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酒的作用与功效、配方泡法_经常喝蛤蚧酒的好处
【功效】壮阳益精补肾定喘
蛤蚧 , 异名蛤蟹、仙蟾、大壁虎 。其形如壁虎而大 , 全长20余厘米 , 多栖息于山岩石隙、树洞或屋檐壁上 , 夜间雌雄成对出来活动 , 常捕捉昆虫、小鸟、小蛇等为食 。
捕捉蛤蚧 , 一般在5一9月 。主要方法为:①光照法 , 即夜间乘蛤蚧外出觅食 , 用较强的灯光照射 , 蛤蚧见强光则立即不动 , 便可捕捉 。②引触法: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 , 伸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 , 蛤蚧遇发咬住不放 , 即迅速拉出 , 捕入笼中 。③针制法:在竹竿上扎铁针 , 乘蛤蚧夜出时制之 。蛤蚧得捕后 , 用锤击毙 , 剖腹出内脏 , 用干布抹干 , 再用竹片将其四肢头腹撑开 , 并用白纸将尾固定于竹片上 , 以离脱落 , 然后用微火焙干 。应如何选择药用蛤蚧浸酒 ,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下面就此作一简介 。药用蛤蚧干市上有售 , 干蛤蚧一般均固定在竹片上 , 呈扁平状 , 头部及躯干长10-15厘米 , 尾长10一-14厘米 , 腹部宽6一10厘米 , 头大、扁长、眼大而凹陷成窟隆 , 眼间距下凹呈沟状 , 角质细密生于颚的边缘 , 无大牙 。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 , 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 , 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 , 全身密布圆形、多角形而微有光泽的细鳞 , 四肢指、趾各5 , 除第一指、趾外均有爪 。尾细长而结实、上粗下
细、中部可见骨节 , 色与背部同 , 质坚韧 , 气腥 , 味微咸 , 以体大、肥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优 。
使用蛤蚧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真伪 。最常见的伪品是一种叫喜山鬣晰的动物 , 形体与蛤蚧颇为相似 , 但蛤蚧有以下特点:无眼睑 , 背部鳞片镶嵌排列 , 为粒鳞 , 趾宽扁 , 爪短 。喜山鬣晰则有眼睑 , 背部鳞片叠瓦状排列 , 为起棱鳞片 , 指、趾窄长 , 爪长 。上述特点可资鉴别 。
古代医书《济生方》中有一张补肾益肺的方剂 , 名“参蛤散” , 沿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制法是把人参和蛤蚧都研成粉末 , 各等量 , 混合而成 。人参的补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 人们对蛤蚧比较陌生 , 虽然它的样子不讨人喜欢 。但却是一味很重要的补肾益肺之中药 , 古人对蛤蚧的认识论述颇详 , 如清代黄宫绣所撰《本草求真》记载:蛤蚧 , 补命门相火 , 温肺气喘乏 。蛤蚧绝与蛤蜊不类 , 生于广南 , 身长七八 , 寸首如蟾蜍 , 背缘色斑、头圆肉满、鳞小而厚 , 鸣则上下相呼 , 雌雄相应 , 情恰乃交 , 两相抱负 , 自坠于地 , 往捕劈之 , 至死不开 。大助命门相火 , 故书载为房术要药 。且色白入肺 , 功普人参、羊肉之用 , 故用能治虚损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症 , 专取交合肺肾诸气 , 入药去头留尾、酥炙 , 口含少许 , 虽疾走 , 而气不喘 。