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地冲(《针灸甲乙经》)、足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出处】出《灵枢·本输》
【归经】足少阴肾经.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释名】本穴位于足底,居人身最低位,属足少阴经"所出为井,"如水之源头,经气由泉水涌出于下,故名.
【类属】本经井穴.
【穴性】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
【主治】
1.神经系统病症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疾,失眠,癔病.
【涌泉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2.头面五官病症咽痛失音,口疮.
3.泌尿系统病症二便不利,肾结石.
4其他病症足心热痛,高热不退,咳嗽,肺炎.
【配伍】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神经衰弱;配合关元内关、太溪治疗惊恐伤肾之症.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古代应用】
《素问·缪刺论》:治无故善怒,气上贲门.
《针灸甲乙经》:热中少气,厥寒灸之热去;烦心不嗜食,咳而短气,善喘,喉痹身热,脊胁相引,忽忽善忘,涌泉主之;足厥喘咳,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主衄不止.
《通玄指要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灵光赋》: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
《医宗金鉴》:主治足心热,奔豚,疝气疼痛,血淋气痛.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局部病症
(1)足底痛:《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7期报道:按揉涌泉穴治疗足底痛19例.以拇指顺时针按揉10分钟,每日1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2例治疗次数最少的7次,最多15次.
(2)足心、手心烧痒症:《河南中医》1999年第期报道:针刺治疗足心、手心烧痒症50例.取穴:足心烧痒取患肢涌泉、足三里,配对侧合谷、劳宫;手心烧痒取患侧劳宫、合谷,配对侧涌泉、足三里;若手足都发热烧痒,双侧手足均取.
单刺涌泉或劳宫时,用粗毫针浅刺,待有针感时留针15分钟手三里、足三里采用泻法,以针感传至手或足为佳;针刺公孙穴将针尖斜向足心涌泉,平补平泻;合谷穴针尖斜向手心劳宫,平补平泻.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48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
(3)跖痛症:《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第3期报道:隔姜灸涌泉穴治疗跖痛症132例.取3分厚鲜姜片,用针灸针密刺小孔后置于患足涌泉穴上,灸7壮后换一姜片,再灸7壮.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结果:痊愈113例(85.6%),显效15例(11.4%),好转4例,全部有效.
2.头面、五官病症
(1)腮腺炎:《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第9期报道:涌泉穴位贴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6例.取穴:涌泉、颊车(单侧发病取患侧,双侧发病取双侧),将吴茱萸20g与肉桂1g研碎混匀,用醋调和成糊状,摊于敷料上,敷于涌泉穴.每日1次;另取天南星360g捣碎,用文火熬煮30分钟,取汁弃渣,连煮2次,取汁混合,待其冷却成膏状,敷于颊车穴,药干即换结果:全部热退肿消.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5天.《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第23期报道: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腮腺炎58例.药物组成:吴茱萸9g,胡黄连、胆南星各6g,大黄4.5g研成细末,每次取少量药粉,用陈醋或水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
结果:均在2~4天治愈.
(2)鼻出血:《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第8期报道:中药涌泉穴贴敷治疗孕期鼻出血27例.取山栀7个(去皮)、鲜葱白适量,共捣烂,每晚敷双涌泉穴,用绢布包扎至第二天早晨.1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81.5%.《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8期报道:大蒜泥外敷涌泉穴治鼻衄27例.将大蒜与大黄粉共捣如泥,贴敷同侧涌泉穴(双侧鼻衄贴敷双侧).结果:经贴敷15~30分钟后,全部血止(一般贴敷5分钟后即可见衄血明显减少).
(3)口角流涎: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口角流涎100例.按3:1的比例取茱萸、胆南星,共为细末,每次取15g,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每日1次.
结果:全部治愈(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中国针灸》2000年第1期报道:醋制天南星敷贴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10例.天南星100g,碾碎,加白醋25~50ml,充分和匀.每日晨起取蚕豆大小两团,分别敷于两涌泉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前去掉药物.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1~3疗程治疗,痊愈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
(4)口腔炎:《湖南医药杂志》1984年第6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取吴茱萸50g,研为细末,分成4份,每日取1份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结果:痊愈27例,显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92%.
