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怕恭亲王奕?,为什么却怕惇亲王奕誴?
这是一只茶杯引发的“惨案” 。
慈禧既不怕恭亲王奕?,也不怕惇亲王奕誴!
文章插图
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之后,慈禧真的害怕了,她怕丢掉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力 。应该说,“辛酉政变”之后,
慈禧把“垂帘听政”的制度设计的很严谨,防止权臣的出现 。
奕?看起来是权倾朝野,三人(慈禧慈安同治小皇帝)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的权力是被慈禧牢牢限制住的 。
所有的奏折都必须先到慈禧和慈安这里,她们审阅之后,才发给军机处的大臣们看 。
这时候,作为军机处领班大臣的恭亲王奕?才能够看到奏折,
才知道如何奏对,并提出自己相应的建议 。
这就等于晚两宫皇太后一步知道消息 。
那么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清朝,这晚一步知道消息,
文章插图
也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
但是,慈禧当权之后,也是很头疼当时的内忧外患,政治手段也比较青涩幼稚,
所以不得不借助奕?的力量 。
首先对吏治进行了一番整治 。
罢黜了一个兵部侍郎庆英,杀掉了一个两江总督何桂清 。
尤其是这个何桂清,因为坐视太平天国军队消灭江南大营而不顾,
又在常州杀掉了劝他不要逃跑的十九位士绅,民愤极大,直接没有秋后问斩,
而是处以斩立决的重判 。
一时也倒是振刷了晚清的官场 。
但是慈禧仍然觉得这样做远远不够,她做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策 。继肃顺之后,慈禧继续了重用汉臣的方略,并且,她比肃顺做的还要彻底 。
其实,从康熙朝平三藩的时候,八旗兵已经显露了颓势,最终是汉人的绿营兵才把三藩平掉的 。
但是祖制难改,尤其是,旗人本身数量就少,作为同为旗人的满清统治者,还是对旗人有着充分的信任 。
所以,重满抑汉就这么一直维持下来 。
但是到了慈禧执政时期,这种局面,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
本身抗住太平天国的就是汉人的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
而又因为南方各省频繁出现因为协调出问题而导致的败仗 。
可以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基础 。
所以,慈禧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犹豫再三之后,就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
节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的军务 。
而且四省的官员,巡抚,提镇以下所有官员都归他管 。
当然,这样做其实慈禧也是留了退路的 。
文章插图
钦差大臣听起来很威风,其实就是个临时职务,相当于办专差,差事没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了,那也就得“交还天子剑”,权限也就没了 。
但是,随之而来的,
根据曾国藩的建议,在恭亲王奕?的支持之下,对长江以南各省巡抚的任命,可就真是动了真格了 。
浙江巡抚:左宗棠;河南巡抚:郑元善;安徽巡抚:李绪宜;湖北巡抚:李树森;
江西巡抚:沈葆桢;江苏巡抚:李鸿章;广西巡抚:刘长佑;湖南巡抚:毛洪宾 。
这份任命一公布,如平静的湖水扔进一块巨石一般,所有的满人都炸了营 。
都说两宫皇太后做的过分了,风险太大,长江以南,不仅是汉人天下,并且都和湘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
当然,慈禧也害怕,
不过,她的冒险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同治三年,曾国藩的湘军攻破了天京 。