在鉴别真伪及应用方面 , 黄氏宫绣指出:市多以龙子混冒 , 举世亦不深辨 , 如龙子则剖开而身多赤斑 , 皮专助阳火 , 虽治阳痿、性少止涩 。蛤蚧则缠束多对 , 通身白鳞 , 兼温肺气 , 故肺虚喘乏最宜 , 外感喘嗽勿用 , 其药不论牝牡皆可 , 既非相抱时捕之 , 功用亦同 。但其药力在尾 , 见人捕之辄自断尾 , 尾不全者不效 , 因毒在眼须去其头 , 洗去鳞内不净及肉毛 。酥炙 , 或蜜炙 , 或酒浸焙用 。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 发现蛤蚧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
还有磷、钙、镁、锶等微量元素 。有人用蛤蚧提取物注射于小鼠 , 发现可增加前列腺精囊及提肛肌的重量 , 蛤蚧的酒精浸出物注射于小鼠 , 能够延长交尾期 , 使雌性小鼠的卵巢和子宫增大;给去势的小鼠注射蛤蚧的酒精浸出物后 , 能使交尾期再度出现 , 说明蛤蚧中含有性荷尔蒙 , 因此中医多用于治阳痿早泄、精虫量少、男性不育 。西医根据它能补肺肾、定喘嗽的作用 , 常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缓解期)的喘嗽 , 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显效 。
用它作为补肾益精之琼浆玉液亦名不虚传 , 下面记载一个真实的故事 , 这是一位年逾六旬的离休老干部亲口对我讲的:1949年 , 当时他在军队中当一名副官 , 有一次陪同他的上司回湖南衡阳某山区探望年逾七旬的老父 。其父在地窖中挖出一坛浓香碧绿的美酒来 , 以示款待 。他饮过此酒 , 觉得沁香醇厚 , 回味幽长 。当时据其老父介绍 , 他称蛤蚧为山壁虎 , 坚持饮此酒二十余载 , 见其形颜如若壮年 , 常外出翻山打猎采药 , 步覆稳健 , 满面红光 。由此可见蛤蚧浸酒还是以活蛤蚧浸酒为上品 。现介绍两种蛤蚧酒以供应用时选择:
一、源出《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之蛤蚧酒
【蛤蚧酒的作用与功效、配方泡法_经常喝蛤蚧酒的好处】【药物】蛤蚧1对
【制法】将蛤蚧去头、足、鳞、内脏 , 放入大酒瓶中 , 加白酒1000毫升 , 密封浸泡30天后即成 。
【功效】温肾壮阳 , 补肺定喘 。
【主治】肾阳虚衰、肺气不足而致的阳痿、咳喘 , 亦治慢性支气管炎或有肾阳虚症状者 。
【用法】每日3次 , 每次饮服10一20毫升 。
【禁忌】火热实症者忌服 。
二、源出于《卫生宝鉴》之人参蛤蚧酒
【功用】补肺肾 , 定喘咳 。
【主治】久咳肺肾两虚 , 咳嗽气短 , 动则喘甚 , 言语无力 , 声音低微 。
【方药】人参9克 , 蛤蚧1对 。
【制法】将上药焙干打碎 , 用纱布包 , 浸渍于1000毫升甜酒或低度白酒中 。7日即可 。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饮用20一30毫升 。
【禁忌】风热、风寒、痰实咳嗽忌用 。
【方义】方中人参功能补五脏 , 安精神 , 定魂魄 , 止惊悸 , 除邪气 , 明目 , 开心益智 , 大补元气 , 治男女一切虚症 , 为补虚疗疾之圣品 。蛤蚧功能补肺气 , 益精血 , 纳气定喘 , 助阳道.为血肉有情之品 , 功力雄厚 。二药相伍制酒 , 则进补甚捷 , 奏效最宏 , 堪称补肾纳气第一方 。本方为肺肾不足所致的虚喘咳嗽所设 , 故临床久病咳嗽 , 上气喘满 , 心烦不安 , 身倦乏力 , 心悸气短 , 身体羸弱或面目浮肿 , 声音低微等症 , 皆可选用 。
有一患者患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五年 , 每至秋冬.喘咳加重 , 甚至气短喘促 , 动则加重 , 心悸烦满 , 常需入院治疗 。素畏寒体倦 , 腰膝酸软 , 大便溏薄 , 舌淡苔白 , 脉虚软 。瞩患者制人参蛤蚧酒 , 入秋即服 , 渐补肺肾 , 内壮真元 , 正气内存 , 邪焉能入 。酒服一料 , 渐觉体力充盛 , 喘咳减轻 , 气短若失 , 腰膝轻捷 , 嘱继服不辍 , 虽已隆冬 , 咳喘无再复发 。
