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葡萄酒的崛起就靠这一招

葡萄酒分为新世界和老世界两大流派,老世界指具有悠久酿造传统的欧洲国家 。新世界主要是指二战后崛起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智利等欧洲之外的新势力 。这些国家酿造的葡萄酒在上世纪下半叶获得了的进步,上述5国各有自己不尽相同的崛起路径,那么新西兰葡萄酒是靠什么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呢?
新西兰葡萄酒崛起的诀窍就是减产,而且是在政府补贴下的减产!
新西兰葡萄酒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供应过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大一场萧条,之后痛定思痛,狠抓产品质量,采取限产提价的策略,逐渐走出泥潭,这个经验可以供某些我国葡萄酒产区借鉴 。
上世纪80年代是新西兰葡萄酒行业的梦魇10年:过度的生产造成国内需求过剩,不可避免的展开猛烈价格战 。各酒厂开始使用限产提价的策略 。酒农学会严格按照科学原理限产提高葡萄果实的质量,以海外市场为主,而新西兰政府更在1986年时按照每公顷纽币6,175元(折合人民币35,197)补贴给葡萄果农,好让他们拔除过多的葡萄株 。并从1989年开始,允许在超级市场和杂货店出售葡萄酒 。
岛国新西兰除了拥有世界上蓝的天空、没有污染的湖水和常年不化的冰山外,更因为在葡萄农、种植学家、本土和海外酿酒师共同努力下,近十几年屡屡获得世界大奖;其中尤以马尔堡Marlborough 出产的长相思成为葡萄酒世界一个典范,就如人们提及赤霞珠美乐混合就想到波尔多一样 。
从1819年英国传教士Samuel Marsden 在北岛顶端Kerikeri种植头一块葡萄园(共计100种葡萄品种)起到现在,这种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葡萄已经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落户近190年 。这个国家头一支葡萄酒在1819年的十几年后由另一个英国人James Busby在北岛Waitangi酿出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晚期,Jean Baptiste Pompallier 主教带来法国葡萄品种,依照法国古老传统,教士们负责种植和酿造做礼拜所用的葡萄酒 。这些地方同时也成为现在9大产区之一霍克斯湾Hawke’s Bay和吉斯伯恩Gisborne的前身 。1880年,西班牙移民酿酒师Joseph Soler在墨尔本国际展览上赢得6个奖项;1886年他又在伦敦获得大奖 。自此,新西兰本土出产的葡萄酒开始受到他们亲戚--英国人的喜欢 。
新西兰是一个小国家,所有产品都是出口导向型 。从开始生产葡萄酒之时,就具备了市场的思维 。虽然新西兰的国内葡萄酒市场一直在增长,2007年更达到创纪录的5100万升,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已经高达12.2升(是我国的24倍),由于人烟稀少再增长的空间极其有限 。再由于所处地理和气候特点,使得新西兰葡萄的生长周期较长,大致两倍于澳大利亚 。即使所酿造葡萄酒可能会有独特而完美的味道,但遇到浓雾和雨水的风险也会增加,遭遇自然灾害的葡萄果实只能废弃,被用去做酒精 。这也是为什么将近500多家酒厂的产量只相当于澳大利亚一家的原因 。在运营上,这意味着成本会很高,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去生产高端酒 。这两大因素促成了今天新西兰葡萄酒业中高端的定位 。从一开始,新西兰就十分清醒地放弃了“新来者”比较容易进入的低端散装酒市场,只做中高端瓶装酒 。例如在英国,新西兰所有葡萄酒都处在10美元/升以上的市场,虽然这部分市场只占总体市场的25%,而新西兰就占据了其中的13%,并比同类酒价格高35%左右 。
【新西兰葡萄酒的崛起就靠这一招】 新西兰葡萄酒以优质、纯净和口味独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公认酿造出世界上好的白苏维翁葡萄酒 。这种原产波尔多的葡萄品种,在新西兰栽培后增加了迷人的水果香气,占到其整个出口量的3/4 。其他如酿造黑比诺(Pinot Noir)已声名鹊起赢得广泛赞誉,成为勃艮第强劲的竞争对手;而莎当妮(Chardonnay)、梅洛(Merlot)、灰比诺(Pinot Gris)等品种也有上佳表现 。英国《Independent》杂志曾评价说,新西兰葡萄酒拥有“世界上好的平均质量” 。
新西兰靠近地球南端,两大岛屿从北到南的跨度1600多公里 。长时间日照、凉爽的气候、纯净的肥度适中的土壤,加上漫长的葡萄成熟期,使得新西兰适宜种植几乎所有品种的葡萄,酿造不同风格的葡萄酒 。南岛东北端的马尔堡(Marlborough)、北岛中部东海岸的霍克斯湾(Hawkes Bay)和吉斯伯恩(Gisborne)是新西兰三大葡萄酒产区 。尤其是马尔堡的盛产白苏维翁等葡萄酒,其产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出口占到全国的三成 。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葡萄酒成为新西兰继奶制品,羊毛制品后另一个农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