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之下出孝子?别让家庭教育过于扭曲



棍棒之下出孝子?别让家庭教育过于扭曲
传统教育中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要“教训”一下,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暴力是不受推崇的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家长或是即将成为家长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别把孩子当成伟人来培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很多家长从小就强加给孩子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逼着孩子去实现 。这也无可厚非,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认为这是在为他好,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认为:“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出来就是个天才,并且按照天才的方向来培养,要孩子学音乐、学艺术、学绘画,还要孩子语文、数学、英语一门不少都变成所有同学中间最好的 。相对而言,国外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很少把孩子当作一个成功人士来培养,他们认为成功不成功其实在于孩子的天资,就让他自然发挥就行了 。我觉得父母要放弃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只要能够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使是在全班最后一名也能依然快乐成长 。”
“我也是家长,孩子是咱们生命的延续,咱们希望孩子要比咱们好一点,其实没有错,问题是你拿捏好或者把握好,对自己的孩子有清晰的判断和把握 。第一个方面是家长们必须有接受再教育的过程 。再教育既有社会机构和像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这样的家庭教育机构,也有学校这样一个机构,我们清华附小就有家长委员会 。第二个方面是对特殊和特需儿童背后的家庭做特殊的咨询、矫正和调整 。我们学校有一个课程研究中心来带动我们孩子后面的家庭的成长 。第三个方面是通过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成长来引导家长正确的思维方式 。”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女士如是说道 。
引导比强迫更加有效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或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时,尽量不要去强迫他 。孩子的心智还处于发育期,过于强迫他去做某件事很可能会让他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去引导他 。那么如何去引导孩子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陈钱林先生提出了三点经验:
1.以学习引领学习 。一是营造书香家园,我在家里的各个地方都摆了书,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书 。二是引导孩子自学,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至于学什么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 。
2.以追求引领追求 。我把我的追求展示给孩子看,我在追求的过程中失败了,但我展示给孩子的是屡败屡战的精神 。孩子看到爸爸这么追求,那么自己也会追求 。当孩子有追求的时候,我跟他一起做梦,所以孩子从小就有梦想、有志向 。
3.以精神引领精神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我感觉最要紧的是引导孩子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其次是给孩子讲长辈的创业故事,精神的食粮是可以隔代流传、隔代传递的 。最后,要把挫折变成挫折教育 。大人的挫折可以变成孩子的挫折教育,孩子碰到挫折的时候更是难得的教育机会 。我们有意识地要发现这种资源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才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
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祁丽珠同样认为:“家庭教育的好与坏,跟父母的学识、地位经历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实教育孩子的重点是从养护他的心开始,然后才从他的德入手 。向善而教,向着天性去教孩子 。向着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去引导他成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主规律 。所以,一切的教育要回归他的本质——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家长的心要放下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孩子自尊心 。”
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利很小甚至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选择,小到玩具、衣服,大到兴趣、交友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不够成熟,在面对选择时大包大揽,替孩子做主 。当孩子长大以后,发现他做事没有主见,连最基本的选择都会变得困难 。
“家庭教育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孩子学会选择,让孩子尽早能够变得有独立的人格,独立面对世界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 。而我们好多家长更多的是,我给你安排一切,我替你铺好路,但是孩子一定喜欢吗?不一定喜欢,孩子将来发展一定顺利吗?不一定顺利 。”吉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兆良介绍说,“如果孩子要去做某件事,让他把理由列出来,我跟你平等交流,我尊重你、帮你分析,觉得可行就尊重你的意见,让你尝试 。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应该允许他去找一条路,去试一条路 。”
针对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边玉芳教授认为:“父母既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又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减少过度控制 。如果孩子被过度控制,一味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过度控制、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会助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会削弱孩子的自立与自律能力 。孩子的人生属于他自己,父母不能包办替代 。”
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教授利翠珊则表示:“父母有个责任,就是先让孩子知道你的每一个选择可能面对的后果 。如果分析利弊之后,这孩子说我还是要去,我支持他 。重点在于让孩子自己去说明他的计划、具体安排,我会一直跟他讨论这样的事情 。通常在我的经验里面,如果父母肯听孩子的,然后让孩子去说这一套,他说完就会讲“我看我还是再等一年好了” 。最后的选择都是孩子的,但是我会让他有一个过程,会让他知道如果要去,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难题 。”
做好自己再去教育孩子
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千年以前就提出了“言传不如身教”的理论 。而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在期待孩子优秀之前父母要先严于律己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冉乃彦提出:“我们研究结果中,家长的自我教育即是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 。自我认识,包括三个层次,首先要客观看自己,其次要全面看自己,然后还要发展看自己 。中国的家庭教育近年来发展非常快,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都非常多,队伍越来越大 。家庭教育事业的核心在于激发家长进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使家长逐渐自我成长,真正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人 。”
【棍棒之下出孝子?别让家庭教育过于扭曲】 “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是孩子最直接的观察和模仿学习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 。”边玉芳教授介绍说,“父母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父母表达情绪要有艺术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