太平天国终于被镇压下去了 。
当举国欢庆,朝野奔走相告的时候,慈禧已经开始把担忧的目光,投向了那个在朝中兢兢业业,勠力惟艰的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恭亲王奕? 。没办法,奕?的能力摆在那里,又天天能够接触到大小臣工,而两宫皇太后虽然一再下发谕旨,宣谕中外,权力的核心是她们姐俩,但是,毕竟她们深居宫中 。
所以,奕?和那些汉臣们的关系,还是比她们密切 。
慈禧真的害怕了,对外,帝国主义列强只认奕?;对内,无论满汉大臣,都是以奕?为马首是瞻 。
关键是,伴随着曾国藩的胜利,奕?也有点“张狂”了 。
有些事也敢仗着自己是皇亲,是两宫的小叔子,意见不合的时候,能和两宫据理力争 。
有些礼仪上的小细节,也不注意了 。
文章插图
有一次,奕?站着给两宫和小皇帝汇报工作,可巧,那天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真忘了,没给奕?准备茶水 。
奕?口渴之下,一时间忘了,拿起小皇帝的茶杯就想来一口,都快到嘴边儿了,忽然想起来了,赶紧放下了 。
按说这是无心之失,小事一桩 。但是,两宫皇太后眼巴巴的等着奕?告罪呢,奕?就跟没这件事一样,继续往下汇报工作 。
这下子可就把慈禧给激怒了 。
或者说,她再也等不下去了,要知道,慈禧就是靠“辛酉政变”上台的,
而奕?和帝国主义势力,和汉族地主武装,关系都这么好,
她和慈安两人,深居宫中,奕?又是总管内务府大臣,
这要是奕?起了心思,搞个政变,两宫和小皇帝,真的也就只能束手无策 。
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翰林院编修,一个老是想着升官但总也没能如愿的的日讲起居注官,蔡寿祺 。
从慈禧跟前最得用的太监安德海那里,知道了慈禧的心思 。
立马写了个奏折,先参奏曾国藩,探探路,没敢明着说奕?如何如何,但是桩桩件件的都影射曾国藩那些事都是有后台的 。
慈禧很高兴,留中不发了 。
【慈禧不怕恭亲王奕?,为什么却怕惇亲王奕誴?】蔡寿祺立刻明白自己的路子对了,接着又写了一份奏折,明参恭亲王奕? 。
慈禧更高兴了,把奕?找来,叔嫂之间发生了下面一番有趣的对话 。
慈禧:有人参劾你!
奕?:谁啊?
慈禧:蔡寿祺!
奕?:蔡寿祺不是个好人!
慈禧这个气啊,作为国家大臣,基本的素养,听到有人参劾自己,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跪下:臣惶恐,臣有罪 。
然后自觉停职,自动回家戴罪听参吗?
难道自己读的历史,都是假的?
还是你奕?太张狂!没了人臣的礼数和自觉?
一气之下,慈禧就把奕?撵出去了!
接着就把内阁大臣们都叫进来了 。
文章插图
然后,然后慈禧哭了!
向大臣们哭诉奕?如何如何的不敬,顺手就让周祖培调查一下蔡寿祺参奏的折子 。
周祖培一看,十条大罪!这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啊!
关键是,这事慈禧根本没让军机处插手,这,这太耐人寻味了!
周祖培耐着性子,心里猜疑着,平衡着,问了蔡寿祺 。
结果,全是风闻,根本就没有真凭实据!
可是,太后明明白白的“哭诉”奕?,自己要是说查无实据,那不就等于打慈禧太后的脸吗?
周祖培只好含含糊糊的这样写折子,说虽然是风闻,但如果真没这事,也不可能有这些个风言风语的出来 。
不过呢,对太后不敬,和太后争吵这些事,我们也没见到,这样吧,请太后圣裁吧!
第二天,周祖培就拿着这样一份奏折,试试看,能不能糊弄过去 。
慈禧连看都没看,直接掏出一份圣谕:
免去奕?一切职务!回家歇着!
没用任何人帮着拟旨,这份圣谕,是慈禧自己连夜写的!300多字的圣谕,错了十几个字!
不要紧!意思你们懂了就行,
不走上书房,直接内阁明发天下!
慈禧心里,也没底,但是很想试试,结果不仅让她大吃一惊,还招出来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的奏折 。慈禧的谕旨一出来,朝野立刻一片哗然 。
大家都是精明人,在明知道蔡寿祺这样一个微末小官,敢参奏朝廷议政王,恭亲王奕? 。
那一定是受了慈禧至少是默许的鼓励的情况下 。
从宗室亲贵,到部院大臣,到各省督抚,
仍然纷纷上折子,为恭亲王奕?鸣不平,为他开脱!
