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热府(《针灸甲乙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陷者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释名】风为阳邪,出入之处为"门".该穴位于项背部,属于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故名.
【类属】督脉、足太阳之会.
【穴性】解表理肺、护卫固表.
【主治】
1.呼吸系统病症伤风咳嗽,哮喘,感冒鼻流清涕,鼻塞,发热,头痛,项强,各种热病.
2.其他病症痹证,痈疽,荨麻疹.
【配伍】配大椎、肺俞治外感发热咳嗽配大椎、列缺治风寒感冒;配大椎、合谷治风热感冒;配曲泽、内庭治暑湿感冒配肺俞、孔最治胸痛咯血;配大杼治项背痛;配天宗治肩背痛;配曲池、血海、三阴交治荨麻疹.
【刺灸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放散至肩背;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千金翼方》:上气、短气,咳嗽,胸背微痛,灸风门热府百壮.
《类经图翼》:此穴能泻一身之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
《针灸大成》:主发背痈疽,身热,上气喘气,咳逆胸背痛,风劳呕吐,多嚏鼻鼽出清涕,伤寒头项强,目瞑,胸中热,卧不安.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热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1.呼吸系统病症
(1)感冒:《吉林中医药》2004年第10期报道:"挠力法"治疗感冒50例.
取穴:风门、大椎,鼻塞流涕、头痛加印堂、迎香.医者五指分开,用力将五指弯曲成钩状,用指端自患者风门、大椎穴至腰部用力迅速摩脊十余次,速度越快越好,使局部有烧灼感,一般恶寒、发热症状即消;鼻塞流涕、头痛则平揉印堂、迎香.
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25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
(2)咳嗽:《陕西中医》2003年第10期报道:风门穴针刺加拔罐治疗顽固性咳嗽62例.取穴:风门、肺俞、膈俞、天突、膻中.背部腧穴用1.5寸毫针向脊柱方向进针1.2寸,使局部酸麻胀感;其他穴位常规操作,针刺之后再以闪罐法拔罐,至皮肤潮红后留罐5~1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58例(93.5%),显效4例(6.5%),全部有效.
(3)哮喘:《河南中医》2005年第2期报道风门穴位埋线治疗哮喘30例.取穴:风门、肺俞、肾俞、大椎、膻中、中脘关元、列缺、太溪、丰隆、足三里,每次选3~5穴.按埋线操作常规施术,1个月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8例,显效19例,无效3例.
2.鼻炎《湖南中医杂志》1996年第期报道:针挑风门穴治疗慢性鼻炎46例.穴位常规消毒,2%盐酸普鲁卡因1m局麻,以三棱针在穴位作十字形划破表皮,用小锋钩针从十字中心钩挑皮下肌纤维,再向上下左右周围各0.2~0.3cm范围内钩挑.只宜钩挑浅层细小之肌纤维,而不宜钩挑深层或成束的肌纤维,在浅、细、轻、缓的前提下,作挑提、牵、拉、摇摆手法,使能挑出较长的肌纤维.如肌纤维较坚韧,可将挑针向一侧转动,使之缠绕钩针上再行轻微提拉,直至挑断为止.
体瘦者切不可触及皮下筋膜层及脂肪层,如触及刺痛感或麻感应立即停止.如有渗血,可随时用棉签压迫止血.总之,针孔宜小,宜浅,不宜深,刺激面应不限于针孔之下,其上下左右周边的浅层肌纤维均宜挑净,但不宜损伤较大的静脉管,才能达到既安全又有一持久疗效的目的.钩挑结束用棉签拭净创口,局部消毒,覆盖无菌敷料,直至愈合为止.结果:痊愈24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3例.
【现代研究】
《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第33期报道:观察家兔风门穴肌膜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结果:4只家兔均成功地进行了风门穴肌膜注射荧光素核黄,共获得胶片288张.①在C3~L3脊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以T3~T12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在小肠黏膜及黏膜下标记到大量的节细胞;在大脑的侧脑室壁标记到大量带状排列的小细胞;下丘脑的四脑室底部标记到部分多角细胞.②在脊髓前、后角、小脑、骶棘肌、背阔肌、膈肌的肌膜、心肌的内、外膜,胃、膀胱壁、肺支气管壁、肝管壁、胆囊壁的外膜和黏膜、肩关节滑膜、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壁的内、外膜,以及牵涉区和骶部及耳皮内毛细血管袢发现有荧光密集区.结论:家兔风门穴肌膜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由大脑和下丘脑高位中枢的部分神经细胞、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等四大神经网络组成,较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更为广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