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忠重用柴胡治疗低热经验医案

近年来 , 王氏采用大剂量柴胡配伍 , 先后治疗原因不明的低热12例 , 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现举数例于后 , 供同道参考 。
1.少阳证案
江某 , 女 , 34岁 , 1977年4月21日初诊 。低热已半年余(37.7℃左右) 。
曾做过肝功能、血沉、尿常规、 X 线胸透等多项检查均无异常 。低热原因不明 。
门诊曾予西药解热、抗感染等治疗 , 低热仍持续不退 , 故求治于中医 。诊见:午后寒热往来 , 头晕目眩 , 口苦咽干 , 胸闷胁胀 , 纳谷不香 , 小便黄 。舌红、苔薄白 , 脉弦细 。此系血弱气虚 , 腠理开 , 邪气因入 , 与正气相搏 , 结于胁下 , 正邪分争所致 。治以和解少阳枢机 , 益气扶正 。处方:柴胡30 g , 黄芩9 g , 半夏、草果各10 g , 党参、茯苓各12 g , 陈皮、甘草各6 g , 生姜2片 , 大枣5枚 。5剂 , 水煎服 。
二诊:药后热势渐退 , 头晕、胸闷、胁胀减轻 。守方续服5剂 。
三诊:发热已退 , 精神好转 , 食欲增加 , 余症亦见好转 。宗上方将柴胡减为15 g , 迭进10剂 。体温正常 , 诸恙悉除 , 经年随访未再发热 。
2.肝郁气滞案
张某 , 女 , 27岁 , 1977年6月14日初诊 。持续性低热1年余 。体温常在37.5℃左右 , 西医诊为不明原因低热 。曾用链霉素、解热药、谷维素等治疗无效 。
诊见头晕头痛 , 口苦咽干 , 烦躁易怒 , 胸胁胀满 , 手心灼热 , 心烦失眠 , 小便短赤 。舌嫩红、苔薄而腻 , 脉弦微数 。此系肝气不舒 , 气郁化火所致发热 。治以疏肝解郁清热 。处方:丹参15 g , 柴胡30 g , 白芍、茯苓各12 g , 牡丹皮、栀子各10 g , 薄荷、黄芩各9 g , 生龙牡(先煎)各15 g 。连服18剂 , 体温恢复正常 , 头晕头痛等症悉除 。随访2年 , 未再发热 。
3.肝郁脾虚案
李某 , 男 , 54岁 , 1980年4月7日初诊 。间歇性低热已2年 。经中西医治疗均未奏效 。症见发热(37.8℃)伴自汗 , 头晕目眩 , 胸胁满闷 , 神疲乏力 , 舌淡、苔薄白而腻 , 脉弦细 。此系肝郁脾虚所致肝脾不和 , 发为低热 。治以疏肝解郁 , 理脾清热 。处方:柴胡30 g , 黄芩、薄荷、甘草各6 g , 白芍、党参、茯苓各12 g , 生白术、半夏、青皮、陈皮各10 g , 生姜2片 , 大枣5枚 。5剂 。
二诊:药后发热减轻 , 汗出减少 , 精神好转 , 余症同前 。原方将柴胡增至45 g , 继服5剂 。
三诊:热退汗止 , 余症悉平 。宗上方将柴胡减为15 g , 继服7剂 , 以资巩固 。
1年后随访 , 言及病愈未发 。
王氏体会 , 低热多与肝脾失调有关 。“肝为罢极之本” , 以血为体 , 以气为用;血宜充盈 , 气宜条达 。如受病邪影响 , 便会产生肝虚、肝郁、肝脾不和、肝经郁热等病理变化 , 均可导致低热 。而柴胡乃祛表邪 , 升清气 , 疏肝解郁 , 理气和血 , 和解少阳枢机之良药 。通过临床观察 , 柴胡治疗低热 , 配伍用量一般为20~30 g , 最大量不宜超过45 g 。药物作用于人体 , 有病则病受之 , 其功效可因配伍不同而有所变易 。例如:柴胡配黄芩 , 撤热之功更大;配党参、黄芪、甘草 , 能疗气虚之热;配黄芩、栀子、生地黄、龙胆草等 , 可解肝胆郁火之热而无升阳之害 。
【王立忠重用柴胡治疗低热经验医案】实则以大剂量柴胡配伍应用 , 不仅不显柴胡偏颇之弊病 , 反而起到相得益彰的妙用 。当然 , 柴胡必须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 , 斟酌病情 , 据症加减 , 中病即止 , 不可久服 , 否则会耗散阳气 , 导致气虚和其他不良后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