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红葡萄酒的酿造

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应使葡萄固体中的成分在控制条件下进入液体部分,即通过促进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尽量好地利用葡萄原料的芳香潜力和多酚潜力 。这就是红葡萄酒酿造特有的浸渍阶段 。浸渍,可以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在酒精发酵以前或极少数情况下在酒精发酵以后进行 。
在传统工艺当中,浸渍和酒精发酵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原料经破碎(将葡萄压破一便于出汁,有利于固-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除梗后,被泵送至浸渍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固体部分由于CO2的带动而上浮,形成“帽”,不再与液体部分接触 。为了促进固-液相之间的物质交换,一部分葡萄汁被从罐底放出,泵送至发酵罐的上部以淋洗皮渣帽的整个表面 。这就是倒罐 。
芳香物质比多酚物质更易被浸出,所以决定浸渍何时结束的是多酚物质的浸出状况 。在此阶段,较困难的是,选择浸出花色素和优质丹宁,而不浸出带有苦味和生青味的劣质丹宁 。发酵形成的酒精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固体物质的提取,但应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低(低于20-25℃),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温度过高(高于30-35℃),则会浸出劣质丹宁并导致芳香物质的损失,同时又有酒精发酵中止的危险 。
倒罐是选择浸出优质丹宁的较佳方式 。但必须防止将果梗及果皮撕碎的强烈的机械处理(破碎、除梗、泵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失去了选择性浸出的可能性 。
在多酚物质当中,色素比丹宁更易被浸出 。所以,根据浸渍时间的长短(从数小时到一周以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果香味浓应尽快消费的新鲜红葡萄酒及醇厚丹宁感强的需陈酿的红葡萄酒等 。浸渍时间的长短,还决定于葡萄品种、原料的成熟度及其卫生状况等因素 。
浸渍结束后,即通过出罐将固体和液体分开 。液体部分(自流酒)被送往另一发酵罐继续发酵,并在那里进行澄清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 。固体部分中还含有一部分酒,因而通过压榨而获得压榨酒 。同样,压榨酒应单独送往另一发酵罐继续发酵 。在有的情况下,在短期浸渍后,一部分葡萄汁从浸渍罐中分离出来,以酿造桃红葡萄酒 。这样酿造的桃红葡萄酒,比将经破碎后的原料直接压榨后酿造的桃红葡萄酒香气更浓,颜色更为稳定 。
对原料加热浸渍是另一种浸渍技术 。它是将原料破碎、除梗后,加热至70℃左右浸渍20-30分钟,然后压榨,葡萄汁在冷却后进行发酵 。这就是热浸发酵 。热浸发酵主要是利用提高温度来加强对固体部分的提取 。同样,色素比丹宁更易浸出 。我们可通过对温度的控制来达到选择利用原料的颜色和丹宁潜力的目的,从而可生产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葡萄酒 。热浸还可控制氧化酶的活动,这对于受灰霉菌危害的葡萄原料极为有利,因为种类原料富含能分解色素和丹宁的漆酶 。几分钟的热浸在颜色上可以获得经几天普通浸渍相同的效果 。同时,由于浸渍和发酵是分别进行的,可以更好地对它们进行控制 。
【浸渍:红葡萄酒的酿造】对原料的浸渍也可用完整的原料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 。这就是二氧化碳浸渍发酵 。浸渍罐中为二氧化碳所饱和,并将葡萄原料完整地装入浸渍罐中 。在这中情况下,一部分葡萄被压破,释放出葡萄汁;葡萄汁中的酒精发酵保证了密闭罐中二氧化碳的饱和 。浸渍8-15天后(温度越低,浸渍时间应越长),分离自流酒 。将皮渣压榨 。由于自流酒和压榨酒都还含有很多糖,所以将自流酒和压榨酒混合后或分别继续进行酒精发酵 。在二氧化碳浸渍过程中,没有破损的葡萄浆果会进行一系列的厌氧代谢,包括细胞内发酵形成酒精和其它挥发性物质,苹果酸的分解,蛋白质、果胶质的水解,以及液泡物质的扩散,多酚物质的溶解等,并形成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气 。由于果梗未被破损并且不被破损葡萄释放的葡萄汁所浸泡,所以只有对果皮的浸渍,因而二氧化碳浸渍可获得芳香物质和酚类物质之间的良好平衡 。通过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后的葡萄酒口感柔和、香气浓郁,成熟较快 。它是目前已知的能用中性葡萄品种获得芳香型葡萄酒的酿造方法 。宝祖利发酵法则是二氧化碳浸渍发酵与传统酿造法的结合,故有人称之为半二氧化碳浸渍发酵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