尤其是惇亲王奕誴,也就是奕?的五哥的奏折,最让她惊心 。
文章插图
不仅是因为惇亲王一般情况下不参预朝政,而且他这个人还特别的耿直,
所以,他的折子里,说的就非常的直接,一针见血!
他说了,奕?内政和外交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唯一不够检点的是,对你这个嫂子,态度不好,
如果就因为对你的态度不好,就免去奕?所有职务,
这事,好说不好听啊!
恭亲王事属暧昧,徒以语言小失,骤以严惩,无以昭示天下!慈禧看到奕誴的奏折,终于“醒了”,也慌神了 。
······
惟召对时言语词气之间,诸多不检 。
······
窃恐传闻中外,议论纷纷······
因为奕誴说的很直接,把严重的后果说了,也直接指出了慈禧那点争权的小心思 。
关键是,群臣的反应,奕誴的奏折,
让慈禧认识到,自己这次的行动,草率了,还不到摆脱,甚至把奕?驱逐出权力中心的时候!
慈禧是真的害怕了,以至于下的口谕都是前后矛盾的,但是她仍然没有完全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她指示内阁的是继续查奕?,好好查奕?,
给军机处文祥们说的是答应他们的要求,给奕?官复原职 。
结果,两拨大臣一碰面,发现满拧!?
争执不下之后,去找押班的大臣查记录,这才发现慈禧太后竟然发出了自相矛盾的指令!
就这样,一直拖了四十天,奕?每天都求见太后,要给自己申辩,
慈禧就是不见 。
等奕誴的折子上来,慈禧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召见了奕? 。
这位三十刚出头的汉子,大清国的重臣,当场大哭,委屈的不行 。
即使是这样,慈禧仍然免去了奕?的议政王的职务,然后继续让奕?掌管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总结来说,虽然这次没能把奕?赶出权力中心,但是慈禧也实现了打压他的目的 。所以,不能说慈禧不怕奕?而怕奕誴,
她只是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看准时机,做出了相应的妥协而已 。
其他网友观点没有那么夸张,慈禧不怕恭亲王奕訢,同样也不怕惇亲王奕誴,只是稍微有点忌惮而已,而且事出有因 。
有好事者翻出奕誴曾任过宗人府宗令一事,说慈禧如果犯错,奕誴会用家法整治慈禧 。这是一种主观臆断,有清一代从来没有发生过宗人府整治皇帝和太后的事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成员风纪的专门机构不假,但那是有范围的,从未听说它有权处置皇帝和太后,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无异于造反 。
事实上,慈禧从垂帘听政的那一天起就没怕过奕誴,相反,惇亲王奕誴对慈禧太后倒是前倨后恭,从倨傲到臣服 。
道光皇帝死时,成年的皇子共三个人,分别是四皇子奕詝,五皇子奕誴,六皇子奕訢 。还有三个未成年,较大的七皇子奕譞11岁,八皇子奕詒幼年,九皇子奕譓尚在襁褓中 。
除了咸丰皇帝,最年长的就是奕誴 。奕誴的母亲是钮钴禄氏祥妃 。有野史说祥妃当年与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争宠,那是无稽之谈,祥妃长相平平,情商很差,家世又很普通,根本不是相貌出众、出身豪门、乖巧伶俐、又有苏州格格称号的孝全成皇后的对手 。
不过后宫过日子第一要务是找靠山 。祥妃不得宠,又没有笼络皇帝老公的手段,为了生存,不得不另辟蹊径 。她的办法是投靠当时的皇太后,道光朝时,宫中位份最尊崇的是孝和睿太后,她是嘉庆皇帝的皇后,道光皇帝的继嫡母 。
孝和睿太后的儿子绵恺是个另类王爷,一生极不安分,仗着生母是皇后,给嘉庆皇帝找了不少麻烦 。他特别能折腾,死的也很早,没有留下子嗣,因而成了孝和睿太后的心病 。祥妃是她身边亲厚的人,道光皇帝征得她的同意,就将祥妃生的儿子奕誴过继给了绵恺,奕誴也顺带承袭了绵恺的惇郡王爵位 。
