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止痛胶囊合敷脐止痛散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与方法、经验

【方术内容】
于经前期及经期外用敷脐止痛散(由乳香、没药、吴茱萸、大黄、炒蒲黄、血竭末、冰片等组成)每次3g , 隔日1次;经期口服化瘀止痛胶囊(由延胡索、白芍、制乳香、制没药、血竭等组成)0.3g/粒 , 每次3粒 , 3次/天 , 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备 。敷脐止痛散于月经前3d开始外敷 , 用淡盐水清洗肚脐后将药末用醋或黄酒调为糊状 , 纳脐中 , 外用胶布固定 , 每2天换药一次 , 月经干净后停药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 , 痊愈7例 , 显效16例 , 有效4例 , 无效3例 , 总有效率为90% 。
【治验点评】
【化瘀止痛胶囊合敷脐止痛散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与方法、经验】瘀血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 。由于经期产后 , 或宫腔手术后 , 摄生不慎等导致外邪乘虚而入 , 与血搏结 , 致离经之血 , 不循常道 , 流逸脉外 , 滞留于胞宫、胞脉、胞络之中 , 日久形成瘀血 。瘀血形成后又可作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 影响气机运动 , 瘀阻胞宫 , 冲任阻滞 , 不通则痛 , 发为痛经 。经期胞宫气血由满而溢变化急剧 , 加重瘀血征象 , 疼痛剧烈 , “血实宜决之”故以活血化瘀为主 , 同时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又当止痛 。基于上述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认识 ,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药外敷取得较好疗效 。外治法本于内治之理 , 因“外治之理 , 即内治之理 , 外治之药 , 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 法耳” , “所以与内治并行 , 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理瀹骈文·略言》) 。故于经前3天开始外敷敷脐止痛散 ,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 , 维持恒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 进而提高疗效 。方中炒蒲黄与血竭活血化瘀止痛 , 制乳没行气止痛 , 吴茱萸温里散寒止痛 , 大黄逐瘀通经止痛 , 冰片清热止痛且气味俱厚可透达经络 , 且冰片是一种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 诸药共享外敷 , 使瘀血得化 , 经脉畅通 。同时经期内服化瘀止痛胶囊 , 方中延胡索、制乳没药活血行气止痛 , 血竭活血化瘀定痛 ,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 共奏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之效 。前列腺素类物质(prostaglandin ,  PG) 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和致痛物 , 而子宫内膜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重要部位 , 它的增高与痛经症状存在较为明确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疗后2组PGE 2含量较疗前均明显降低 , 且疗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可见活血化瘀胶囊配合敷脐止痛散能降低患者血清PGE 2含量 , 减轻患者疼痛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 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 。谢春光等报道痛经患者的高切变速率和低切变速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异常升高 , 与正常月经期妇女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本研究统计发现多数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正常高值或高于正常值 , 表明患者体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 这与临床认识到的瘀血病机相一致 。研究表明治疗后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 , 疗后组间比较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有显着性差异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故推测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从而改善患者瘀血状态 , 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