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吐蕃 , 可是一度雄踞青藏高原的小霸王 。特别是在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之位后 , 吐蕃迎来了长达200余年的兴盛期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不但长期跟大唐作战 , 四周的其他国家 , 包括印度在内 , 都被吐蕃攻打过了 。
吐蕃军队与印度的第一次作战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7年) , 唐朝大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印度 。恰逢与唐朝友好的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去世 , 大臣那伏地阿罗那顺篡位 , 国中大乱 。中天竺又称摩揭陀国 。
阿罗那顺听说大唐使团前来 , 竟然派兵在半路拦截 。王玄策率领随从数十人奋起抵抗 , 无奈寡不敌众 , 悉数被擒 。使团所携带的众多财物也悉数被劫 。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趁夜色逃出 。王玄策并没有直接逃回大唐 , 而是跑到了吐蕃 , 誓要报仇雪恨 , 灭了印度 。
当时 , 文成公主已经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松赞干布同时还娶了泥婆罗尺尊公主 。泥婆罗即现在的尼泊尔 。
根据《旧唐书》所载 , 王玄策“走至吐蕃 , 发精锐一千二百人 , 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 , 以从玄策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吐蕃派了1200名精锐士兵 , 泥婆罗派了七千骑兵 , 跟随王玄策攻打印度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王玄策命蒋师仁为先锋 , 自己坐镇中军 , 直扑印度 。
王玄策率领8千余精锐战士 , 一路势如破竹 , 先后斩杀印度兵4千余人 , 溺毙上万人 。阿罗那顺 , 及其王妃、王子 , 外加男女一万二千余人 , 牲畜三万余 , 都成了王玄策的俘虏 。五百余座城池、堡垒皆降 。
中天竺国被灭 , 东天竺国献上贡品臣服 , 王玄策大胜归唐 。
吐蕃再战印度 , 饮马恒河 。
赤松德赞任赞普时期 , 是吐蕃的鼎盛时期 。他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 , 合称吐蕃三法王 。
赤松德赞于755年至797年在位 。他在桑耶寺建了一座白塔 。有人告诉赤松德赞 , 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 。赤松德赞为了奉迎舍利到吐蕃 , 随即派大军南征 。
吐蕃大军所到之处 , 天竺的各个小国纷纷投降 , 恒河北岸兵不血刃的被轻松平定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大军随即渡过恒河 , 陷摩揭陀国 , 取回舍利子 , 并在恒河岸边立碑 , 定恒河为国界 。赤松德赞仅仅派遣了四名吐蕃士兵驻守 , 就迫使印度臣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
为什么吐蕃不长期派兵驻扎 , 派人管理印度?
吐蕃人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 , 对于地势低洼 , 气候潮湿闷热的印度 , 应该很不适应 。按照现代印度人的卫生习惯 , 估计当时的印度也清洁不到哪里 。吐蕃士兵就更容易水土不服 , 感染疾病 。
而且 , 吐蕃人口有限 , 也就限制了兵力总数 , 必须合理使用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相对而言 , 印度士兵的作战能力一如既往的差 , 根本就不需要驻扎过多的士兵 , 四名足以震慑了 。反而是云贵、青海、川蜀、西域等地的游牧或者山地民族战斗力更强悍 , 时不时的会武力对抗吐蕃 。而紧挨吐蕃的泥婆罗国(尼泊尔) , 虽然表示臣服 , 但是并没有被吐蕃完全吞并 , 时刻都是隐患 。
更不要说 , 华夏腹地 , 还盘踞着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大唐朝了 。
因此 , 吐蕃军队在印度劫掠一番之后 , 就撤军了 。
为什么吐蕃跟唐朝断断续续打了二百多年?
原因很简单 , 大唐强盛呀 , 当时的印度跟大唐相比 , 就是一个渣渣而已 。印度军队更适合表演杂耍 。而吐蕃根本没有办法 , 像打印度一样 , 轻松灭了大唐 。
吐蕃没办法灭了大唐 , 但是又想夺取并控制吐谷浑、突厥 , 以及西域诸国 。堂堂大唐朝 , 岂会容一个边陲小国撒野 , 自然要还击 。
唐朝当时又无意直接进驻高原进行统治 , 也就默认了吐蕃的藩属国地位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只能在唐朝衰弱时 , 骚扰一下大唐 。而在唐朝强盛时 , 又臣服于大唐 , 甘愿做大唐的藩属国 , 以甥舅之礼相处 。
正因为这个原因 , 才让唐与吐蕃之战 , 断断续续持续了二百余年 。
其他网友观点公元七世纪初 , 唐朝崛起 , 几乎在同一时期 , 吐蕃也雄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 从此 , 两个帝国相爱相杀两百余年 。那么 , 为何吐蕃非要和强盛的大唐作战 , 而不南下攻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呢?

