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桑杏汤合黛蛤散加减治疗喉痹医案经验

沈××,男,56岁 。1995年6月7日初诊 。

【刘渡舟桑杏汤合黛蛤散加减治疗喉痹医案经验】自诉咽喉紧束,喉中如物梗阻之状两个月 。患者为某大公司总经理,商海鏖战,日夜操劳 。忧怒之余,渐觉口干咽痛、咽部拘紧、喉中介介如梗而不爽,情绪激动时竟言语不能发声 。某医以清热解毒治之,非但其证不除,反增咳痰 。就诊时频频咯吐白痰 。视其舌红、苔白 。刘老切其脉,左弦出于寸口 。此乃木火刑金之证 。治以清泄肝火,保肺化痰开结 。处方:
青黛10g、海蛤壳20g、鲜芦根30g、青竹茹15g、枇杷叶14g、菊花10g、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g、浙贝14g、藏青果10g、梨皮2个 。
服药七剂,咽喉之疼痛、拘紧、痰涎均有减轻 。再加栝蒌皮12g、耳环石斛4g 。续服七剂而病痊愈 。
[按语]本证“脉弦出于寸口”,则为肝火犯肺之候 。喉主发声,为肺之门户;而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若恼怒忧郁,使肝气有余,化火上刑肺金,肺失清肃,故见咽痛、拘紧、喉部如物梗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临上,……喉痹目赤”;《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阴一阳代绝,……喉咽干燥” 。均揭示了咽喉不利与肝胆火盛气逆密切相关 。本证在临床上多因情志不畅,气候干燥,或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 。治疗当着眼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泄肝火,二是养肺润燥 。尤其是养肺润燥一途,最为关键 。这是因为喉主于肺,喉病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的缘故 。《类证治裁》说:“其木火犯肺,咽干喉痹致失音者,以麦冬汤之属润其燥”,即道出了这一治疗的真谛 。故刘老用桑杏汤和黛蛤散加减 。以桑杏汤养肺润燥,化痰利咽;合黛蛤散在于清肝泻肺,直捣病巢 。本方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属肝气有余,肺阴不足者,疗效确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