轻者1~2次获愈,重者3~4次获愈.同期还报道:同法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1例,经治疗2~4次,全部治愈.《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第4期以同法治疗110例,并设对照组43例,口服中药煎剂泻心汤.结果:穴位敷药组痊愈103例(93.6%)好转4例,无效3例,有效率97.3%;药物口服组痊愈26例(60.5%),好转9例(20.9%),无效8例(18.6%),有效率81.4%经统计学处理,穴位敷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口服组(P<0.01).《中国民间疗法》1994年第3期报道:山茱萸湿敷涌泉穴治疗复发性口疮94例.每晚入睡前取茱萸粉10g,用醋调成糊状,放入纱布后敷贴于双足涌泉穴处,次日晨起去掉结果:痊愈10例(10.6%),显效26例(27.7%),好转54例(57.4%),无效4例(4.3%),有效率95.7%《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口疮256例.大黄40g吴茱萸30g,胡黄连、天南星各20g,共研细末,取药末20g加醋适量,调成稀糊状,每晚临睡前敷双侧涌泉穴,外用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固定,次晨起床后去掉.
连用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治愈167例(65.2%),好转52例(20.3%),无效37例(14.5%),总有效率85.5%《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第4期以同法治疗39例,每日1换,5次1个疗程;并设对照组30例,以金霉素液漱口.结果:穴位敷药组显效22例(56%),好转9例(23%),无效8例(21%),有效率79%;对照组显效5例(17%),好转8例(27%),无效17例(56%),有效率43%;经统计学处理,穴位敷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金霉素液漱口的对照组(P<0.02).《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第2期报道:吴茱萸醋调外敷涌泉穴治疗口舌生疮54例.取吴茱萸10g,烘干,研末,醋调,敷于双足涌泉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3~5天为1疗程.鼓励多饮水.结果:痊愈3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8.8%.
(5)慢性咽炎:《新中医》1995年第5期报道:涌泉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炎56例.将复方丹参注射液1ml注入一侧涌泉穴,同时针刺双侧合谷穴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7例,好转19例,全部有效.《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第8期报道:吴茱萸粉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咽炎,急性咽炎晨贴晚取,并可配用银黄口服液;慢性咽炎宜晚贴晨取,每日1次,连用半月结果急性咽炎24小时内咽痛主症可消失,48小时退热者占83.3溃疡性咽炎24小时咽痛、拒食消失,5日内痊愈率占80%;慢性咽炎75%的患儿自觉症状消失,咽后壁色暗红及增生的淋巴滤泡大多消失.
(6)扁桃体炎:《中国民间疗法》200年第5期报道:土茯苓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20例.将土茯苓20g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两足涌泉穴,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结果:均获疗效,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一般1~3次即可见效.
3神经系统病症
(1)高热惊厥:《针灸学报》1990年第2期报道: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0例.主穴:涌泉,个别加刺十宣穴.结果:全部治愈.《河北中医》1995年第2期报道: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42例.涌泉直刺0.3~0.5寸,泻法不留针,如抽搐不止可稍运针.结果:均在针刺后停止抽搐.
(2)神经衰弱:《江西中医药》1995年增刊报道: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高考期学生神经衰弱症47例.主穴:涌泉,可据症状加神门、三阴交、太冲等.取吴茱萸、肉桂、酸枣仁各等分,研为细末,临睡前取药粉10g左右调酒炒热敷于两足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9例,好转18例,全部有效.
(3)失眠:《中国针灸》2000年第2期报道: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临睡前先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点燃艾条对准涌泉穴施行温和灸,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两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结果痊愈21例,好转17例,全部有效.《陕西中医》2005年第5期报道:艾灸涌泉穴配合捏脊治疗失眠症62例.先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然后用艾条温灸双侧涌泉和足三里,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次每穴各灸20分钟;灸后,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根在腰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循行部位来回按揉3分钟,使肌肉放松后在长强穴处用捏脊法操作,每次捏3~5遍.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设40例中药对照组:酸枣仁汤加减服用,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结果:艾灸组痊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中药组痊愈、显效各10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有效率72.5%.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1)(4)癔病:《中医杂志》1981年第2期报道: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失语68例.涌泉穴以短促的强刺激并行捣针、捻转约1分钟.结果:1次而愈67例(98.5%).《四川中医》1986年第10期报道:针刺涌泉、内关等穴治疗脏躁证.