奕誴小的时候,性格和长相随他的母亲,粗鄙不文,尤其不喜读书 。这在道光皇帝那里简直是不能容忍的,因此特别不喜欢奕誴,这也是他被过继给三叔的主要原因 。那个时候以他皇子的身份,即便不过继也铁定是个亲王,过继了反而自动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还在法理上离皇帝的血亲远了一代,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 。
不过当时毕竟给他的母亲带来了安全感和助力 。那之前,祥妃曾被道光皇帝降为嫔,差点打入冷宫 。
奕誴可以说野蛮生长长大的 。
他在道光皇帝的几个儿子里基本上和没读过书差不多,因为他的六弟奕訢和七弟奕譞差不多都是学富五车的饱读之士,而且能诗能文,而他则连个稍微长一点的奏折都读不下来 。清宫里常有祭天、祭祖、求雨、劝农等礼仪活动,需要一个身份与皇帝差不多的亲贵代替皇帝主持,一般都不派奕誴去,就是因为他认不全礼部官员写的那些骈四俪六的锦绣祭文,怕他闹笑话 。也正因为如此,文采斐然的咸丰皇帝十分看不上他,觉得他几乎一无是处,所以在咸丰一朝奕誴差不多是被闲置了 。
但奕誴却能自得其乐 。他的一大特点是没有架子,从来不摆王爷的款,经常一个人摒弃随从,与贩夫走卒打成一片 。他喜欢吃北京街头的小吃,喝大酒缸的酒,顺便向左右打听市井见闻,以至于后来九门提督的消息都不如他的灵通 。
但是,他的一大缺陷就是没有大局观,是非不清 。他不爱读书,言谈举止粗鲁,思维简单,是个典型的炮筒子,点火就着,很容易被人当枪使 。
咸丰末年,恭亲王奕訢与肃顺斗争非常激烈,几近白热化 。奕誴却胳膊肘往外拐,冒冒失失站队到肃顺阵营里了 。他曾在公开场合指责奕訢,甚至说他有不臣之心 。
这话被肃顺利用,传到咸丰皇帝的耳朵里,令咸丰皇帝触目惊心,因为这话是他的亲弟弟说的,不由得他不信 。奕誴的言论进一步疏远了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訢的关系,加重了辛酉政变的负面后果 。
但民间对奕誴很有好感,因为他平易近人,没有王爷架子,因此称呼他为“小五爷” 。
五爷当时是指活到同治初年的嘉庆皇帝第五子,道光皇帝的弟弟惠亲王绵愉 。因为他是咸丰皇帝叔叔,同治皇帝的叔祖,因此清廷里所有的人都尊称他为老五太爷,他那时是清宫中辈分最尊的人,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人见了他也要请安问好 。他如果看不惯慈禧,倒是真的可以抹下脸来说几句 。
奕誴也在绵愉死后自比老五太爷,的确不太把慈禧放在眼里,因为他没有野心,无拘无束 。他自知办不了太大的事,加上慈禧本来也不待见他,索性看开了,无欲无求,相比恭亲王奕訢和醇亲王奕譞,他洒脱多了 。
有一次过节,两宫太后召家人宴饮,他命随从携带家里的食物进献两宫太后,却被长春宫的总管太监勒索 。奕誴于是亲自端着一盘清蒸黄花鱼进宫,慈禧太后很奇怪,问他何故如此?他说,太监勒索,臣没钱给,就是有钱也不给,所以臣就自己给太后端来了 。慈禧大怒,马上处死了勒索的太监 。
辛酉政变以后,作为咸丰皇帝的亲弟弟肯定要被重用,慈禧知人善任,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去管宗人府和官员风纪一类的事,遇到刑部、大理寺处置的大案要案,也都是由他牵头去处置 。
奕誴还算是尽责和称职,尤其是同治二年蔡寿祺参恭亲王奕訢一案,他终于没有糊涂,坚定地站在恭亲王奕訢和瓜尔佳文祥一边,以实际行动让慈禧心存忌惮,打消了彻底罢黜恭亲王的企图 。
道光皇帝的皇子教养在有清一代算是很好的,奕誴虽然是咸丰皇帝弟弟里不算出色的,但也是一个贤王 。他嫉恶如仇,性格直爽,从不搞阴谋诡计 。他后来在整治京城治安、关心民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也在他分管的政法工作方面还是小有成绩的,至少是出乎意料的 。