实际上这是大家的误解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纵观历史 , 任何政权都清楚一个道理 , 柿子一定要挑软的捏 , 吐蕃也不例外 。当吐蕃崛起之后 , 他也曾南下 , 攻打包括印度在内的各个邦国 。
先说一下 , 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 , 导致吐蕃无法跨越巨大的天然屏障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 实际上 , 喜马拉雅山脉之上有很多山口 , 是可以容纳商队、军队通行的 。
最著名的就是麝香之路 。这条路也可以看做是高原之上的丝绸之路 , 从青藏高原之上蜿蜒向南 , 抵达南亚 , 然后在转向西亚抵达欧洲 。
这条路历史悠久 , 欧洲的罗马帝国也曾从这条路进口过中国的麝香 。
吐蕃崛起之后 , 刚开始自然是挑着熟悉的道路向前摸索 , 因此 , 吐蕃最先征服的就是南部各个弱小的邦国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说到这儿 , 给大家说一下熟悉故事里面的陌生细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

公元647年 , 王玄策出使印度 , 当时称之为天竺 。由于中天竺大臣贪财 , 将王玄策扣留 , 并且抢夺了各国贡献给唐太宗的财物 。结果 , 王玄策乘机逃跑 , 跑到了刚刚崛起不久的吐蕃 。
此时 , 吐蕃的老大是松赞干布 , 是唐太宗的女婿 , 因此 , 援助了王玄策1200人马 。除了吐蕃之外 , 大家很比较熟悉的还有尼泊尔 , 援助了7000人马 。
尼泊尔和大唐中间隔着吐蕃 , 显然不是大唐的附属国 , 据《新唐书》记载;
那陵提婆(尼泊尔)之父 , 为其叔父所篡 , 那陵提婆逃难于外 , 吐蕃因而纳焉 , 克复其位 , 遂羁属吐蕃 。由此可见 , 吐蕃曾入侵尼泊尔 , 助尼泊尔失势的国王复位 。因此 , 尼泊尔成为了吐蕃的附属国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除了尼泊尔之外 , 《新唐书》的记载中 , 吐蕃西南地区还有诸多小国 , 比如“章求拔国”、“悉立国”等等 。这些国家也“常羁属吐蕃” , 在王玄策灭天竺之战中 , 章求拔国也曾“发兵来赴” 。
从两唐书的记载之中 ,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吐蕃已经征服了不少位于其南部的小国 。也因此 , 吐蕃崛起后不南下入侵印度次大陆 , 仅仅和唐帝国死磕 , 可以看做是一个伪命题 。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 , 吐蕃也曾继续向南用兵 , 甚至是直取印度 , 打到了印度的统治核心——恒河流域 。
在公元8世纪中后期 , 吐蕃赤松德赞听说天竺有如来佛的真身舍利 , 于是派遣了大军南下 , 兵锋所向 , 印度各个政权根本不是对手 , 于是纷纷卸甲投降 , 吐蕃军队也因此兵不血刃拿下恒河流域北部 。
接下来 , 吐蕃进攻位于恒河流域南部摩揭陀国 , 摩揭陀人失败后纷纷逃窜 。吐蕃军队顺势夺取舍利 , 之后还掠夺了大量佛经、佛像和高僧入吐蕃 。此战之后 , 吐蕃人为了宣誓征服土地的主权 , 在恒河边上竖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 , 甚至还派遣了士兵守卫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鼎盛时期地图▲
综合来说 , 吐蕃崛起之后 , 并不是仅仅和唐朝死磕 , 他也在向南发展 , 征服了包括尼泊尔、印度各邦在内的诸多小国 。只不过由于印度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 我们对此不太了解 。
另外 , 吐蕃之所以和唐朝多次交手 , 主要是围绕着西域各国 , 这实际上是在争夺丝绸之路的控制权 。毕竟 , 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频繁 , 只要控制了丝路 , 便可以轻松获得极大的利益回报 。
不过 , 由于大唐和吐蕃一度势均力敌 , 谁也无法彻底控制该区域 。因此 , 双方往来拉锯 , 爆发了多次战争 , 也导致我们一直认为吐蕃在和大唐死磕 。
其他网友观点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政权怎样对外扩张的问题 。
国家是全体国民求生存和发展意志的集合 , 一个国家政权要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获得可以让国民发展生产的土地 。国民的生产方式是怎样的?需要什么的土地才能发展生产?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权对外扩张的方向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帝国是公元七世纪崛起与青藏高原的一个强大政权 , 吐蕃的社会生产方式是高原农牧业相结合的方式 ,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 , 牲畜有秏牛、马、驼、羊等 , 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纺织等 。
高原农牧业相结合便是吐蕃帝国的经济特点 , 为此吐蕃帝国扩张的方向是整个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伊朗高原、黄土高原 。这些高原 , 主要的社会经济模式也是农牧业结合 。
高原才是吐蕃需要的地理环境 , 相似的地理环境下 , 更容易满足吐蕃帝国内部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向外延伸 , 满足国民走出去安家立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