女性患者神志恍惚、哭笑无常、时而昏睡、不思饮食.经刺双侧涌泉、内关10分钟,患者神清;再针哑门穴,留针20分钟,神志完全清楚;连针3天而愈,3年未发.《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报道针刺涌泉穴加语言暗示治疗癔病50例,49例1次而愈(98%).《黑龙江中医药》1995年第3期报道: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39例,均1次而愈.《中国针灸》1995年第3期报道:针刺涌泉治疗癔病39例.
常规针刺,用雀啄术强刺激,苏醒或缓解后再动作放慢放松,直至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感觉障碍消失,时间为10~40分钟.结果:10分钟治愈15人,20分钟治愈17例,40分钟治愈7例,全部获效.《中原精神医学学刊》1998年第4期报道:电针涌泉穴治疗躁郁证5例.双侧涌泉穴直刺0.5~1寸,接通电针治疗仪,断续波,输出量以病人能忍受为宜,通电1~3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3例,显效2例,全部有效.
4呼吸系统病症
(1)感冒:《中医外治杂志》2000年第1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感冒35例.于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足约20分钟左右,双足擦干后,将一粒强力银翘片研细,.
末,取部分药末撒在两块麝香追风膏上,将药末对准涌泉穴敷上,喝一杯热开水睡.结果:痊愈19例(54.3%),好转11例(31.4%),无效5例(14.3%),有效率85.7%
(2)肺炎:《中原医刊》1994年第10期报道:中药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喘息性肺炎53例(均系西药抗感染及超雾化吸入常规治疗无效者).方用桃仁60g,栀子18g,杏仁、麻黄、白芥子、胡椒各6g,糯米5g,细辛3g,共研细末,再用麻黄、细辛水煎,浓缩约5ml,与药末调和,加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分成4等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涌泉穴及其足背相对应的位置,12小时去药.隔12小时再敷第2次,连用4天.结果:49例均在4天内体征明显好转,无效4例,有效率92.5%
(3)咯血:《中国针灸》2001年第7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56例.将肉桂末、冰片各3g,硫黄末g大蒜粉(若无大蒜粉,可用新鲜大蒜瓣去皮)9g,研匀后加蜂蜜适量调成膏状,分成2等份置于医用胶布中间备用.
将双足洗干净,取药膏敷贴双侧涌泉穴,成人男性一般贴6~8小时,成人女性贴4~6小时,儿童贴3小时.2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37例(66.1%),好转14例(25%),无效5例(8.9%),有效率91.1%.
(4)支气管哮喘:《上海中医药杂志》196年第5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2例.取桃仁60g,栀子18g,杏仁6g,胡椒3g,糯米4.5g,共为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敷涌泉穴12小时.每日1次.结果:全部获效.
(5)肺心病:《中国民间疗法》1999年1期报道:外敷涌泉穴治疗肺心病288例.取桃仁、杏仁各12g,栀子3g,胡椒7粒,糯米14粒,紫皮大蒜10瓣,捣碎用生鸡蛋1个调为糊状,每晚睡前洗净足部,将5mg药糊贴于涌泉穴(左右脚交替应用).每日1次.结果:痊愈108例(37.5%),好转129例(44.9%),无效51例(17.6%),总有效率为82.4%.
5.消化系统病症
(1)呃逆:《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第11期报道: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24例.取吴茱萸30g,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取适量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每日1次.结果:治愈118例(95.2%),好转4例(3.2%),无效2例(1.6%),总有效率为98.4%(2)泄泻:《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第4期报道: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泄泻110例.取吴茱萸、白芥子各适量,研为细末,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每日1次.结果:痊愈103例(93.6%),好转4例,无效3例,有效率97.3%《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第1期以同法治疗泄泻32例,结果: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
(3)术后腹胀:《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第10期报道:大黄粉加醋敷涌泉穴治疗术后腹胀50例.在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的基础上,取大黄粉30g,用食醋拌成糊状,置于纱布上敷于涌泉穴处,然后用保鲜薄膜包裹,待肛门排气后再外敷2小时;如果24小时无肛门排气者,更换药物重新外敷.另设对照组30例,只予以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及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等.