在晚清上报刑部和大理寺的一些大案里,如马新贻被刺案、杨乃武小白菜案、王树汶顶凶案里,他都是充当正义维护者的角色,给当时那些不可一世、位高权重的地方督抚们找了不少的麻烦,也让当国的恭亲王奕?和军机处有所忌惮 。
尤其是任宗人府宗令期间,对宗室子弟管束比较严 。当时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澄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奕誴曾经上书两宫太后,指责奕訢教子无方,管束不利 。
他活到五十八岁,算是英年早逝 。他活着的时候与慈禧关系一般,因为论起亲厚慈禧对他的几个弟弟比他好太多,但他死后慈禧厚待他的子孙,他的儿子和孙子们与慈禧的感情非常好,慈禧在他们身上似乎是找到了久违的血脉亲情 。
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庚子之乱时兴风作浪的罪魁,其中以袭爵的长子惇郡王载濂、次子端郡王载漪和三子辅国公载澜为最出名 。他的孙子溥儁就是在乙亥建储时差点取代光绪皇帝的大阿哥 。
其他网友观点慈禧不怕恭亲王奕訢却怕惇亲王奕誴,这话从何说起呢?慈禧作为“权力斗士”,斗八大臣、斗小叔子奕訢和慈安、斗儿子清穆宗和媳妇阿鲁特氏……她怕过谁?如果慈禧有怕心,也就不是慈禧了!
文章插图
说慈禧怕奕誴,无非是指奕誴在一些场合让慈禧下不来台,但是慈禧忍了,没有当场发作而已 。诚然,如果换了别人,死一百次也够了 。可是,奕誴不是别人!他是清宣宗的亲儿子、清文宗的亲兄弟、清穆宗和清德宗的亲叔叔和亲大爷,是慈禧的小叔子!这样的身份摆在那里,只有不是闹得太过分,慈禧也还是要给点儿面子的 。
文章插图
奕誴这个人,在清文宗一众兄弟中行五,因为前面三个哥哥都去世了,实际上他是仅次于清文宗的“老二”,而且“老大”还是被清文宗抢去的 。清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怀上清文宗时还没有被册立为皇后,而且彼时奕誴的生母已经有孕在身了 。为了抢这个庶长子的地位,孝全成皇后找人开了催产药物服用,使得清文宗早产,成为了“老大”,奕誴只能憋屈地成为了“老二” 。当然,这种说法一直存在争议,至于所谓真假嘛,仁者见仁吧 。
文章插图
奕誴和他四哥清文宗、六弟奕訢、七弟奕譞的性格都不一样,既没有四哥清文宗的花花肠子、也没有六弟奕訢的锋芒毕露、更没有七弟奕譞的低调隐忍,有那么点儿“大老粗”的味道 。当然,毕竟生于帝王之家,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奕誴肯定不会是真正的“大老粗” 。但是,奕誴这个人生得膀大腰圆,不太喜欢读书,也不怎么会讨老爹清宣宗的喜欢,在政治方面也没有什么野心 。反倒是喜欢和三教九流相处,据说奕誴甚至夏天光着膀子在什刹海和布衣百姓一起乘凉、聊天儿;冬天裹件皮袄就去饭馆里吃涮肉,甚至在路边摊上跟一群苦力来点儿小酒咪咪 。正是因为奕誴这样的性格和对皇位的淡泊,老爹清宣宗也早早地把他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选之外,把他过继给了自己已经绝嗣的弟弟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 。自此,奕誴虽然成为了惇郡王,之后又晋封为惇亲王,但是却从大宗之后成为了小宗之后,彻底告别了皇位继承权 。
文章插图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奕誴无欲而无畏,比起六弟奕訢和七弟奕譞,奕誴什么话都敢说,也什么事儿都敢管 。此外,同治四年,奕誴还担任了宗人府宗令一职,成为了宗人府的掌门人,这也是他敢管事儿的原因之一 。宗人府本身就是管理宗室、觉罗事务的机构,作为宗人府的一把手,奕誴管事儿名正言顺 。慈禧之所以忌惮奕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奕誴看不惯的事就要管,他不像老七奕譞那样忍气吞声、明哲保身,慈禧也不例外,往往当众搞得慈禧下不来台,很没面子 。