14.黄芪酒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祛毒
黄芪 , 别名绵芪、绵黄芪 , 为多年睡豆科草本植物 。在补
气药中 , 除人参之外 , 应数黄芪为最重要 。黄芪性味甘而带温 , 除了与参类配合用于补气 , 还可以用黄芪为主配方治疗虚劳自汗 , 气血两虚、外科疮疡内陷、脚气水肿、内脏下垂等症 , 总之 , 对虚症的应用十分广泛 。
《汤液本草》曰:“黄芪 , 治气虚盗汗并自汗 , 即皮表之药 , 又治肤痛 , 则表药可知 , 又治咯血、柔脾胃 , 是为中州药也 。又治伤寒尺脉不至 , 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 。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本草汇言》:曰“黄芪 , 补肺健脾 , 实卫敛汗 , 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求真》谓:“黄芪 , 入肺补气 , 入表实卫 , 为补气诸药之最 , 是以有芪之称 。”
据现代植化研究黄芪成分 , 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熊竹素皂甙等 。经试验 , 其药理作用为:1.有利尿作用;2.对肝、肾有保护作用;3.能扩张血管有降压作用;4.其复方煎剂 , 对胃肠系统有保护作用;5.对人体机能有强壮作用 。
古人用黄芪配伍其它药品制酒 , 大多用于治疗风湿痛等症 。并言其有补虚作用 。兹将诸家6种黄芪酒的配方辑列如下 , 供选用时参考 。
一、源出《千金翼方》之黄芪酒
【处方】黄芪90克独活90克防风90克炙甘草90克蜀椒90克制附子90克白术90克牛膝90克川芎90克细辛90克炮干姜100克山萸肉75克大黄30克当归75克肉桂75克葛根60克秦芄60克制川乌60克【用法】将蜀椒去目炒出汗后 , 上药研为粗末 , 白布袋盛贮 , 置于瓮中 , 白酒4斤浸之 , 封口 , 春夏5日 , 秋冬7日 , 开封 。去渣备用 , 每日3次 , 每次温饮10一15毫升 , 渐增加 , 知为度 。功效祛风散寒、温肾益气 。主治:风湿痛 , 四肢不遂 。
二、源出于《备急千金要方》之大黄芪酒
【主治】治肉极虚寒为脾风 , 阴动伤寒 , 体重怠惰 , 四肢不欲举 , 关节疼痛 , 不嗜饮食 。
【处方】黄芪90克肉桂90克巴戟天90克石斛9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柏子仁90克干姜90克川花椒90克防风60克独活60克人参60克天雄30克芍药30克附子30克茵芋30克半夏30克细辛30克白术30克黄芩30克栝楼根30克山茱萸30克(原方有乌头 , 今删)
【制法】上药轧碎 , 白丝袋盛之 , 用黄酒18升 , 共置坛内 , 密封浸渍 , 秋冬7日 , 春夏5日 。
【用法及用量】1日2次 , 初饮10一20毫升 , 渐加之
三、源出于《备急千金要方》之小黄芪酒
【主治】治风虚痰癖 , 四肢偏枯 , 两脚弱 , 手不能上头 , 或小腹缩痛 , 胁下挛急 , 心下有伏水 , 胁下有积饮 。夜喜梦 , 悲不乐 , 恍惚善忘 , 或久坐腰痛 , 耳聋卒起 , 眼眩头重 , 或举体流肿疼痹 , 饮食恶冷 , 涩涩恶 , 胸中痰满 , 心下寒疝 , 及妇人产后余疾 , 风虚积冷不除 。
【处方】黄芪90克附子90克川花椒90克防风90克牛膝90克细辛90克肉桂90克独活90克白术90克川芎90克甘草90克秦艽60克乌头60克大黄60克葛根60克干姜60克山茱萸60克当归75克
【制法】上药轧碎 , 白丝袋盛之 , 用黄酒12升 , 共置坛内 , 密封浸渍 , 春夏5日 , 秋冬7日 。
【用法及用量】1日3次 , 饭后饮10毫升 , 可渐加至30毫升 。