结果:敷药组显效33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泌尿系统病症
(1)遗尿、尿频:《中国针灸》1995年增刊报道:伤湿止痛膏外贴涌泉穴,治疗遗尿、尿频2例(均用西药未效).经用伤湿止痛膏外贴足心涌泉穴治疗3~5天,病情明显好转,1周痊愈.
(2)泌尿系结石:《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0期报道:王不留行子贴涌泉穴加中药口服治疗泌尿系结石106例.将王不留行子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在双涌泉穴,7天更换1次;排石散组方:玄参300g,生地、麦冬各240g,金钱草200g,黄柏、知母、鸡内金、海金砂各100g,牛膝60g,丹参地龙各50g,皂角刺、穿山甲、甘草梢各30g;气虚加党参、黄芪;恶心呕吐加半夏;发热或尿内有脓细胞加金银花、蒲公英.焙干研细为末,分为30包(每包50g),每日1包,水煎取汁2000ml,连同药末频频饮服,3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77例(72.6%),显效16例(15.1%),无效13例(12.3%),总有效率为87.7%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60天,平均为45天.
7妇科病症
(1)妊高征:《中医外治杂志》2002年第2期报道:涌泉穴贴药治疗妊高征21例.取吴茱萸10g,研末,加蒜泥适量调匀,每晚睡觉前先用温水洗脚,然后将上药敷于双侧涌泉穴,再用伤湿止痛膏外敷固定.每日1次,一般3次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
(2)产后畏寒:《江西中医药》2002年第2期报道:涌泉等穴贴药治疗流产后畏寒证.主穴:涌泉;配穴:神阙、劳宫.取吴茱萸100g,生天南星、白附子各60g,细辛30g,共研粗末,装瓶备用.每晚睡前取药50g,用生姜或白酒加温,调成稀糊状,托在塑料膜上,用敷料、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翌晨起床时取下.连贴35次即可获效,病久者则多贴数次方能痊愈.
(3)产后乳汁不通:《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报道:针刺涌泉穴治疗乳汁不通64例.先针刺膻中、乳根穴,强刺激泻法乳汁仍未出者再针双侧涌泉穴,得气后强刺激泻法(雀啄术)3分钟,留针3分钟针后立即用手捏挤乳房,并让婴儿吸乳.结果:均获良效.乳房红肿硬结者可以明显消退,一般于2日内显效,3日恢复正常;泌乳不足者绝大部分在针刺得气后有针感由股内直至胞宫,同时有子宫收缩感,半小时后乳房发胀,乳汁泌出.针刺涌泉穴治疗乳汁不通83例.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动留针30分钟;起针后立即用手按摩和挤压乳房,或让婴儿吸乳.
经1~3次治疗,显效49例(59%),好转32例(38.5%),无效2例,有效率97.6%(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4)产后乳少:《中国针灸》2002年第5期报道:针刺涌泉、三阴交为主下乳46例.涌泉、三阴交直刺1~1.5寸,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留针过程中轻度提插、转捻、震颤法交替使用.每日1次.对气血虚弱严重者配合营养饮食及补血药如当归、党参、黄芪等煎服.结果:全部有效.
8.其他病症
(1)高血压病:《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第4期报道:按摩涌泉、劳宫穴控制高血压20例.晚上睡前先用热水泡脚后,用双手劳宫穴分别与双脚涌泉穴对搓约10分钟.每日1次.结果:显效12例(能保持血压平稳),好转7例,无效1例.
《河北中医》2004年第10期报道: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31例.取茱萸10g,研末,加醋调糊,用纱布包后敷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
10次为1个疗程,隔1周进行下1个疗程.结果:治愈2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5%.
