,乃于上方改元参量为15克,加黄药子10克、麦冬15克,煎服法同前,再用3剂 。
三诊:共服用9剂后,甲状腺肿缩小,右侧仍余1x2cm大小之结节,症状明显好转,睡眠正常,饮食及二便正常,未再发热,震颤消失,脉转和缓,仍有咽干感觉,仍守前法,改方如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元参15克,大贝10克(打),半夏10克,黄药子1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山茨菇10克,天冬15克,草河车(石见穿)30克,海藻15克,生甘草15克(二者相反,故意用之),3剂 。
煎服法同前不变 。
药后诸症消失,甲状腺肿消退,乃停药观察,未见复发,疗效满意 。
按语:本病近代认为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多应用激素等治疗 。中医虽无甲状腺炎之说,却有瘿病之论,本病当属其中范畴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瘿气云:“瘿气先须断厚味 。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如肿毒者,多是湿痰流注,作核不散 。”明·薛己《薛氏医按》云:“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当求其属而治其本 。”,明·李梴《医学人门》云:“盖瘿瘤本共一种,皆痰气结成,惟形有大小,及生颈项偏身之殊耳 。”又云:“瘿瘤所以两名者,以瘿形似樱桃,一边肿大似樱桃,垂皮宽而不急,原因忧患所生,故又曰瘿气 。..总皆气血凝滞结成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论云:“夫人生瘿瘤之证,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 。”清·陈士铎《石室秘禄》云:“瘿瘤不同,形亦各异,然皆湿热之病也 。”综合而论,总以热、毒、痰、淤为其主要成因 。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药治疗桥本氏病案】本例患者初诊时以夏枯草、知、柏、黄连、元参、山茨菇、石见穿大剂清热解毒,大贝、棱、莪、青皮、半夏、牡蛎、昆布以化痰淤,尤其故意用十八反中海藻、甘草同用,以增其软坚散结之力,一直为余所喜用,临床上并未见任何毒副作用,特提出以供同道讨论 。又于方中加枣仁、夜交藤以安神,6剂后使发热、咽痛、震颤等消失或减轻,又增黄药子以消瘿散结,麦冬以养阴润燥,至三诊时症状已明显好转,甲状腺肿大渐消,乃加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改麦冬为天冬以养阴清热,最后3剂而收全功,临床疗效满意 。诊余随想,中药此法亦当有抗病毒及改善人体免疫机能之效,故本例患者并未应用激素等药物亦得以治愈,值得今后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