原注:此酒攻痹尤佳 , 亦不令人吐闷 。小热 , 宜冷饮;小
虚 , 加肉苁蓉60克;下利 , 加女萎90克;多忘 , 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60克;心下多水 , 加茯苓、人参各60克 , 山药90克 。
四、源出于《备急千金要方》之黄芪酒
【主治】治风湿脚疼 , 痿弱气闷 , 不自收摄 , 兼补 。
【处方】黄芪90克乌头90克附子90克干姜90克秦艽90克川花椒90克川芎90克独活90克白术90克牛膝90克肉苁蓉90克细辛90克甘草90克葛根75克当归75克菖蒲75克山茱萸60克肉桂60克钟乳60克柏子仁60克石斛60克防风60克大黄30克石楠30克(原方有天雄60克 , 今删)
【制法】上药轧碎 , 用黄酒20升 , 共置坛内 , 密封浸渍14日 。
【用法及用量】1日3次 , 饭后饮1盅 , 不知可加 , 以知为度 。
五、源出于《严氏济生方》之黄芪酒
【主治】治风湿痹 , 身体顽麻 , 皮肤燥痒 , 筋脉挛急 , 言语謇涩 , 手足不遂 , 时觉不仁 。
【处方】黄芪37克防风37克肉桂37克天麻37克萆37克石斛37克虎骨37克茵芋叶37克木香37克仙灵脾37克甘草37克川续断37克
【制法】上药轧碎 , 白生丝袋盛之 , 用好酒6升 , 共置坛内 , 密封浸渍 , 表5日 , 夏3日 , 秋7日 , 冬10日 。
【用法及用量】不拘时 , 每温饮一杯 , 常令酒气相接为佳 。六、源出于《重订严氏济生方》之黄芪酒
【配方】黄芪(去芦)防风(去叉股) 官桂(不见火)天麻萆藓石斛(去根) 虎骨(酥炙) 白芍当归
(去芦)云母粉白术茵芋叶木香(不见火)仙灵脾甘草川续断
以上各37.3克
【制法】以上16味 , 共细锉 , 生绢袋盛 , 以好酒10公斤浸之 。春5日 , 夏3日 , 秋7日 , 冬10日 , 澄清即得 。
【功能】治风湿痹 , 身体顽麻 , 皮肤燥痒 , 筋脉挛急 , 言语謇涩 , 手足不遂 , 时觉不仁 。
【用法】每温饮一盏 , 不拘时 , 常令酒气相续为佳 。
七、源出《圣济总录》之黄芪酒
【配方】黄芪桂枝巴戟天石斛泽泻白茯苓柏子仁干姜(炮) 川椒(以上各30克) 防风独活人参(以上各20克) 天雄(炮) 芍药茵芋清半夏细辛.白术黄芩栝楼根山茱萸(以上各10克)(原方尚有炮附子、制乌头 , 今删)
【制法】上药细碎 , 绢袋盛 , 以好黄酒7公斤渍之 , 秋冬6日 , 春夏3日 。
【功能】治脾痹虚寒 , 体重怠惰 , 四肢不欲举动 , 关节疼痛 , 不嗜饮食 。
【用法】每饮1小杯 , 每日1一2次 , 渐加之 , 以微麻木为效 。
八、源出于《圣济总录》之黄芪酒
【主治】治产后中风偏枯 , 半身不遂 , 言语不利 , 疼痛无力 。【处方】黄芪112克川花椒112克(炒出汗)独活112克肉桂112克白术112克牛膝112克葛根112克防风150克川芎112克:甘草75克炙细辛75克山茱萸75克附子75克炮秦艽75克炮干姜75克当归75克乌头75克(炮) 人参75克
【制法】上药轧碎 , 白生丝袋盛之 , 用黄酒26升 , 共置坛内 , 密封浸渍5日 。
【用法及用量】不拘时 , 每温饮一杯 。
推荐阅读
- 宝宝肚子胀的原因是什么?宝宝肚子胀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 哪些方法能让婆婆喜欢上你
- 老人常做什么动作能起到长寿的作用,老人长寿做什么动作好?
- 男人选择姐弟恋的原因
- 说些讨婆婆开心的话
- 老年人保健的方法有哪些?老年人怎样保健养生?
- 每日跑步真的会长寿吗?
- 如何进行突然分娩的急救?临产突然分娩怎么办?
- 秋季祛湿汤有哪些?祛湿气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
- 产后易肥胖的部位有哪些?产后减肥如何把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