(2)颈淋巴结核:《中国针灸》2000年第1期报道:涌泉小切口割治治疗颈淋巴结核64例.取一侧涌泉穴,常规消毒,%利多卡因作皮下浸润麻醉,用手术刀切口约1cm至皮下脂肪层,小蚊式弯钳分离,并行强刺激,取出皮下脂肪少许,不缝合,切口用碘酒棉球加压敷料包扎.结果:治愈46例(72%),好转13例(20%),无效5例(8%);间隔1月后,对未获痊愈的18例患者又用同样方法割治另一侧.结果:治愈10例(56%),好转3例(17%),无效5例(27%)两次割治,总有效率为93%
【现代研究】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报道:涌泉穴外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取双侧涌泉穴,用中药涤膜剂外敷,每日1次.可提高IgG、gA水平,而对IM提高不明显,当这些特异性抗体在体液中提高之后,如再度接受外来特异性过敏原时,此类抗体即首先与之结合,与体内原有的IgE抗体有竞争作用,产生免疫反应而不产生过敏反应,这是涌泉穴治疗哮喘的主要机理之一.通过对大鼠的抗衰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艾灸涌泉穴后,老龄小鼠IL-2产生水平,NK细胞活性增高机制的免疫功能增强,血清及皮肤的SOD活性提高,而MDA含量降低.提示艾灸涌泉穴是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与中医学整体的概念极为相似.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报道:电针涌泉穴对老年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采用自然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维生素E组和电针组,以大鼠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为指标,对各组的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进行测试.结果:老年大鼠组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青年大鼠组,LPO含量明显高于青年大鼠组.电针组电针涌泉穴后,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和脑组织OD活性明显升高,LPO含量明显降低.
维生素E组大鼠与老年对照组大鼠比较,其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电针涌泉穴能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失调的状况,阻止自由基损害机体,防治所产生的老年性疾病,保护脑功能,延缓脑衰老,推迟衰老进程.
《华西医大学报》2002年第4期报道:用D-半乳糖注射法建立大鼠衰老模型,经电针涌泉穴治疗后,用RT-PCR方法检测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电针能明显改善患鼠症状,D-半乳糖造模引起p53基因表达上调,经电针涌泉穴后又可使其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不受D半乳糖造膜和电针的影响.说明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鼠的p53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2.其他涌泉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有观察表明:艾条温和灸30分钟后,收缩压t值为8.55(P<0.001);舒张压t值为809(P<0.001)与口服心痛定的对照组具有同等快速的降压效果.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年第3期报道:电针涌泉和昆仑穴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应用电针肾经涌泉穴、膀胱经昆仑穴和非经非穴等方法,观察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胫骨和平均骨密度降低(P<0.05),治疗12周后,肾经组和膀胱经组均能够提高胫骨和平均骨密度(P<0.05),非经非穴组胫骨和平均骨密度变化不大(P>0.05)结论:电针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和相对特异性.
《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7期报道:开颅术中电针井穴对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采用"上病下取"的原则,取醒脑开窍的肾经井穴涌泉、胃经井穴厉兑.结果显示:麻醉状态下,针刺两穴后HR、MA分别有增加,针刺停止后降至基线水平,对每个患者来说针刺前后颅内压(ICP)和脑血管阻力(CVR)都是一定的.
根据脑血流量(CBF)与MAP、ICP、CV之间的关系,c=(map-icr)CVR,可用电针治疗,可通过增加脑灌注压来提高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的缺血、缺氧状态,发挥了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但这种脑保护作用并不因针刺治疗的停止而立即消失.
《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第9期:针刺涌泉穴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临床观察.局部以75%乙醇常规消毒,直刺0.51寸,以患者感觉疼痛、有胀感为度,捻转5次,每3分钟重复1次,每次10~15分钟.10天为1疗程.经过治疗,93.2%的患者下肢负重及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同时下肢伸肌张力及下肢运动功能亦有明显的改善.
《放射学实践》2005年第12期报道:经皮神经电刺激大鼠涌泉穴的MRI表现和对痛阈的影响.使用热板仪测定大鼠经皮电刺激(TEN)前后痛阈的变化,利用MR血氧水平依赖(BOLD)技术获取TENS涌泉穴的脑功能图像,并显示激活区域.结果:实验组TENS20分钟后痛阈值比实验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皮神经电刺激大鼠右足涌泉穴时大脑激活区域有双侧的额叶皮质1区、2区、双侧的扣带皮质1区、2区、对侧的尾壳核、对侧岛叶皮质、皮质后肢代表区和顶皮质1区.结论:TENS后大鼠痛阈显著增高,提示针刺涌泉穴具有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引起中枢内与痛有关的皮层激活,从而使针刺部位的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整合,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而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