青藏高原周边 , 除了高原地形外 , 还有中亚的盆地、新疆的盆地、四川的盆地 , 印度的平原 。而这些地区 , 吐蕃帝国通过军事占领了 , 也无法长久 。因为地形是基础 , 农牧业结合的经济是具体要求 。没有具体的经济要求 , 吐蕃要取得当地的财富最多只能通过掠夺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为此 , 吐蕃帝国用兵的目的有三点:
其一 , 夺取整个青藏高原 , 防止其它势力侵入 。
其二 , 夺取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 对外扩张版图 。
其三 , 掠夺周边 , 打击对手 , 补充自身财力 。
从吐蕃王朝用兵的目的可以看出这个提问的答案 。
其一 , 当唐朝鼎盛之时 , 吐蕃才刚刚崛起 。
吐蕃面对的是国际环境 , 就是周边都是唐朝的藩属国 , 而吐蕃连藩属国都不是 , 周边各国都没有把吐蕃当成一个国家 , 而是当作一群武装掠夺的强盗 。
在吐蕃北部 , 也就是现在的青海地区是吐谷浑的地盘;在吐蕃的东部以及东北部 , 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西部地区 , 分别是羌族人和党项人的地盘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吐蕃要取得建国的合法性 , 得到周边政权的认可 , 进而成为诸国争霸的一员 , 就必须得到唐朝对吐蕃王朝的承认 。因为唐朝就是当时的联合国 , 且是联合国的唯一常任理事国 。
吐蕃刚刚崛起 , 还打不过吐谷浑 , 所以羌族人和党项人就成了吐蕃的用兵方向 。吐蕃与唐朝爆发松州之战(在现在的甘肃) 。
这次战争 , 吐蕃与唐朝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吐蕃得到了唐朝承认 , 文成公主入藏 , 吐蕃王朝得到了想要的地位 。
羌族人和党项人在吐蕃的打击下 , 组织更加松散 , 对唐朝的依附更强 , 唐朝在松州周边的统治得到了加强 , 从党项人和羌族人那里征调了不少的兵员 。
其二 , 文成公主入藏后 , 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 , 吐蕃开始强势崛起 。
吐蕃发动对唐朝的战争就是要夺取唐朝控制下的青藏高原北部、东部 , 依附唐朝的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地区 。吐蕃要扩张版图 , 就必须从唐朝手里夺取这些地区 。而这些地区对唐朝重要性在于商路 , 这些地区是否安全 , 决定了唐朝三大对外商路中的两条商路的安全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第一条是从长安出发 , 通过河西走廊 , 延伸到中亚 , 向西南可以到达天方世界 , 向东南可以到达印度世界 。这是一条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 。
第二条是从长安出发 , 走汉中、蜀中、通过云南地区 , 向西南可以到达印度世界 , 向东南则是中南半岛各国 。这也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发出来的茶马古道 , 这条古道的价值 , 虽然不如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 但是直到抗日战争时期 , 这条道路依然很重要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为此 , 吐蕃与唐朝围绕青海地区(大非川)、大小勃律(克什米尔)、南诏(云南)三个地区展开了军事争夺 , 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会战 。
在安史之乱之前 , 基本上是唐朝处于攻势 , 占据着这三大地区的时间比较长 。到了安史之乱后 , 吐蕃逐渐吞并了上述地区 , 并且占据了河西走廊、西域(新疆和中亚)、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西部 , 而强盛的吐蕃王朝一度与阿拉伯帝国争夺伊朗高原 , 阻击阿拉伯帝国东进 。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文章插图
与唐朝的战争是满足国家的意志 , 守护青藏高原以及对外扩张版图 , 这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要 。而对于印度的战争则是打击对手 , 掠夺财富 。
吐蕃对印度用兵有两次 。
第一次是唐朝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 , 要印度诸国向唐朝臣服 , 印度的小国王不知道唐朝的强大 , 打劫了王玄策 。王玄策从泥婆罗、吐蕃等唐朝的十几个藩属国和部落调兵 , 兵力达到近两万人 。王玄策指挥这支以吐蕃精兵为主力的杂牌军灭掉了印度三个比较强大的王国 。
第二次是吐蕃与唐朝之间爆发大非川之战后 , 吐蕃战败 , 元气大伤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了补充元气 , 派出大军洗劫了印度恒河流域诸国 , 强迫印度诸国臣服并每年按期纳贡 。吐蕃人在印度各地区立石碑、铁柱 , 取走印度寺庙佛骨舍利 , 表示石碑所在都是吐蕃的领地 。印度恒河流域诸国向吐蕃进贡了五十多年 。
综上所述 , 青藏高原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吐蕃王朝对外扩张的方向 , 这就是吐蕃王朝和大唐死磕 , 却不南下统治整个印度的根本原因 。

    推荐阅读