文章插图
但是,奕誴看似一个“大老粗”,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无论他怎么顶撞、数落慈禧,但始终控制在生活范围内,从不上升到政治层面,只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但坚决不插手政治,而这也正是慈禧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奕誴的原因之一 。慈禧是个精明的政客,她绝对不会为了一些生活上的小过节就去公开处置自己的小叔子、一位亲王!更何况,奕誴管的事儿往往还占着个理儿,让慈禧也挑不出什么刺儿来,只能咽下这口气 。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奕誴对于事情的把握也是相当准的,他知道自己斗不过慈禧,因此并不在政治上与慈禧交锋,却又不什么都由着慈禧胡来,该说话时还得说 。有个说法,慈禧欲废清穆宗皇后阿鲁特氏,奕誴说了一句:“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人没资格废黜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人!”(清制,只有皇后大婚才走大清门,嫔妃只能从侧门进入紫禁城)把慈禧怼得够呛,最终只得作罢 。但是,清穆宗去世后,在慈禧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奕誴却公开替慈禧说出了“溥字辈不宜立”的说法,等于是为慈禧选立清德宗即位扫清了外围 。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奕誴这个人实际上是粗中有细,事关制度,却不是政治是非的问题,甩开了怼慈禧,啥面子也不给!关系到政治是非的问题,奕誴却不掺和,甚至还帮慈禧一把 。这就是慈禧能够一直容忍奕誴最重要的原因 。一段时期内,慈禧甚至还把奕誴过继出去的儿子载漪的儿子溥雋,也就是奕誴的亲孙子立为了“大阿哥”,企图以其取代清德宗,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慈禧对奕誴的态度了:“他五叔,只要你没野心、不掺和政治,我这老嫂子你随便怼!我不记你的仇……”
文章插图
说到这里都明白了?慈禧并不是怕奕誴,而是奕誴地位崇高,却不掺和政治 。虽然时不时怼一怼这位老嫂子,却从不和慈禧争权 。慈禧完全没有必要去和这样一个人斗,更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戕害宗室的罪名 。实际上,慈禧对自己的小叔子们都还是不错的,即便和自己有过利益冲突的奕訢,在老实交出权力之后,依然是得了善终的,而且还到了清朝第二顶恩封铁帽子 。由此可见,只要不危及慈禧的权力,慈禧对于这些小叔子们都还是很能够容忍的,也是非常善待的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狗狗怕不怕冷
- 夏日小儿腹泻,不怕不怕
- 轻松祛黑眼圈 熬夜也不怕变熊猫
- 跟喜欢的女生这样聊天,不怕聊天没话题!
- 揭秘恭亲王奕訢为何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
- 宋武帝刘裕诛杀晋恭帝的原因是什么
- 根结线虫危害大 学会防治就不怕!
- 慈禧的贴身宫女,为何直言从未吃饱过饭?
- 惊悚!慈禧下葬后她的陵墓发生过哪些诡异事件?
- 余裁缝巧制慈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